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拾遗:落马为拳,五指抓地?

 小志不同 2016-10-28

俗话说得好: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

从《内家拳拾遗:防身的行动方式》到《内家拳拾遗:寸步不让》一直在讲解利用武术防身需要转化的心里状态,以及以下带上,以身带手的步法。接着我们用了两篇文章介绍马步,似乎感觉与最初要讲解的内家拳防身话题无关了,其实不然。要想做到进攻防守寸步不让,必须掌握腰胯的转化之法,不然就是蛮干,效果全靠力气。深入剖析传统武术马步的原理及其作用,就是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遇到对方的力的时候,腰胯部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现在重新坐到可旋转的马鞍凳上,保持住裆劲(详情见《内家拳拾遗:马步的力量》),拧动腰胯带动凳子转动(控制转动的幅度,不要过猛,同时记得转动过程中,保持裆劲),保持上半身乃至手臂不动,感受一下从凳子上传导上来的力量。与对手力量顶上僵持的时候,施展这个左右旋转劲,是解决对手最有效的方法。咱们定义其为:平圈化解,即左右螺旋劲,适合化解直力。

古代将领们可以骑在马上,通过马镫控制战马,深入敌阵,左右冲突。当我们坐在马鞍凳上的时候,通过控制腰胯可以带动凳子转动, 可以产生类似的'左冲右突'的劲。但是离开马背、凳子,当我们双脚站在地上的时候,要如何做才能产生同样的劲去对化解对手的抵抗呢?内家拳拾遗:落马为拳,五指抓地?

落地后要如何将枪术转化为拳术?枪法与拳法变化万千,先不用着急学发劲。内家拳以下带上,力从地起,咱们先搞明白与地面接触最紧密的脚底要如何做。前篇我还讲了一个当年学拳的笑话:因为练习马步,当时理解五指抓地,就是用脚趾用力扣。夏天穿凉鞋,身边朋友见我不论何时十个脚趾头都紧紧扣着鞋底,就笑话我可真做到了吃饭、走路都在练功。

那么五指抓地对不不对?站桩、行拳是否需要五指抓地?应该说这个“抓”字用得不好,但是其表达的真实含义是对的。咱们先不讨论如何站可以更加容易发力、发劲。首先想一想如果要练拳或者与人角力,我们的脚底应该怎样做,可以更加便于自己抵抗对方的力,或者更加简单一点,如何站咱们更加稳当,不容易被推到。从字面上看“五指抓地”的作用也正在于此,让脚“抓住地面”,从而使自己更加稳嘛。

这样咱们就从讨论一个牵连甚广的站桩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物理学问题。其答案也挺简单,就是压强原理: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单位面积受的力越小。有了这个认识,大家也应该明白真正的五指抓地的状态,不是用脚趾头用力扣住地面,而是通过脚趾的调整(张开),让脚底板类似鸭掌(或壁虎)那样贴住地面(但是脚底中间要有空隙,这样吸力才强,也容易变化)。今天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例子与测试案例各一个。

例子一:

首先说明:这个生活用品虽然不雅,但是我认为这才是脚底的根本状态,而不是外界普遍认为的不倒翁。见图:内家拳拾遗:落马为拳,五指抓地?

测试内容:

  1. 在桌子上吸紧一个吸盘;

  2. 左右前后拨动,感受吸盘对你力量的化解;

  3. 拔起吸盘。

测试目的:感受底部四周与地面(桌面)贴合以后,对外力的化解能力,如果能贴合紧密,只能用上拔之力,才能破坏。

例子二:

准备条件:朋友一位。

开始试验:

  1. 双方弓步,分别将前脚放在对方前大腿下方;

  2. 手掌按住对方手臂或者胸口;

  3. 用力推,在推的过程中,注意调整,脚底与地面的贴合,来增加自己的支撑面。

测试目的:感受脚底与地面的贴合对整体稳定性的帮助;以及脚与地面贴合以后,对来力的化解的难易程度。

进阶试验:双方都努力将脚底贴合地面,看看要如何用力才能破坏对手。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拾遗:脚趾、涌泉穴与脚踝》

郑重声明:我希望大家更安全,具备防范危险的能力。未来会增加许多动作教程,但是所有的训练方法与建议都存在危险性,按照其训练的人需要把握尺度带好护具,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议,但不承担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