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都是抄的,抄诗词算个毛事

 书法修养 2016-10-31

欢迎点击题目下方蓝体字关注“哥筱乔的对酒当歌”

众所周知,我做了一段时间的道家医学。既然用到道,不得不研究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而道家向来被称为黄老之术,因此黄帝的《黄帝铭》又不得不看了。这一看,看出问题来了。《黄帝铭》最有名的《金人铭》,和老子的《道德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啊。

比如《道德经》第42章这句: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黄帝《金人铭》是这样的: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比如《道德经》第66章这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黄帝《金人铭》是这样的: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比如《道德经》第79章这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黄帝《金人铭》是这样的:天道无亲,而能下人。

和我一样有研究精神的朋友要纠结了:看起来确实差不多,但是到底谁抄谁的呀?别急啊,虽然黄帝和老子都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年代在啊。要弄清黄帝和老子谁抄谁的,确实比弄清到底是现代人抄古诗词、还是古代人抄现代诗来得麻烦一点,但那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啊。

首先,黄帝(前2717—前2599)比老子(约前570—前400)年纪大,没什么史载能推翻吧。所以,如果《金人铭》确实是黄帝所写,那肯定是《道德经》摘录了《金人铭》。那么,《金人铭》是否黄帝所写?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金人铭》是《黄帝铭》六篇之一。

查看相关资料,包括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认为,《金人铭》是目前所掌握的最古老的完整文献,因此,《金人铭》明确早于老子的文献是没有任何争议的。《道德经》多处摘引《金人铭》言论,老子本身也没有否认,所谓“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因此,《道德经》的思想根本不是老子独创,《金人铭》才是它的思想源头。

看来,古人对抄袭也是习惯性动作了,除了老子抄袭黄帝著作之外,抄袭毛泽东诗词也成了一些古人的风尚。我们来看看他们无耻的证据:

比如,周希陶《重订增广》: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抄袭《清平乐.会昌》:乐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还有,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抄袭《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再举一例,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

抄袭《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所以,郭敬明的《爵迹》抄袭《FATE》算个毛事啊,这不一直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光荣传统么。郭敬明2006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庄羽的《圈里圈外》,官司输了还能再版。10年后,更能理直气壮继续抄袭《FATE》,还敢拍成电影,这种底气是谁给他的?老子啊,大大啊。

任何国家,欺世盗名被发现必然是身败名裂。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妙笔生花》,讲一个正在经历创作瓶颈、灵感丧失的作家,发现了一部遗世杰作,其中有他渴望创作的所有内容,他占有了它并因此成为美国文学界的宠儿,受尽荣光。但后来他发现,他因此要面对非常惨重的道德困境及信用代价。《妙笔生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欢乐和苦痛使那些文字得以降生,你拿走了那些文字,便要承担相应的痛苦。

可是我没见到上述所说的欺世盗名的作假者承担了什么痛苦。反而看到的是,有很多高贵的看似无法反驳的理由为作假洗地,同时奇妙地论证了作假的正当性。

现代人一直认为《道德经》是老子的独创,把老子奉为道家祖师,把老子神化了。比如说,老子在娘胎里怀了81年才从母亲的右肋下生出来,所以老子婴儿时就是白发白胡子的老头模样,就把他称为老子。

多读点书就知道,老子活着的时候叫李耳,死了才被称为老子。“子”是尊称,“老”是因为传说。要李耳成为一脉教主,赋予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以达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效果,后人也是操碎了心。到底,老子《道德经》说了啥,能让老子坐上如此崇高的地位?

上文说过,《道德经》的思想源头来自《金人铭》。那么,《金人铭》讲的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古君主培养接班人的教材。如果你认为《道德经》是老子是对老百姓说的话、是老百姓为人处事的法则,那真是天大的的误会。其实《道德经》分“天道”和“人道”两部分,“天道”讲法则,“人道”讲“圣人”应顺应法则而为。这里的圣人,不是指有道德的人、有修为的人,而是指领导者、管理者、统治者、君主。所以《道德经》通篇,都是与国君对话的口吻,把《道德经》作为行为准则,那不是老百姓的事情,而是领导者的事情。领导者要放下欲望,作为国家领导人要为老百姓谋幸福,作为公司领导人要做员工谋福利,这就是“圣人法则”。要是反过来了,要求社会个体为国家牺牲、要求公司员工不谋福利,那才是逆天而行、反法则而行。

老子《道德经》从形式上、言语文字组织上,有独特部分,但是思想上其实与《尚书》一样,都是与国君对话、是国家领导者的言论集。至于在不同的领域能悟出不同的意义,那是对道德经的无限延伸的领悟。但是《道德经》本身的性质,是不能否认的。也所以,古代道家历来出名人,从周朝姜子牙、汉朝张良、战国范蠡、三国诸葛亮、唐朝徐懋功和李靖、宋朝苗光义、明朝刘伯温,都纵横政治、军事、外交领域,同时成为辅助君王的国师。

话说回来,历史已经告诉你,《道德经》、古诗词、《爵迹》是否抄袭、抄袭了多少,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哪家的人,你的作品是否能成为一种符号,对统治起到关键作用。至于真与假,who ca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