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中叶长军老师:高二化学需要总结

 doublelqhQQ 2016-10-27

  高一学年的重点是适应高中生活,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知识上来说主要是必修模块,内容以广博为主。高二的生活将截然不同,首先高二学年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误认为自己已经适应高中生活,开始放松,不进则退,高二学年很失败;其次,知识上主要是选修模块,内容以精深、高难为主,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难点在学习时碰到一起,那种感觉极其痛苦!特别感到时间的紧张!部分四中学生竟说上课听不懂!由此可见一斑。站在高一升高二的这个暑假,我们非常有必要进行规划,完美的规划会使你的高二生活非常成功!


一、巩固复习

  知识层面:形成知识网络,举例如下:

  镁、铝是典型的和有代表性的金属,在学习方法上要突出:观察实验→对比归纳→深化认识→形成网络→提高能力,并充分发挥理论对学习金属元素知识的指导作用。


二、完善学法: 重在推理、记忆、反思,统摄提炼

  如何推理,举例如下:


  如何记忆,举例如下:

  记忆的模式:

  1、在初中,我们重点学习的是酸、碱、盐的通性,这些性质主要体现为复分解的性质,并在八点图上得到体现,因为水的知识非常重要,我对下图图做了改进,如图所示:

  

  

本图蕴含着:金属、非金属、酸、碱、盐各有五条通性;

如:非金属具有五条通性:

(1)与金属

(2)与非金属

(3)与水

(4)与碱

(5)与盐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各有三条通性,如: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

(2)与酸性氧化物:

(3)与酸



  2.在高中,我们重点学习的是氧化还原的知识,其核心是化合价的变化、电子的得失。

  

  3.我们可以依据下列模式,记忆所有物质的性质:

  

  如:CO2的性质:

(1)复分解: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 与水的反应

  ② 与碱性氧化物(如Na2O)的反应,派生:CO2与Na2O2的反应

  ③ 与碱的反应

(2)氧化还原:从价态考虑

CO2中的碳为正四价,为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是弱氧化剂,可与非金属碳、金属镁反应。

(3)整体:CO2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的反应


  Fe3+的记忆模式:

(1) 复分解:

  ① 沉淀方面:与OH-等反应

  ② 气体方面:无

  ③ 弱电解质方面:Fe3+水解显酸性,与CO32-、HCO3-等离子互促水解

(2)氧化还原:

Fe3+具有较强氧化性,可氧化S2-、I-等离子。

(3)整体:“万紫千红”

  与SCN-络和呈血红色、与苯酚络和呈紫色


  如何反思,举例如下:

注意“位—构—性—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功能:


如何统摄,举例如下:

把握好以下关系:

1.注意“典型—一般—个别”相结合

2.注意“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相结合

3.利用对比、推理的复习方法

如SO2和CO2、Br2和NO2、NO和CO的对比和推理。

4.挖掘化学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既是复习的策略,也是学习化学的目的。


如何做题:

做好题,明确题的功能;会做题,寻找自我的差距:

  1.要做好题,明确题的功能

  什么题是好题?能全面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给自己的审题过程、规范表达过程带来深刻思考和启发,并对自己的学习心态产生良好促进作用、逐渐产生自信的题,这同样是好题的功能。

一般来说,每年的全国、各省市出的高考试题都是好题,但在这些题中,有一些题可以称为“母题”的题,是必须要认真研究的。

  2.会做题,寻找自我的差距

  有同学习喜欢多做题,此观点我不认同,我历来反对题海!只要选准好题,做一道,弄透一道,特别注重题后的反思、总结,每个知识点做透三、四道这样的好题就足够了!有同学问怎样算作透?请参考以下做题的五种境界:

  ①这道题怎么做?

  ②这道题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我怎么能想到这么做?

  ④有无别的方法?那个最好?

  ⑤改变设问,会变成什么题目? 是难了还是容易了?(出题人的境界)


  我建议同学们牢牢把握住第三境界,把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变成自己的!本册书选用的例题都可称为“母题”,选用的习题可称为好题,例题和习题伴有详细解析,站在同学们的角度已把本题提升到第三境界!


三、预习新知:

  重点预习课本,做课后习题,有疑问在书上注明,等待课堂上的分析。


四、适度放松,调节心态,锻炼体力,为新学期做好一切准备。

  最后祝愿同学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难忘、有意义的暑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