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方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0-29

麻黄汤方----麻黄,杏仁,桂枝,炙草。

麻黄汤方的前趋症,如桂枝汤方症是一样的,都要有他们的前趋症与后期症,以及中间症所组成而完成,李克绍教授说:“他们是属可分而不可强分”的概念,所以论中有合病并病中的过渡期,即有前趋症,中间症及后期症的出现,如“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为欲传,若脉静为不传”,又如“伤寒二三日,无少阳阳明症者,为不传”。

所以麻黄汤法的前趋症者,亦是由桂枝与甘草汤的加味配伍而来,也亦桂枝,甘草汤中加入麻黄,杏仁配伍而成,三阳中的太阳占三之位,占三之数,一二三辨症大法,是逢“三”则“合”,因为邪气处于储蓄中的递增状态,治疗中的大法,在相对中则属逢“三”则“开”,这里的逢“三”则“开”者,是阴与阳各占三之位与数,太阳表阳病,太阴为里阴病,可以称为表阳病与表阴病的概念。

“开”三阳与三阴者,是以麻黄汤法为代表。麻黄汤法的发汗法,其中“开”三阳与三阴法者,是具有广义的波澜壮阔治疗功能,麻黄汤的“汗”法,只是“开“法中的一个狭义性的属于局部的治疗方法。

三阳病中的太阳病,处于阳气储蓄递增而壮大成实,即论中称为“阳气重”,相应“脉浮大滑紧”的阳性脉,症见“发热恶寒,身痛,腰痛,骨节疼痛,不汗出而喘”,是以脉浮紧为主,症状以痛为主,这正是邪气壅遏了表阳中正阳之气,方用麻黄,杏仁,辛苦温发汗以解表,以驱散风寒之邪气,但是麻黄,杏仁驱邪有余,易汗后伤正,故方用桂枝,甘草之温运,以载三阳之气,处于壮盛的状态,为麻与杏的开法,创造用阳的功能,使麻杏持有本之炳,邪气被表阳所载,从阳还表,在用阳随着的宣、发、通、透的功能下,化作汗尿之畅乃愈。

麻黄汤法虽曰发汗,实为开表之第一剂量,亦为开三阳与三阴之第一法,所以论中与临床中凡是出现阴与阳之气处于壅滞伏遏的病态时,均是可以考虑麻黄汤所具有的开的功能而进行变化应用,麻黄汤法,是可以与名药   香比美,在功能中的通、宣,透、达之法中具有同等级别的功能,所以论中订黄有九禁,几乎是与死谁手  香的忌禁变产相同等。

麻黄汤是由二大部份组成,欲使其出,必使其先入,故先入而后出,才能代谢,净化更新邪气的功能,一个由桂枝与甘草的组合,二由麻黄与杏仁相伍,麻杏驱邪,加入桂甘后,形成有制之师,使邪气去而正气不伤,即后世所云“汗不厌早,下不厌迟”。

李时珍曰:“麻黄汤发汗开表,实属开发肺家之第一剂”,《千金方》中记载麻黄汤又名返魂汤。

三阳病是里阳病的三个不同阶段,凡三阳与三阴处于邪气储蓄中的递增状态时,形成的三之数,太阳与太阴之三之数者,以及阴阳之气处于遏滞病态时,均是可以用此法之所用。

太阳病与太阴病相对,论中出现了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时,论中出现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与太阴病相对时,阴与阳病态中的邪气均处于实性的状态,太阳与少阴互表里是是处于太阳病之实,少阴病之虚态,麻黄汤除了治疗恶风寒中的“必恶寒“与”而恶寒“外,麻黄汤功能所产生用的功能才是治疗三阳与三阴的广义治疗大法。

恶寒只是标志着风寒邪气的征象,除此征象外,更重要的是治疗里阳病的第三个阶段中的太阳病,与一二三阳病中的太阳之为病所处的第三阳之位置上的病,这个三之位与数,并非只存在着风与寒,更重要的任何邪气均可以导致三之数与位的倾斜时,就是于伤寒外广义的伤藏之为害。

故一二三辨症法呢?是逢“三”则“合”,与之相对中的治疗大法,则属于逢“三”则“开”的功能范畴。

简言之,麻黄汤是由桂枝,甘草组合而成,桂枝甘草本身就有其主治的范畴,加入麻黄,杏仁后,形成麻黄汤所具有主治范畴,太阳风寒,太阴风湿,少阴虚寒,均可以赖此方以的功能所“用”,以载寒热虚实的邪气,还阳达表而愈。但阴与阳中的位与数者,才是真正为临床中的杂病而设方与法。

    这个在位与数中的杂病者,在临床中是具有广泛的治疗与提导意义的。正如郝万民说的:“浮脉主表,在临床中,对表阳病(症)具有广泛主导意义”。

    论中当邪气入侵时出现浮脉,当里浮越时,亦可以出现浮脉,所三之数与位是邪气的总概念,“恶风寒”则是属于表阳病中的一个狭义病态。

     在位与数中的杂病中如:咳嗽,喘息,诸类皮肤病,水肿,风寒湿热痹等,即属麻黄汤的治疗范畴,更属麻黄汤法功能所产生的“用”,才是临床中更具有广义的积极的治疗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