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angelzhang69 2016-10-27


单雄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的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脑血管、肾、眼和神经等组织器官病变。


糖尿病诊断标准:



尿糖: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人肾糖阈为8.9-10.0mmol/L。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时尿中无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或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导致尿液中出现大量葡萄糖。尿糖定性实验阳性即为尿糖阳性,亦称糖尿。尿糖定性检测方法有班式法、试纸条法。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糖尿,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都意味着糖尿病。


1、首先,临床上尿常规检查出现尿糖阳性时应考虑是否为真性糖尿。


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维生素C、葡萄糖醛酸和尿酸,或一些随尿液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等能使班式定性实验出现假阳性反应[2]。


2、若尿糖为真性糖尿时时应考虑是否为葡萄糖尿。


非葡萄糖尿:①乳糖尿: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幼婴;②果糖及戊糖尿:进食大量水果后,见于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患。


3、若尿糖为葡萄糖尿时应考虑是否为糖尿病性葡萄糖尿。


1)饥饿性糖尿:饥饿发生一段时间后,忽然进食大量糖类食物,机体胰岛素分泌短期内不能适应,可产生尿糖阳性。(注:分析病情时应考虑进食史及进食总量,非同日监测血糖。)


2)食后糖尿:进食大量糖类食物后,或因食物吸收太快,血糖浓度升高暂时超过肾糖阈而发生糖尿。(注:FPG和OGTT试验正常。)


3)肾性糖尿: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减低,肾糖阈低下,血糖正常时亦可出现糖尿。①少数妊娠妇女;②肾炎、肾病等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而发生肾性糖尿(注:应与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鉴别);③范克尼综合症。


4)应激性糖尿:多见于消化道大出血、颅骨骨折、脑出血、脑肿瘤、窒息和麻醉时,血糖应激性暂时性过高伴有糖尿。


4、若为糖尿病性葡萄糖尿应考虑引起糖尿的原因。


决定有无糖尿及尿糖量的三个因素:①血糖浓度;②肾小球滤过率;③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率。


正常人肾糖阈为8.9-10.0mmol/L,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时尿中无糖。当各种原因引起血糖浓度过高或肾糖阈降低,尿液存在葡萄糖即为尿糖阳性。不少糖尿病晚期患者由于肾小球硬化症、肾小动脉硬化等病变,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重吸收糖的功能相对较好时,则高血糖时而无糖尿,临床称为肾糖阈增高;相反,如果肾小管重吸收糖的能力降至120mg/min以下,则血糖在5.6mmol/L左右时亦可出现糖尿,临床称之为肾糖阈降低。


糖尿鉴别诊断思维图:



结论:


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尿糖阳性并不是糖尿病诊断的必要条件。临床上尿糖阳性只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同时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糖尿病应严格按照ADA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胡仁明,朱禧星,等. 《实用内科学》: 第14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陈文彬,潘祥林,等. 《诊断学》: 第7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检验医学新媒体平台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丨投稿联系:12557057@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