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令人动容的名家挽联

 赵都城2016 2016-11-01


1
曾国藩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简评

此联在立意上,是直接把乳母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相提并论。曾国藩一生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严格要求、砥砺自己,在这一联中,儒家思想的孝、礼、义三字尽现,用语用典皆朴实自然,深切哀婉,很是感人。其中的一饭千金、铭恩报德、怀胎泣血、十月三年的对仗工整绝伦,当真是大家手笔。(一散人)
2
黄体芳挽扬州知府何金寿

清慎勤三字传家,知君宦囊萧然,唯有西台留谏草;
诗书画一朝绝笔,令我征帆到此,不堪东阁吊官梅。
简评

光绪六年(1880年),何金寿被任命为扬州知府。在扬州任上,他事必躬亲,勤政爱民,后来在扬州抗旱中以身殉职。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何金寿除了家中的半壁图书外,身无长物,根本没有积蓄,因此不可能按习俗将他送归故里安葬。于是,他的朋友们和扬州城的百姓一道,将他葬在扬州郊外。这么一个清官好官,黄体芳在联中几笔就勾画出来,而且表达了对其逝去的叹惋。
3
俞樾挽曾国藩

是名宰相,是真将军,当代郭汾阳,到此顿惊梁木坏;
为天下悲,为后学惜,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
简评

俞樾当年会试的阅卷官是曾国藩,曾对俞樾的考试诗特别赞赏,尤其喜欢其诗首句“花落春仍在”,以为“咏落花而无衰飒之意”,格调高昂,因而预测其“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因此,曾国藩对俞樾有知遇之恩。上联很好懂,对老师的功勋做崇高评价,将其比作郭子仪,能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先生的逝世,犹如朝廷栋梁毁坏。 下联便道老师对他的知遇之恩。大臣故去,为天下悲。但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位立下赫赫功勋的大臣,还是一位学问家,死在职位上,不能写出更多的文章、阐发出更好的道义,留给后学。“伤心宋公序,从今谁颂落花诗”就是指俞樾平生最为自得的那一段佳话。
4
吴熙挽左宗棠

公曾期我作韩昌黎,奈谗间阴行,虽有释言难感悟;
天不许人为岳武穆,纵威稜远憺,终留遗恨与英雄。
简评

吴熙(1840-1922),字劭之,号绮霞江馆主人,湖南湖潭人。光绪五年(1879)拔优贡生,翌年朝考落第。光绪七年游左宗棠幕府,后辞职。先后游历京、津、鄂、赣、江、浙等地,曾授课船山书院,主讲湘潭昭潭书院、长沙思贤讲舍。此联挽左宗棠,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左宗棠对自己的期许,亦有对左去世的叹惜,总体都透着对时局的不满和愤慨。
5
孙髯自挽

五十年经史罗胸,也喜饮酒,也喜看花,开平丧乱,饱经过百事无成,只诗卷长留天地
八十载光阴弹指,不愿升仙,不愿作佛,宝贵功名,如梦灯一端最好,有书香付与儿孙
简评

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祖籍陕西三原,随父徙居云南昆明。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多识,尤以诗文著称,名重一时。幼时曾赴童子试,因不愿受搜身之辱而未入场。此后看破功名富贵,不再应科举为仕,终生为民。此自挽联也是透着浓浓的“看开而知足”的情怀。
6
丘逢甲挽黄遵宪

论文章经济,均足千秋,从今凭吊古城,落日登楼,岂第骑箕哀铁汉;
合公义私情,来申一恸,剩我眷怀祖国,春风酾酒,更同钩党哭林宗。
简评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丘逢甲(1864年~1912年),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黄遵宪和丘逢甲同是晚清客家名 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两人自1889年京城相识便结下了忘年之交,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经常书信往来和诗歌酬唱,交情甚笃。黄遵宪去世之时正是维新变法失败后几年,面对动荡的时局,作为忘年交,丘逢甲的挽联动情至极,既有哀思,又有对时局的叹息。
7
左宗棠挽林则徐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简评

公元1850年1月3日夜,林则徐自滇返闽途中,于长沙湘江舟次邀晤左公宗棠。后左宗棠忆之曰:“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谈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谈及新疆形势,林公云:“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遂将在新疆所积地图资料尽付左公。此为林左两公唯一相见。时林公甫卸任云贵总督,年65岁,左公为在籍举人,年37岁。林公于当年11月22日即逝,遗折中犹力荐左公于清廷。
8
毕沅自挽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简评

毕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此自挽联可以看出毕沅虽然身居高位,但心却向往山野中那种自在的生活,而这种向往也许真的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吧。然而他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可以说连死去都未得安生,令人叹息。
9
杨度挽黄兴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简评

杨度与黄兴是好朋友。杨度的故乡是湖南湘潭,黄兴的故乡是湖南善化,两地相距不远;他们不仅同乡,而且是留日同窗;黄兴与孙中山相识,介绍人正是杨度。这交情,不可谓不厚。后来,杨度被清廷招揽,由在野而在朝,摇身一变,给王公大臣讲起了宪政。这时,他已经与黄兴、梁启超分道扬镳,好在还谈不上势不两立。真正势不两立,要等到杨度效忠袁世凯之后。袁世凯与革命党激斗不息,杨度与黄兴自然视对方为仇寇。1916年10月31日,黄兴英年早逝。杨度的挽联上联堪称名句,写尽了杨度与黄兴的半生恩怨,而下联也表达了对黄兴的赞赏和怜惜。
10
康有为挽谭嗣同

逄比孤忠,岳于惨状,昔人尚尔,于汝何尤,朝局总难言,当偕孝孺先生,奋舌问成王安在;
汉唐党祸,魏晋清流,自古维昭,而今尤烈,海疆正多事,应共子胥相国,抉目看越寇飞来。
简评

谭嗣同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豪情诗句。康有为此副挽联也是让人无限愤慨和血脉喷张,引用一系列古代名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爱国情怀。
对  联  中  国
公众号ID:duiliancn
中国楹联论坛 duilian.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