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阅读的孩子成天才,不阅读的孩子难成才▎教育观察

 启程的男孩 2016-10-26


爱阅读的孩子成天才,不阅读的孩子难成才


导读

八句话

1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成绩肯定不会很好。

2阅读的黄金十年需要做的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3)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你做了什么很重要

(4)无书、无合适书可读是孩子两大阅读之苦。

  (5)了解孩子阅读能力和兴趣是荐书的第一步。

  (6)“一生阅读”习惯养成是孩子成长重要目标。

       (7)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是孩子的最大损失。

    (8)阅读写作要想好,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另,如果孩子是千里马,家长不妨思考以下几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韩愈)

三点让您醒悟

1
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将被淘汰。

对孩子的阅读不屑一顾,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真正成长的。因为孩子的能力根本就没有提升上去,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终究是没有效果的。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新启用语文教材,里面的亮点是更加重视孩子的阅读,并且提倡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增加课外阅读的一个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单篇碎片化教学,需要一个阅读的氛围,一个阅读习惯和水平。可以说,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成绩肯定不会很好,因为综合能力的考核需要更多的阅读量和知识量来支撑。而且可以想象在新的时代里,没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会被淘汰的。因为信息化时代,需要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每位孩子都有一个阅读的黄金十年。

      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这个关键期,那就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而且收效甚微。阅读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从0岁开始到10岁,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孩子在0-6岁有一个感官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就可以接触图书,由父母开始进行亲子共读。而这个时期的努力,将为接下来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8-10岁,孩子开始有自己明确的阅读爱好,将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如果在这个黄金时期没有让孩子的阅读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孩子过了10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已经很低了。假如这10年里,你让孩子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你会省心很多。

3
把握阅读黄金十年的三条法则。

其一,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你做了什么很重要你仔细想想,家里有书吗?你自己最近读过书吗?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我敢保证,只要你将家里的电视机关掉,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建一个读书角或者书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给孩子增加书的速度要多于自己的应酬次数的话,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基本就是从这样的家庭里长出来的。没有人天生不爱阅读,也没有人天生就爱书。你会说你自己天生就不爱阅读?其实你会说自己只是没时间看书罢了。读书的时间,现在是我们中国人最舍不得花的时间。

    其二,给孩子选一套好书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你把他当驴养。可叹这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很多孩子是爱阅读的,只是苦于两点,与其失之交臂。一点是从来没有真正地读过,没书可读。一点是从来没读过适合的书。说实话,学校里的课本不能叫阅读,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阅读。关于选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均衡。就好像给孩子吃东西一样,我们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选择图书也是如此,不能孩子爱读漫画,家里就只买漫画书;孩子喜欢地理历史,那就不管其他自然科学;孩子喜欢童话故事,那就不读社科文学,肯定不行,给孩子读书,就要荤素搭配,内容多元化,让孩子的视野变得开阔。

    其三,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及水平很重要有很多父母希望我给孩子推荐图书,其实这有点瞎子过河的感觉。真正能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父母,另一个是孩子自己。如果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所以选书无从谈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亲子共读。因为我觉得只有亲子共读才能让父母真正的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不要逼着他去读一些不敢兴趣的书,也不要阻止他去阅读自己想读的书。

阅读有多重要

阅读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芬兰:阅读是一种传统,代代相传。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芬兰学生的阅读成绩排名明显领先于其他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及地区。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的研究,芬兰学生阅读能力表现极为出色。芬兰教师对于孩子最基本、最常见的要求,就是“一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父母的期待,也是多陪着孩子阅读。这一点,芬兰的父母与学校师长,一直都有相当普遍的共识;再加上芬兰基础教育的根基扎得稳,人民知识水准普遍不错,所以阅读习惯成了代代相传的良性循环。 
  英国:政府免费给孩子送“书包”。 
  由于外来移民剧增,英国正快速变为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英国人语文能力下降已经成了一大隐忧。许多人士批评了政府的教育政策,指出许多小学毕业生缺少基本的文学素养。因此,英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并借助各种传播工具宣传阅读。自2005年起,英国政府决定实行一项儿童阅读培养计划,每位5 岁以下儿童的家庭都能免费得到一书包图书。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使大部分儿童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法国:多方努力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对读书感兴趣,法国文化及通讯部和法国全国家庭补助金管理局从2009 年起开展“初识读书”活动,为每个新生儿家庭配备1 套纪念册和1 本阅读指南,并通过网站、明信片等形式为家长提供阅读建议,同时对家长进行婴儿阅读专业培训。“初识读书”活动计划逐步覆盖全国,到2015 年法国已有一半地区受益。在图书馆方面,法国公立图书馆每年要接待10 万个班级,即约有200万名14 岁以下的儿童在专业人士和志愿者的指导下走进图书馆读书。在学校方面,从小学开始,法国各市政府都为青少年制定月度计划,学校也会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儿童读物推荐给学生,孩子们要在业余时间完成阅读功课。此外,法国文化及通讯部还与相关部委联合,有针对性地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促进青少年儿童阅读的社会团体。 
  加拿大:阅读是一门学科。 
  加拿大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公共图书馆到学校,不仅提供了大量好的视、听、读资料,同时非常重视对家长的培训。孩子从0 岁开始,就有大量的分级读物。家长很容易通过分级找到孩子喜欢又能读得下去的好书。这样,孩子到了学前班阶段,一般都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课堂教学中,每天也都有专门时间让孩子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级,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级别的读物,再高年级,就会要求孩子写阅读报告,把阅读向写作方面引导和过渡。孩子的阅读是加拿大教育最重视的一项作业。一般加拿大的孩子,每周读5-10本书是最正常的,有些会更多。这使孩子的阅读速度在二年级的时候差不多就能赶上成年外国人学英语的进度,在中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分析世界名著了。而由阅读而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 
  新西兰:重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如果说阅读是整个学习的基础,那么新西兰的基础教育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该国学生在国际文学比赛中得分最高。新西兰敢于革新课程,他们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新生入学后不久就根据阅读熟练程度分编成若干个小组。阅读有困难的学生由教师监督学习,甚至由专家进行个别辅导;对能够“流利”进行阅读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更多地独立学习。新西兰实行“整体语言教学法”,让儿童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上下文推测出单词的意义,从而记住它们。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初期的作文强调文章的思路和意义,而不拘泥于单词的拼法和文章语法。新西兰的儿童每天有半天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而且连续八年狠抓不放,直到每个儿童都能流利地阅读。新西兰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是:使每一个儿童都能成为精通阅读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