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格色彩究竟是什么鬼?

 geegang 2016-10-27



最近我的朋友圈里总是有人转发“性格色彩”方面的文章和培训信息,而且都冠以“色彩心理学”的名头。本来我没有太当回事儿,毕竟都是成年人,信这些东西也无伤大雅,直到看到一篇转发上万的文章《从宝宝喜欢的颜色看性格,超准!》,我实在有点坐不住了,必须得说点什么。

 

在那文章里,把宝宝喜欢的颜色等同于某种性格。开篇就写到:“色彩心理专家告诉我们,颜色是心灵镜子的表现。通过颜色可以测试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一种颜色格外执着的孩子们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喜欢什么颜色就是有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么言之凿凿的结论让一百多年来的科学心理学学者,特别是搞人格研究的学者们情何以堪!他们一辈子折腾出那么多理论和问卷都白瞎了,还不如直接问一句:“你喜欢什么颜色?”然后去对着文章看解释。

 

除了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全世界哪有什么“色彩心理学专家”!在心理学界,对色彩的研究叫颜色心理学(color psychology),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很小的分支,而且只限于色彩对人的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就算这个领域有专家也跟什么“性格色彩”八竿子打不着!

 

那么这套“性格色彩”的说辞是哪里冒出来的呢?

 



可能大家都知道,它来自于一本畅销书,作者乐嘉。乐嘉这人我不了解,但他的这套理论可以说是“借鉴”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特别是人格方面的。好吧,说好听了是“借鉴”,说正常一点就是“抄袭”,没错,就是抄袭。

 

哦,不对,应该叫“山寨”,毕竟把各种性格按颜色分类是他自己琢磨的(其实我连这点都怀疑)。

 

那咱们就来扒一扒“性格色彩”都“山寨”了哪些东西。荣格,这位每一个文青都应该熟悉的心理学家,最早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维度:内倾和外倾、感觉和直觉、思维和情感。了解MBTI测试的人一定很眼熟,没错,在荣格怹老人家提出人格这三个维度理论后几十年后,美国一对姓布里格斯的母女又加了一个维度:判断和知觉,进而形成了现在大为流行的MBTI人格理论。

 

MBTI将人格分成内倾(E)和外倾(I)、感觉(S)和直觉(N)、思维(T)和情感(F)、判断(J)和知觉(P)四个维度,得到4x4=16种人格类型。接着,另一些理论如4D、3D、PDP等等也陆续出现了,这些理论基本都是基于荣格的三个维度或者MBTI的四个维度理论提出或者演绎的。(说不好听的有些就是外国山寨货。)

 

然后,又过了几十年,乐嘉先生把这些人格维度重新排列组合,再套上“黄红蓝绿”的颜色——“性格色彩”心理学诞生了!(热烈鼓掌)

 

Ps.一般人都对MBTI有所耳闻,所以我用它说事儿,其实“性格色彩”跟另一个DISC理论更像,简直就是一样一样的。不知道哪天会不会出现下面这种尴尬的情况:

 



那么,山寨别人的东西是不是就意味着跟原版一样“正确”呢?当然不是。要知道,即便是MBTI和DISC这些“性格色彩”的原版理论,在其问世后的几十年里也是一直受到各种质疑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学说,无可厚非,可把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或者换一个名字,就算自己的理论,真的好么?我看这“性格色彩”不但没创新,还在山寨过程中把人家的东西随性改变、删减了不少,那得出的结论还能有效么? 人家MBTI和DISC理论的提出者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可是做过正经八百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如果认为“性格色彩”理论是正确的、靠谱的,起码得对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做个验证吧。


仅仅“我觉得准”、“我认为对”就到处用,不太合适吧。


罢了,就算这不是科学,就是一玩儿闹儿,可雨后春笋般的各种“色彩心理学”培训、讲座、推广、文章是闹哪样?


打算劣币驱逐良币?




为什么“性格色彩”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呢?答案很简单:好懂、易操作、结果明确

 

好懂。如果我说:“其实人的性格就几类,用颜色就能区分”,好懂不?可如果我说:“人的性格研究需要采用大样本调查,通过因素分析提取因子,再进行检验.....”,能明白不?

 

易操作。看一本通俗读物或者参加一次2小时的培训,做几道题,再拿颜色一套,你就可以看清自己、分析别人,多easy、多流弊啊。相反,如果让给你187道题做,做完之后还要拿着计分键去评分,之后再去跟常模对比,然后告诉你在16个维度上你大概都处于什么位置,前前后后两小时,你晕不?

 

结果明确。“呀,你的性格中红色是主流,你一定积极乐观、真诚待人、善于表达,只是情绪易波动、好大喜功.....”明确告诉你了你就是这样。可如果我对你说:“恩....这里有16个维度: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根据你的得分,结合中国城市人的常模呢,你在乐群性、独立性、紧张性方面得分高于常模,在兴奋性方面低一些.....”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嗷嗷:“快说!我到底什么性格?”




 其实社会上很多流行的理论都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思维倾向:好懂、易操作、结果明确。为什么人有这样的思维倾向呢?


因为懒。


懒是人类的本能,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在思维方面。这种好懂、易操作、结果明确的理论基本无需我们自己思考,依葫芦画瓢就是,有这样的好东西,谁还愿意去用心琢磨那些深奥的、困难的、需要思辨的劳什子?

 

其实从这一点上讲,“性格色彩”还是有三条作用的:1,很容易就能给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到理由;2,贴标签,使复杂的人格问题简单化,便于理解;3,zhuangbility。


哦,还有,让别人觉得我没那么懒:你看我在学习“心理学”,而且学以致用呢。



 

回到本文开头,如果你是成年人,信这些玩意儿无所谓,别说是“山寨”、“伪科学”,你就是信跳大神儿的都无所谓,毕竟自己已经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但是,别搞“宝宝喜欢绿色,就说明他内向,理性,喜欢运动,喜欢动物,特别是猛兽系列,有爱心,热爱大自然,喜欢探险,胆量很大....”这一套,行么?拜托。

 

万一有家长信了,照这套说词暗示自己、暗示孩子,而孩子又不是这样,甚至恰恰相反,咋整?拧巴着长大?

 

作孽不?

 

有人会说,你讲得不对,我做过“性格色彩”测试,真的是好准好准的哇!是啊,其实我在这篇文章后台嵌入了一个小程序,在你读文章的同时,通过统计你阅读的总时间、在关键语句部分的停留时长以及浏览习惯,结合科学心理学理论,对你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下就是分析的结果: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容易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准吗?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