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浅学习室】笔记漩涡:思维导图,真的是高效笔记术吗?

 conscience6487 2020-07-11

笔记&笔记法

笔记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听课、理解到复习、总结等一系列需要文字系统陈述的东西都能以笔记的形式展示,它的意义也无需多言。

而笔记法也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笔记法有:思维导图法、目录提纲法、康奈尔笔记法、Anki卡片法、关键词法等等。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笔记法”这个概念、没有了解过我提到的这几种方法,建议你先挨个查询一下,就会打开学习世界的新大门啦!

思维导图 

图片来自于Xmind

思维导图,是以一个主题作为起点,画出与起点有关的各项分支(分支的层次为主题-各大分支-各小分支),逐步延展把主题补充完整,再辅以线条、色彩的一种思维和笔记工具,能够把深层的思维具象化为表层的文字和图形。作为起点的主题可以是一个问题、概念、想法等等。这是我对思维导图的基本定义。

那么,它还有什么独特的、与其他笔记法不同的属性呢?

有两种存在于思维导图上的属性,一个是集中性,另一个是发散性。发散性与集中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审视事物的思维和眼光,它们往往能够共存于一张思维导图上。

发散性,指的是用横向的思维向外部拓展,挖掘主题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是浅层的,它们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而只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关、关联。

幸福概念的发散

集中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强调思维导图的主题性——所有内容都围绕主题集中展开,第二层指的是用纵向的思维向内部结构进行深层挖掘。我对它具体含义的阐释如下:

① 所有大分支都围绕主题存在,有的是对主题的纵深补充说明;不是的那一部分则属于发散性。

② 所有小分支都围绕大分支存在,有的是对大分支的纵深补充说明。不是的那一部分则属于发散性。

当然,思维导图对事物的内部结构只是一种简单的陈述,因为思维导图的陈述,体现的多半只是:

③ 单向的、线性的、只表明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即把信息用树状的结构、分层次地展现了出来,而不能体现多层次的、其他的逻辑关系。从属关系的具体表现,指的是处于上级的大分支包含处于下级的小分支,“从属”和“包含”是逆向的同义关系,归为一种逻辑。

梳理完这两种属性,你应该对思维导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现在再来想想,作为笔记法,思维导图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不便之处呢?

生物学的从属关系

思维导图自然有其优点

形式上,它以色彩和图像为主,比千篇一律的文字更有利于视觉记忆。

△ 色彩和图像对记忆的强化作用是通用的喔,你是不是可以运用在所有的笔记上面呢?

内容上,它能够理清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平面地剖开一本书的基本脉络。

但是,它并不名副其实,不能起到“导航”思维的重要作用。

以笔记的常用对象书籍为例,思维导图如果抛去纷繁的色彩,它和目录、提纲还有什么区别呢?而你还需要花费大量完全与书本内容无关的作图的时间——即使它能帮助你增强记忆,但你的思维仍然停留在非常浅的层次上。

所以,思维导图的缺陷,究竟在哪儿呢?

作为“笔记”工具,它的缺陷自然来源于其形式——线性的、单向的、树状的结构。那么这种形式引发的具体结果——也就是我们对它直观的缺陷的认识,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是: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帮助。

第一,思维导图构建的,并不是自我的知识体系。

看似填充得满满的、内容充实的一张思维导图,其实根本不是你的,而是作者的知识体系,你只是依葫芦画瓢照搬了原作者的东西而已。通常来说,思维导图基本就是目录的一个翻版、或者说是详细版而已,大标题加小标题,再加几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你记录的只是关键知识,跟“知识体系”这个概念沾不着边。

第二,思维导图构建的,是不成结构的知识体系。

虽然它构建的并不是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实际上,知识体系的“体系”也是个伪命题。

所谓成体系,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是对该知识的内部结构有微观认知;

是能跳出内部结构,对整体结构有宏观把握,并与你已有的知识体系互相连结。

打个比方,这些知识就像一粒粒的米——

一堆米粒

第一种要求是微观的,你置身其中,像是被夹在万千米粒中的小米虫,近距离地观察身边米粒的状态;

第二种要求是宏观的,你脱离其中,作为舀米的人,从更高的角度观察一群米粒组成的整体的结构,以及它们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结:比如舀米的工具、蚂蚁、你的手,等等。

而思维导图,只是进行提炼列出了一个个的思维点,形成了树状的简单分支。

它在微观上不一定会细化深入到具体的知识点,在宏观上则完全不能体现点之间的联系,无法体现分支间的复杂联系。

所以,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总结出思维导图的适用处吗?

就书籍而言,思维导图适合用于内容简单,逻辑清晰的书籍;而对于逻辑复杂、结构立体、理论深奥的书籍来说,它也就只能起到目录的作用而已,只对梳理内容框架有基本的帮助。

就人群而言,思维导图适合中学生作为笔记和思维方法的入门课来学习,较为适合高中生。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不太够用啦。

反思

当然啦,思维导图只是笔记法的其中一种,而笔记也只是我们日常学习的工具之一,工具只是工具,方法只是方法,要想突破你现有的层次,不能被工具左右,

更不能代替自己进行思考。

不要颠倒了思维和笔记的关系,思维必然是决定性的、更高层次的,而笔记只是记录思维的一种工具,有的人即使不用笔记来记录思维甚至完全不做笔记,仍能对书籍进行深刻理解,但如果你想偷懒成为这样的人,要先问自己:你能够做到吗?如果不记笔记,你会不遗忘吗?毕竟,工具的存在就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呀:)

那么,如何改进和优化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具体可以延展出哪几种应用模型?还有什么高效的笔记法呢?文章中已经留了不少线索,记得思考喔,也不要忘了查询开头的几种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