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私教】打造知识体系,没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下)

 易良义 2016-10-31

知识体系打造的过程如何实现(续)?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知识体系打造最重要的一步:主题设计的两个技巧:边界法和跨界法。

边界法帮助我们缩小聚焦范围,以便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知识结构化,构建知识体系;跨界法则帮助我们把自身已有的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知识创新。通过这两种方法,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设立一些能够应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来完成的知识体系。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我已有的知识我已经掌握了,还去构建知识体系干什么?嗯……不一定!比方说,我们在不同的时候分别喝了5种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红酒,都觉得挺好喝的。但是,如果要论一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的红酒,口感差异在什么地方,恐怕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要想说出个一二三四,就得把五种红酒放在一起,记录下各种酒的年份产地品种,再一一品尝。

在没有进行有比较地品尝之前,我们虽然知道5种红酒的口感,但那只是离散的知识;在进行有比较地品尝之后,我们不仅知道了5种红酒的口感,而且还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为以后采购红酒提供了指引,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才是结构化的知识,才是知识体系。

这个案例中,不同时候喝的5种红酒就如同我们脑海中已经存在的还未结构化的知识,5种红酒,而不是各种红酒,就是边界化主题,放到一起比较着品尝,就是结构化的过程。

继主题设计之后,知识体系打造的第二步,就是建立结构。所谓建立结构,就是在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不仅可以把现有的知识按一定秩序串起来,并且可在未来因此逻辑衍生出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逻辑关系有很多类型,包容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时间顺序关系等等,不一而足,在实践中可以有很多变化。那如何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呢?我个人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后文再做详解。


知识体系打造的第三步是“输出作品”。什么是“输出作品”呢?简单点说就是写下来,复杂点说,就是通过写下来、画下来、说出来、演出来等各种手段,把知识体系向众人表达出来。

“输出作品”这个步骤有两个作用:第一,检验知识体系是否足够成熟;第二,检验知识体系是否足够优秀。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诚不我欺,写文章有思路有素材,但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大半原因是因为知识体系不够成熟,写着写着发现,或者论据不够充分,或者不能自圆其说,这时候返回去再做研究,通常能够发现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再做补充,就是提高和学习的过程。其次,一个知识体系在表达出来之后,能被越多的人理解,就越优秀,这证明了这样的知识体系适用性广,接受度高,也就意味着这样的知识体系衍生起来会更快更广。


知识体系打造的第四个步骤就是“衍生发展”了。

建立了合适的逻辑结构,并被通过“输出作品”被验证后,未来新摄取的知识就可以自然而然进入到体系内,各安其位,各种知识间的彼此关系也会更清晰,知识的转化应用与再生,效率也就会更高。至此,学习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秘密:所有独立的知识体系,随着各自的衍生发展,最终都会走向融合统一,这就是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的逆向工程吧。

最后,再来谈谈打造知识体系的工具。


个人以为,打造知识体系最好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尤其是电子化的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jet Mindmanager,Xmind等等。


有些朋友在用思维导图时,一开始就纠结用什么结构,哪个主题先,哪个主题后。这样做,其实恰恰与思维导图软件开发的用意相悖。

正确的思维导图打开方式应该是:

第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脑海中,有关某个主题的想法陈列出来,不用管逻辑关系;

第二,有些想法不确定是否相关,也可以先陈列出来,以后发现不相关,可以随时删掉;

第三,所有想法都陈列出来后,再观察彼此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如果有多个可用的逻辑关系,那么用逻辑关系作为二级标题,再将各个想法拖动到各种逻辑下的子主题内。

电子化的思维导图软件,最大的好处是:篇幅不受限制,可随时随意调整主题间关系,这就使我们可以做到既兼收并蓄,又有条不紊,既海纳百川,又泾渭分明,解决了本文第一篇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

最后,推荐三本书


一本《金字塔结构》,该书是麦肯锡曾经的咨询师所著,关于写作的一本书,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思维结构化,对于知识体系建立结构很有帮助;

第二本是《魏斯曼演讲圣经》。《金字塔原理》所介绍的结构类型大约只有四五种,而《魏斯曼演讲圣经》的第一部中,有一段篇幅则介绍了数十种结构类型,更加细分,也可作为参考;且这两本书也是知识体系打造第三步:输出作品的有力教材;

第三本是《整理的艺术》,准确点讲,这是一套书,日本人写的,一如日本作品精益加工的风格,在如何利用各种小技巧、小工具进行整理,包括桌面、公文包、电脑以及思维等方面进行整理,都有很多实用技术可资借鉴。


打造知识体系,不难,也不能等。开始得越早,未来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开始得越早,未来各体系的兼并整合就越快;开始得越早,个人的知识体系所能产生的价值就越大。

确定一个小主题,打开思维导图软件,开始构建你的第一个知识体系吧!哪怕只是本文的结构导图。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