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颌学已经慢慢得到牙科医生的重视,已经变得不再向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话,那么复杂。我们通过改变关节位置、关节运动方向,使其提高咀嚼效率,提高咬合质量。重度磨耗患者因牙本质疏松、咬合关系不正、不良习惯、髁导和切导斜度不在一个运动范围等原因,造成义齿过度磨耗,使颌间距离降低,造成咀嚼效率下降,关节在张闭口时产生摆动和弹响等异常,由于国内人群口腔护理意识相对于国外较差,患者很多时候往往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去牙科诊所或者牙科医院。 在这个时候有很多因素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掉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关节的处于关节窝位置,两排牙在最大多点接触时咬合在一起,关节在关节窝中处于颅部位置,并不发生侧移。参与其中的组织处于生理状态,即既不受压力也不会被拉伸,为中心最大颌间接触(MIZ)。
1.开闭运动 2.横向运动 3.向前及向后运动 4.向前与向后结合横向运动。 所有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上颌与下颌之间所述四种主要位置中的一种,即:静止,最大颌间接触,中心及中心咬合。我们来看看下颌在颅骨纵向面上完成的极限运动图 无论下颌的运动方式有多少变化,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其运动边界分别由下颌关节、软骨盘、韧带及关节囊的软骨纤维结构及软骨结构形成,在生长有牙齿的地方,由牙齿生长导向和支撑面形成。 如果此时牙齿被重度磨耗,关节所处的位置肯定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关节会想后向下偏移。在这里不仅仅是牙齿会产生磨耗,关节和关节窝也会产生磨耗,面部长度也会降低,面容显老。 ----------------------------- 颌间距离降低关节演变的位置关系。 颌间距离降低以后为什么会影响咬合力呢? 我们来看一例重度磨耗的患者: 全口磨耗严重,导致关节摆动、关节弹响、咬合无力。
患者主诉:张闭口时关节偶尔伴有疼痛,咀嚼咬合无力,张闭口弹响严重,导致偏头痛。 我们的治疗计划是通过咬合抬高,逐步的找到正确的关节位置,并且稳定这一关节位置。 根据测量咬合需抬高5mm,我们分两次来抬高,一次抬高2.5mm,一次佩戴3个月左右,关节位置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关节能够适应现在这个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能够改善之前的病症,我们也称作为‘诊断颌垫’。
下颌的恢复情况: 上颌的恢复情况: 颌面恢复情况: 咬合恢复情况:
我们需要精确的信息来判断患者关节和牙齿的运动方式,并且把这种信息通过转移台精确的转移到半可调颌架上。 详细请见:《德标牙科技术培训-面弓转移》 患者垂直做正,头颅与地面呈水平关系,这是取面弓转移要求患者的坐姿,否则取出来的面弓无法达到精确的要求。
最大前伸颌记录是为了找到患者的髁导斜度与运动轨迹,(我们以下颌中切牙为例),当牙齿从中心位置滑动至最大前伸颌位置的时候,位置的连线就是运动轨迹的连线,那么我们通过这个记录可以在半可调颌架上判断患者的运动轨迹,和髁导斜度。 切导斜度: 在半可调颌架上我们确定了髁导斜度与颌平面的位置来得出切导斜度的位置。 继续病例,我们制作完蜡型以后需要制作导板覆膜到口内,可以使用压膜片(当然建议用软质材料覆膜,可以更精确)。建议用流动性强,强度高的树脂。我们来看看口内的效果。 咬合效果:
后牙咬合效果: 经过漫长的6个月左右的抬高加临时修复,关节在运动时摆动明显减少,关节在张闭口时已无弹响,咀嚼效率也因此提高了很多,下图是树脂恢复后的效果,面部对比的话还是年轻了很多,临时树脂要配戴1个月左右,是为了得到患者关节的适应,患者所有机能都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备牙或选择嵌体、贴面修复。 患者从活动颌垫转成固定颌垫的时候,笑容已经变得非常的自信了。 此病例还正在制作中,下期会介绍交叉取咬合记录、备牙、上颌架,和最终修复中出现的一些难题。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