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80%的造价人都不知道的框架扁梁~学完秒变老司机!

 宁静致远_9 2016-10-29

随G应变,赢在16

——教你80%的造价人都不知道的框架扁梁~小武妹老师带你读懂16G(6)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小武妹老师亲录音频

随G应变,赢在16!大家好,我是武翠艳!又见面了!上一节中提过今天 会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11G到16G变化最大的一个地方,新增的框架扁梁!因为是新增的并且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分注写规则和钢筋构造两个部 分分别讲解。

具体分析图集之前我们先来想一下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框架扁梁呢?用一句 话概括就是“用材料换空间”,像现在一些建筑层高有限制但是对净高又有要求,而我们平时看到的梁梁高都比较大,所以这时候为了增加建筑竖向 空间的应用就会考虑把梁压扁,把梁压扁以后梁宽就会大于支座的尺寸, 所以为了满足强度要求又会通过增加钢筋来弥补强度。一般地下车库比较多。其实框架扁梁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 所提到,对框架扁梁的受力要求进行了明确,但是对于配筋形式、注写形 式没有严格说明。所以之前有的人遇到过类似的构件都是如下图的表现形式。

而在16G中专门增加了楼层框架扁梁KBL, 如下图: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注写规则。
注写规则


如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框架扁梁的注写方式和框架梁类似,但是也有不同的   地方。我们先来看集中标注,首先框架扁梁的代号为KBL,然后像箍筋,上部下部纵筋跟框架梁一样,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10c25的下部钢筋后面多 了一个(4),它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代表的是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根 数,也就是说这10根下部钢筋当中有6根穿过柱子了,剩余的4根,因为梁的宽度比柱的尺寸大,所以无法穿过柱截面,这四根分别放在柱子的两侧,一边2根。原位标注也是一样的意思,如上图原位标注写的是10c25(4),这的(4)同样代表的也是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根数。所以总结起来一句话,KBL中不管是集中标注还是原位标注,(4)代表的都是未穿过柱截面的根数。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框架扁梁的节点核心区,它的代号是KBH,分为柱内 核心区和柱外核心区。它有两个节点,中间支座节点和端支座节点: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涉及到三种钢筋:柱外核心区竖向拉筋、附加纵向钢筋、附加U型箍筋。我们先来看KBH1,Ф10代表的就是竖向拉筋,F代表的是附加纵向钢筋,X&Y代表的是设置方向,2 代表的是两层,(4)仍然是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根数,所以整体来说在KBH1中,布置的竖向拉筋是Ф10的,附加纵向钢筋沿X和Y方向均配置两层,规格为7C14,每层有4根未穿过柱截面。再来看KBH2,它是端支座节点,这里面跟上面不一样的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多了一个4Ф10,它代表的是布置4根附加U型箍筋,柱两侧各两根,而附加纵向钢筋只沿X方向布置,其他的与中间支座节点相同,不再赘述。

所以后续如果大家遇到KBL,识图时注意如下几点就可以了:

                   

1.(4)里面代表的是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根数。2.端支座节点有可能设置附加U型箍筋。3.有两个核心区节点,端支座节点和中间支座节点。

钢筋构造

了解了注写规则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钢筋构造。我们按照钢筋-部位的思路给大家讲解。

1.   纵向受力筋-中间节点

           
如上图为纵向受力筋的中间节点,蓝色的就是前面讲注写规则的时候提到的(4)——4根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柱子两侧各两根。而红色框里面的是穿过柱子的钢筋,当然对于有多少钢筋需要通过柱子在《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不低于全部截面面积的60%,当然对我们而言直接根据图纸计算就可以了。

2.   纵向受力筋-端部节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纵向受力筋的端部节点
如上图有两个节点,一个节点柱与边梁同宽(如左图),一个节点柱子宽度比边梁要宽(如右图)。柱子钢筋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通过柱子的纵筋,以柱子为支座,搭接锚固做法同框架梁,同框梁算法一致。第二种情况,是没有穿过柱子的钢筋,以边梁为支座,锚入到边梁里,也需要考虑边梁的宽度,考虑直弯锚。如下图:

                   

如果直锚,直锚长度是max(lae, 0.5b+5d),其中b为框架扁梁宽度。如果弯锚的话,伸至边梁对边,弯折15d。并且锚入支座的长度要大于等于0.6labe且要伸至梁对边。

3.   附加纵向钢筋中间节点
了解了纵向受力筋,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附加纵向钢筋,仍然先看它的中间支座节点,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附加纵筋中间节点的长度=扁梁的宽+2lae,而从右侧的1-1剖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前面讲注写规则的时候提到的,它是分上下两层布置的。

4.   附加纵向钢筋端部节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附加纵向钢筋的端部节点,从上图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附加纵向钢筋的算法其实跟框架扁梁纵向受力筋的算法一致。即看钢筋有没有穿过柱子,穿过柱子的以柱为支座,计算方式同框架梁,未穿过柱截面的钢筋根据上面右侧的图去判断直弯锚,如果直锚,直锚长度是max(lae, 0.5b+5d)。如果弯锚的话,伸至边梁对边,弯折15d。

所以其实我们通过分析以上节点可以发现框架扁梁的一个规律,不管是受力筋还是附加纵筋,穿过柱子的都同框架梁,未穿过柱截面的判断直弯锚:直锚长度是max(lae, 0.5b+5d)。弯锚的话,伸至边梁对边,弯折15d。

5.   附加U型箍筋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附加U型箍筋,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情况下会设置它,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柱宽-边梁宽大于等于100时才需要设置U型箍筋,分别设置在柱两侧,具体根数和规格由设计指出。其实从右侧的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到它有点类似于筏板的U型封边,所以要计算它的长度只要计算出来它的竖向长度再加上两个平直段的长度就可以了。即用梁高减去两个保护层,然后加梁的宽度与柱子宽度差值的一半,因为上下是两部分,然后再乘以2.再加上上下两部分的锚固长度lae。这就是它的总长度。给大家梳理了一个公式大家可以参考了解:H(宽扁梁高)—2bhc+【b(梁宽) -2bhc—bc(柱宽)】/2*2+2lae。

6.   竖向拉筋
了解了附加纵向钢筋、附加U型箍筋之后,我们再来看竖向拉筋。首先竖向拉筋同时勾住扁梁上下双向纵筋,拉筋末端采用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所以拉筋的长度计算方法就是梁高减去两个保护层加上两个弯钩的长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为1.9d,平直段长度为10d。

了解了长度之后我们再来看根数的计算方式:

                       
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竖向拉筋只存在于柱外核心区,即柱外梁内的地方。所以计算根数的话就用水平方向框架扁梁的纵筋数乘以垂直方向框架扁梁的纵筋数,然后再减去通过柱子内部的水平方向钢筋根数乘以垂直方向钢筋数即可。其实就是上图红色圆圈的数量。

到这基本上钢筋的构造就讲解结束了,给大家做了下图的一个梳理,供大家整理学习使用,在这就不再给大家进行讲解了。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看下软件的处理。我们要处理的无非也是上述几种钢筋,首先说受力筋,它直接在属性中输入即可,如下图:

                             
而对于其他的钢筋,比如附件纵向钢筋、竖向拉筋及附加U型箍筋,直接在单构件中处理,软件已经内置好了相应的节点图,包括中间支座节点和端支座节点,我们只需要根据工程输入相应的钢筋信息即可,如下图:

   
   

作者:小武妹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