分享

捕鱼捉蟹悠悠情

 我爱蓝天图书馆 2016-10-25



捕鱼捉蟹悠悠情

 

鲍全业

 

   朋友,你少年和青年时曾经去捞鱼摸虾吗?有过乐在其中的感受吗?

  如今,年届古稀的我,每每看见立于河边塘边的垂钓者,不由勾起60年前我和庄上人捞鱼摸虾的往事。

  那时,每逢夏秋之交,湖荡的低洼处蓄藏着许多鱼虾。童年的我,时常看到庄上人三五成群前往西荡,半天便满载而归。多少次分享果实的现场,目睹他们每人分得10多斤鱼虾,我好眼馋啊!

  深秋和初冬时分,沙河水势平缓。庄上一帮人抱着柴草来到沙河边。点燃后,每人脱光衣服,围着火堆烤上一会,便纷纷下河,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不大功夫,一条条链鱼,鲤鱼……扔到岸上,围观者一片惊呼。上岸的人在火堆旁又烤上五六分钟,再次入水。我好奇地问为首的堂叔俊峰,“大叔,你不怕冷吗?”“小乖啊,鱼头有火,冷什么!”

  秋冬逮鱼,庄上人还有一个方法:挖坞子。即紧贴河边,挖一个深一米五左右,长宽约三四米的塘子。塘子挖好后,在围埝中间开一个口子,塘内放满水后,再放些作物枯藤,开口处放几根长树枝,喜暖的鱼便被引入塘内。约莫一个星期就戽一次塘子,每次总能取到四五斤到七八斤的鱼虾。

  耳濡目染,我羡慕他们的爱好和娴熟的捕鱼技能,叹息自己因年幼而力不从心;埋怨父亲黙守“捞鱼摸虾,会误庄稼,耕读为本,方可兴家”的所谓祖训,从不捞鱼摸虾。我期待有一天,能亲手捕到鱼虾,让一家人尝鲜。

  随着年龄增长,我学会了凫水。1958年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秋忙假的第一天,邀上几个小伙伴,带上盆、筐、铣等工具,到西荡戽水逮鱼。尽管一上午弄得浑身泥水,却收获无几,很是扫兴。“鱼是鱼鹰吃的,机灵虫捞不到吃。”路过人见我们个个跟泥猴子似的,笑着挖苦我们,气得我在10多天假期中再也没去捞鱼摸虾。开学后的第一个周六下午,放学回家途中,突见沙西渠里游着一群鱼儿。回家后便把这个“秘密”告诉堂哥富业。第二天我和堂哥吃过早饭便带上工具,快步赶往渠边。因水未没膝,便拦截了约30米长的渠段,分段戽水。一上午逮到大小鱼虾10多斤。首尝捞鱼摸虾的甜头,倍感欣慰。从此,兴趣渐浓。

  夏天,沙河涨水时,我学着别人,把缝衣针放煤油灯上烧红,做成鱼钩,系根棉线扣在树枝或竹竿上,跟大人一起在河边钓鱼。秋天,扛着自制的小扒箕,去河边或沟渠边扒虾。冬天,也在河边挖坞子……。收获虽比不上大人,但过瘾、尽兴。记得六十年代初一年春旱,乡里安排一台抽水机在庄东沙河里抽水抗旱。一天早上,我漫步河堤,当走至已停息的抽水机旁时,只见出水口处的水汪里有鱼虾游动。水较浅,我脱下鞋子,下水一摸,竟摸到20多个大毛虾和一些小鱼。如此唾手可得,诱我连续三个早上收获意外之喜。后来,临近的人也发现这这点秘密,幸运便离我而去。

  六十年代中期,已读高中的我,捞鱼摸虾之兴渐渐淡去。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部队驻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柏各庄农场,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搞生产种水稻。第一次下水整地时,忽见水里有鱼,伸手一抓,竟是二三两重的刀鱼。班里其他新兵见此情景,也都伸手摸鱼。我高兴地对班长说:“班长,休息时让我们逮鱼吧。”班长笑了笑,“同志啊,这是部队,不是你家里,就是逮到些鱼,炊事班也不会做给你们吃。”“唉!到嘴边的鱼却吃不上。”我和新战友们无不叹息。

  不曾想,到7月初,水稻栽完后的一天吃中饭时。连长郭明祥突然对大家说:“吃过中饭,喜欢逮鱼的同志,跟我一起去逮鱼。”午饭后,我和20多个战友聚集在连部旁。连长叫通信员从保管室取来一张拦河网,大伙便跟随连长来到田头五米多宽,一米多深的排涝渠边。按连长分工,三人在前边击水,把鱼惊起,其余人分组负责推网。两个小时的午休,收获颇丰,200多斤鱼虾让全连百十号人晚上美餐了一顿。

  军垦之地,俗称“南大荒”。方圆五六十里无百姓居住,种稻是引滦河水,因平常无人捕鱼,每到夏秋之时,灌排渠内,鱼虾甚多,成为部队改善伙食的天然鱼塘。犹记稻黄蟹肥时,一只只肥大的螃蟹从田头水沟边洞穴里爬出,趴在洞口晒太阳,伸手即捉。这天下午,连里负责种菜的灌南籍战友赵长理,悄悄约我和洪泽县战友司号员周德兴,及灌南县战友理发员李留生等五六名连部兵,以帮助种菜为名,向连长请假,连长欣然同意。我们带上一条化肥袋,来到排水沟边,悄悄下水,看准目标,疾快出手,几乎是一抓一个准,大约一个小时,便捉了一袋子。回到菜地,赵长理从棚舍里拿出铁锅、油盐、柴草,采摘了一些辣椒、香菜,便开始烧煮。待揭开锅盖,鲜香扑鼻,虽无美酒佳酿,仍吃得有滋有味,直呼解馋。

  弹指一挥间,我在生活的旅途上已走过70年春秋,生命之笔将我人生的经历、阅历,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那些捕鱼捉蟹的往事,则是被浓缩其中的一段画面。仔细端详,慢慢品味,仿佛如昨,仍给我以清新、自然、直朴之感,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人生如画,美不胜收。珍品“捕鱼捉蟹图”,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2016年元月

 

 

《新城文学》微信平台稿约(试用稿)

  《新城文学》微信平台宗旨是挖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主打乡土品牌。

  投稿须知:

一、投稿以小说(故事)、散文、诗歌(含古体诗、散文诗)、文学评论为主,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欢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作品。

、来稿请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发送,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通联和本人照片一张。收稿邮箱:794497372@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