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手书法,左手散文——散文家、书法家怡霖访谈

 泊木沐 2022-07-28 发布于辽宁

1.前不久,您的首本书法集《婷筠嬉墨》出版了,能否分享下这一作品创作背后的一些故事、点滴?

答:今年是庚子年,我刚好50虚岁,上半年新冠肆虐人心惶惶,总感觉人的命运变化无常,生命尤显脆弱,因此,我寻思出版一本书法集作为年届半百送给自己的一件特别礼物,也算是这几年来潜心研习书法的一个小结。集子中的50件作品,内容均为原创,虽然有些不合格律,但都是我自个的“孩子”,渲染了我的真情向往,其中不少笔墨也是曲水流觞借景抒怀。

2.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书法,并为之付出了哪些努力?

答:少年时我就非常喜欢书法,每逢春节,本家或友邻春联也都由我自撰。我对乡间善书者敬佩不已,曾任村委会计的爷爷算是一个书家,写得一手好隶书。因他英年早逝,我错失良机无缘得其亲授,但有幸见过他留下的墨迹。在外谋生期间,也偶端笔嬉之。但确切来说,真正静下心研习书法,还是从2010年开始,那时我在《厦门文学》杂志充当助手,且办公室非常宽敞,书架上也有不少字帖,便就地取材,顺时而乐。2011年3月我有幸前往鲁迅文学院进修四个多月,期间经常流连于琉璃厂,观摩各种书法展览,视野得以拓宽,也结识了许多名家,他们都成了我的楷榜。鲁院结业后,我开始了专注临帖,几乎每天临池不下10小时,最长甚至16小时,乐此不疲。

3.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书法名家群星灿烂,您主要师承哪些碑帖?古代书法家中,您最喜欢哪几位书法家?

答:主要是《礼器碑》、《曹全碑》、《西狭颂》、《石门颂》、《杨淮表记》、《泰山金刚经》及《伊秉绶》。喜欢的书家太多太多了,放眼皆我师,集采众长。

4.著名书法评论家张瑞田曾对您的书法创作给予高度评价,“与其说是用笔书写,毋宁说以笔抒情”,您是如何做到将“情”融入书法作品中的?

答:这是张老师对我的鼓励。散文乃物我统一的真情实感。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散文的抒情表现在语言上,书法的抒情则在宣纸上。在艺术特质上和变幻空间上,自然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致的抒情性。散文于文字上抒情,书法于挥毫书写时抒情,我想存在一定的触类旁通关系,或者说优势互补,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名碑名帖都曾启示我,书法必须注重抒情,颜真卿的《祭侄帖》中的悲愤之情,一直在深深地感染着我。创作书法作品时,我喜欢诗意浪漫的内容,大多数自撰一些诗句。通过笔势流转、呼应,让情感在笔墨中行云流水得势行走。中国书画本来就讲墨分五色,通过墨的浓淡变化、圆方大小,短长背向,侧偏捻弹抢空,书写快慢密疏来表达彼情此境。

5.除了书法家,您更是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曾获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等,获奖无数,您如何看待这两个身份?

答:我真不敢称是书家,亦不敢冠以获奖无数。我算是无意闯入文学的晚辈,有幸得到许多名师善友的帮助和提携。在写作和学习书艺的道路上,我很庆幸自己是个幸运儿。我的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历经了种种苦难,步入中年,命运垂青,滋润出了一些花朵,开始收获果实。回顾半生,文学是我灵魂的丰富和自我完善,书法则是我心灵的美善外化延展。文学和书法对我而言,算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6.都说创作源于生活,人生的阅历对您的文学、书艺创作又有怎样的影响?

答:人生阅历是文学与书艺之根,都是人生的积淀,阅历越丰满,文学和艺术之根就会扎得越深,能够促进作品的内涵的丰富和提升。我的文学与书艺之路,离不开我的生活积累和铺垫,没有我在故乡武义农村的那些坎坷经历,就不会有我文学与书艺的今天。书法与文学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流淌一样温热的血,却又独具个性 。文学揭示人性深层次的东西,开人愚蒙,启人心智,而书法,源于承古,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进行创作,进入审美境界,陶冶情操,养心修性。

7.我看过 《一个邻村女孩 成了书法家》这篇写您的文章,您是如何看待学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答: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生活的积累,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至要。学历固然重要,至少学历蕴含的知识量可以拓宽作家的视野,使作品主题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深化。低学历通过自学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在形象思维方面,低学历并非一定就处于劣势,或许也可能反而因禁锢较少而更为自由。"邻村女孩",只要善于积累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阅读,勤于练笔,也是有希望写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8.“婷筠一向是敢于向难挑战者,就如她之嗜吃,只要有美食是必向往之。”这是您朋友眼中的您,对您而言,文学、书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答:书法是视觉艺术,文学是语言思维艺术。文学是修养,主在养心,书法是修行,主在养气。文学提升内心对尘世的看法,书法为内心想法的外在表现,二者相辅相成,虽然也有碰撞,却可以共生!

根据自己的经历,学书法须在技术技理上先下功夫,无条件附从古人的经典碑帖,在强化训练中不断吸收古人的法乳。由表及里,由里及外,由技进道,在进道过程中,还需仰仗文学、哲学、美学等综合修养,方可体会渐入佳境的妙趣。书法,需要营造意境,铸造心象,唯有心象所至,才能产生书法魅力,心象的轨迹,其实是在不断传达创作的思考、判断、追寻与情感!

陈婷筠:笔名怡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省委统战部信息联络员、省青联委员、无党派人士。

著有散文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追梦霞满天》、2012年初版《人约黄昏后》、2013年再版《人约黄昏后》、《怡霖作品选集》、《梦回花间有呢喃》、诗集《眉眼盈盈处》、书法作品集《婷筠嬉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