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创作简论

 江山携手 2016-10-29

 书法创作简论

    一、书法创作的概念

    几千年来的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都是一实用性和艺术性为双重目的的。立碑、写序、信札、匾牌、墓志等等。延至今日,由于硬笔、电脑的使用,书法创作中实用性的一面被大大消弱,而更加强调了艺术性的一面。这就要求书法创作中对书法作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艺术内涵的表达技法和表达能力。更加要求具备综合、系统、新颖的艺术思想。从而按照作者自己的审美取向、艺术思维、应用掌握的艺术表现技巧、原理、规则进行构思,安排、造刑、变化、协调,形成完整独立的作品,创造出符合审美要求、艺术内涵丰富、别开生面的书法作品。书法创作是复杂的艺术劳动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丰富、锤炼艺术表达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艺术思想,不断地提高作者的审美境界,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

    二、书法创作的基础

    1、技术基础

   (1)有一定的驾驭笔墨的能力,灵活使用毛笔表达优美、丰富的点画形态和神态。

   (2)掌握汉字结构排布规律,有一定的汉字造刑、变形能力。

   (3)有一定的全局谋篇、布局、协调能力。

   (4)有一定的控制墨韵变化的能力。

    2、思想基础

    对传统经典的书法艺术思想有系统的认识,对当代审美要求和艺术思潮有一定的认识,有自己独立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取向。

    3、心理基础

    蔡邕在其《笔论》里写道:“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据考证,这《笔论》不一定是蔡邕所撰,但流传已久,简约的文字,首先提出了书写过程的心理问题。书写的工具工具固然要精佳,然而如果书写时的心理状态不佳,也写不出好的作品,相反书写前调整好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展现工具的优乐,技能的超长发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苏轼在《评草书》中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苏东坡很重视书写的心理状态。有心作书却不能刻意要求佳。因为刻意必然导致紧张、矜持的心理状态。结果适得其反。其次草书之兴确实源于急用。然而当将它作为艺术创造时,宜速宜缓却不是能否成就艺术的关键了。最后几句讲讲书家应有自立门户的自觉,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成为书家,但仅有技能技巧,不能自出新意,也不是有出息的书家。

所以在初学书、临摹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书写时心理状态的调整和培养,当然书写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很多,在长期的临摹、创作中注意调整、磨炼方能达到佳境。

    三、书法创作中文学内容的选择

   书法作品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书法艺术内容,另一方面是用来创作的文学内容。在古代书法创作的文学内容有很大的实用性。大多数作品创作的第一目的是文学内容,为了将这些文学内容承载,必须借助书写的手段。然而今天如单纯为了承载文学内容可借助的手段就很多了。所以今天书法创作的第一目的是书法艺术表现。然而文学内容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人们在品赏书法作品时无法将书法的艺术内容和文学内容完全脱离,甚至在很多的场合,包括家庭、办公室、会议室、公共场合都很重视文学的内容。我们现在书法创作的文学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人指定的。另一方面是作者自己选定的。他人指定的内容肯定是要按照他人的要求完成。自己自由选定的内容选什么为好呢?我的看法还是选择一些积极地、向上的、鼓舞人心奋发,抒情励志的经典词句、诗词、对联、散文。不管是他人指定的还是自己选择的文学内容,创作前都应理解其含义,能将文学内容的意境同创作风格相一致。比如创作“金戈铁马”四个大字,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论用篆、隶、楷、行、草哪种书体,都应在艺术上表现出雄浑奔放的气势,以求与文学内容共鸣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创作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等,就应表现轻灵、悠扬、颇具书卷的气息。为政府、单位题写匾牌宜写的庄重大方。

    四、创作工具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旭为颜真卿传授书法时其中一条就是纸笔俱佳。当然不同的书体,不同的艺术效果要选用不同的纸和笔。工具的选择与艺术风格息息相关。

    1、篆隶、魏碑作品要求变现古朴、浑厚,有金石气息,就要选用长锋羊毫或兼毫,用墨宜浓不宜淡,用较粗糙的长纤维纸或宜表现枯笔的生宣。

    2、小行书、楷书、手札要表现精美灵巧的点画和浓郁的书卷味,选用精致的纯狼毫笔,要新笔,锋要锐利,选用细腻、均匀的宣纸或绢。用墨要浓淡适中。如研的墨更能表现墨的浓淡枯润的趣味。

    3、巨幅大字行草,要纵横取势,大气磅礴,连绵不断,要选用长锋羊毫或兼毫,蓄墨多,能连续写数字或数十字。纸张选用晕渗效果好的生宣,宜表现涨墨、枯笔。墨的浓淡要随机应用,需用涨墨时蘸点水,需要枯笔时蘸点浓墨。但要注意墨太稀晕化成团,太浓宜枯索干巴。在不同的纸上用墨也要试验,这就是长期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当然调整用笔的速度来调节墨在纸上的晕渗快慢、干湿浓淡也是要不断提高的能力。

   4、书案备品,包括整个创作环境对创作心绪有一定的影响,窗明几净,精美优雅的砚台、笔架、镇尺等能营造良好的心情,否则会破坏创作的心情。
     五、书法创作的格式

   (一)、书法格式概论

    书法作品的格式是指一定的规格样式。格式是谋篇布局的基础,也是进入创作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根据古代留存的大量书法作品和现在广泛沿用的样式来看,书法创作的格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直幅

   (1)条幅:四尺条幅、六尺条幅、八尺条幅。

   (2)中堂:三尺中堂、四尺中堂、六尺、八尺中堂。

   (3)条屏:四尺条屏、六尺条屏、八尺条屏。

   (4)对联:四尺对联、六尺对联、八尺对联。

    2、横幅

   (1)横披:四尺、六尺、八尺对开横披,四尺、六尺、八尺整张横。

   (2)匾额

   (3)长卷、手绢

   3、小品类

   (1)斗方

   (2)册页

   (3)手札

   (4)扇面

   (二)、书法创作格式图解

    书法格式中包括正文、提款、钤印三部分。

    1、正文:正文是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一幅作品首先要以正文为主体谋划安排,使正文居于主要地位,占主要幅面,字要比落款的字大。根据尺幅大小,正文内容字数多少分行布局,创作前预计字的大小、字距、行距、提款的空间、盖章的位置。

    2、提款:凡正文之外的字都可视为提款,字数少者叫穷款,字数多者叫长款。

  (1)穷款:作者的姓名、字号

  (2)长款:包括上款、下款,上款是受书者姓名称谓,下款为书写内容的历、出处、创作时间、地点,甚至创作时的心情、感言,加上作者姓名、字号。

提款的位置有预先计划好的,也有待正文完成后根据所留空白,决定提款的长短、款字的大小。不论那一种都要做到与正文整体上的协调统一,切忌落款拥挤。

    3、钤印:印有引首章、姓名、字号章和押角章等。

  (1)引首章:一般在作品前行右上侧,第一字与第二字中间的空白处,要注意印章的大小、形状与所处空间的和谐。

  (2)姓名、字号章:一般在提款作者姓名的下方或左侧,钤两方章,一为姓名章,二为字号章,一朱一白互相对比。也可根据提款后空间的大小只钤姓名章。要注意姓名、字号章的大小要稍小于提款字的大小。

   (3)押角章:主要用来调节书面的轻重以及与引首章、姓名章呼应。一般钤在作品的右下角,具体位置要再三斟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5adec00100weta.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