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拾遗:太极防身

 小志不同 2016-10-28

刚开始《内家拳实战基础》系列写作的时候,就有网友询问其中的试验课程要如何用于防身,并详细询问了操作手法。武术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实战,防身自然是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明确一点,掌握武术并非是要大家敢于涉足险境,而是提前感知危险,选择用更安全稳妥的方法渡过险境。内家拳拾遗:太极防身

太极拳防身的思想与养生的理念是一致的,要能感知周遭环境的变化。防身的功效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它不仅可以让人找到最佳的防守位置,同样可以找到进攻(或突围)的最佳点位,一击而破。

先假设看本文的读者都是没有功夫根基,毫无实战经验的好孩子。如果要想利用内家拳理念进行防身,首先要做出两个方面的改变:战斗思想与行动方式。

战斗思想:将打斗的念头转化为竞技的思想。(详见前篇《内家拳实战基础:战斗思想与应敌状态》)。这个思想转变是具备实战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个转变,场下功夫练习得再好,上场也难出成绩。这种情况被大家称作:临场心理不好。

普通人在进行实战的时候,心里会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我要打他哪里,他要打我哪里?一个是想打中对手,另一个是想不被对手打中,然后在这两个问题的判断上,耗费光自己的气力。一般初次上擂台的人,由于这个思想状况造成的压力,都会消耗大部分体力,再加上每次都想一击必中,过快过猛的出拳消耗,即使没有实质性的交锋,也根本撑不过三局就瘫倒在地了。不经过长期训练,很难掌握合理的发力方式。本篇不讨论如何发力最有效最省力最快速,我们将其定义为普通能出拳的人。普通人最耗费心力的是如何防守?咱们打斗念头转化竞技思想的核心所在就是这里。许多人人为,压制上去挨对方五下,然后找准机会一击打倒对方。这种方法不是不行,但是在被对手攻击的时候,极其容易出现破绽,因为对手的攻击肯定会引起你的身体调整变化,这时候对手的攻击就更难与防守了。

竞技的思想:将对方的攻击与防守当做测试障碍,你的目标只是完成自己最擅长的出拳,不管是直拳、勾拳还是摆拳。整个过程中身体意识高度集中,对手打中的部位,不要太在意疼痛,只需判断对你的动作实施会造成何种影响,并立即调整即可。这就好比打球,对手的目标虽然在于抢夺球,在抢夺的过程中肢体的碰撞在所难免,球技好的人,是整体在哪里控球,对手的假动作与干扰,并不会影响你的整体动作。新手球员,只盯着球,不注意整体的协调,对方假动作吸引你身体调整过度,球很容易被抢去。与人交手也是一样,对手打击是有节奏的,虚虚实实,如果对手任何一次打击都会影响到你的整体,那么当身体调整过度的时候,就是对手重创你的时刻。

普通人怕挨打,只是理解了这个观念,并不能直接使用。将对手的打击看成是竞技运动(或游戏)中的干扰也需要进行训练方可达成。可以从球类运动中找找感觉,然后穿戴上护具,随意进行进攻防守的测试,检测一下什么部位遭受攻击最难调整,重点强化该部位的反应以及与整体的配合。具体训练方法前篇已经提供了许多,请读者们移步前篇《内家拳实战基础》系列。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拾遗:防身的行动方式》

郑重声明:我希望大家更安全,具备防范危险的能力。未来会增加许多动作教程,但是所有的训练方法与建议都存在危险性,按照其训练的人需要把握尺度带好护具,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议,但不承担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