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面挑战:步入静和——我们如何处理自已的恐惧、愤怒和失望呢?

 地藏菩萨mohesa 2016-11-01



直面挑战:步入静和

——克里斯多夫·提玛斯 谈重新踏上战胜恐惧的古老朝圣之路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A Step Toward Peace

Christopher Titmuss revives the ancient practice of walking through fear

作者:

克里斯多夫·提玛斯

Christopher Titmuss


作者介绍:

克里斯多夫·提玛斯是伦敦德文郡欢乐之家静修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他最新出版的作品是:《改造我们的恐惧:以精神方法探索无意识悲剧》。


我们如何处理自已的恐惧、愤怒和失望呢?通常情况下我们什么都不做。因为对治这些情绪会引发其他的恐惧和愤怒。内心混乱的“全灾难人生”的焦虑情绪,如恐惧、害怕、焦虑、担心和报复心理,应该被视为完全错误、扭曲而无用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有损健康、无一是处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一再地反省这种生活态度,直到我们内心可以简单直接地呈现外在世界的真相。从佛教观点来说,完全毋须臣服于恐惧和仇恨。


佛陀指出,在实相中,恐惧和仇恨的本质是空性。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持续的负面情绪一无是处时,新的观察角度就显现出来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随时观察自己的想法和心态,还要警惕嘴里、电子邮件和书信中说出的话,这样才能直面任何试图宽恕或者具体化恐惧和愤怒的情绪。



站在和平倡导者和佛教二者的角度来看,人们沉醉在网络世界里,自欺欺人地认为,那些来来回回的电子邮件,能对现实社会产生实质的影响——这让我很担忧。如果我们肯脚踏实地,在现实世界中努力,那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将会变得更有效。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坐禅布道、传扬慈爱,而是更倾向于将行禅作为推广的方法,所以,我个人更喜欢行脚(朝圣)——静走。采用非暴力的方法,让自己平静,同自己和解。朝圣一词在巴利语中注解为旅行。从这个角度而言,生活即一场旅行。在佛教经典中,朝圣即行脚,是僧伽修行的一种方式。近世纪以来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延续了这一传统:日间安静行走,夜里传讲和讨论佛法。现在,欧洲的佛教圈也是沿用这种基本模式。


2001年夏天,我们在法国组织了一次长达200英里的朝圣活动。之后,在2002年逾越节和复活节期间,以色列的僧众在佛教导师斯蒂芬·富尔德博士的带领下,完成了从阿拉伯小镇贾法到耶路撒冷的朝圣之旅,途经阿拉伯西加利利地区的村庄和约旦河西岸。此外,我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德国纽伦堡和以色列港口城市特拉维夫都组织过城乡朝圣活动。而在伦敦,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我们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


行脚朝圣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摇旗呐喊式游行,它是止语的。无论是在哪儿,不管是十几个人还是上百人,都是一列纵队,彼此缓慢而专注地行走,这其中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源于佛教冥想。完成六个小时的行禅后,晚间,我们自发参加关于和解和解决冲突的讨论会。这并不容易,因为在以色列,会有许多人为难行脚者。朝圣的基本口号“和平是可能实现的”,其中隐含的深意是,如果要实现和平,以色列人、居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三方都需要改变他们对恐惧和仇恨的认知,并发觉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远远多于不同之处。现在,我们有些阿拉伯社区的兄弟姐妹们,也开始加入到我们的朝圣中了。这些行走,展示出良好的意愿,大家都愿意朝着对话与和解的方向迈进。


一般性的和平行动容易陷入反抗与被反抗的二元论中。尽管我坚决反对华盛顿和伦敦的政策,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现状,但是仍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发现更好的解决冲突的方法。现在,我们已经注意到随处可见的相互关联,那么,学会如何更好地一起生活,远比以不健全的家庭方式生活,更具现实意义。


当我们为世界局势感到担忧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大脑意识中区分出“我们”和“他们”。杀戮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解决办法:当敌人被击败,我们就会拥有和平,可以重新开始。然而,在佛陀的教言中,方法和结果必须一致;从一开始,就必须提出建设性的约定,致力于寻找双方直接沟通的途径。全民参与,既是必然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圣谛中的方法和结果具有一致性:那些已通达三圣谛(苦的止息)的人已经在解决问题了。方法和目的是统一的,所以,无论何时,我都对四圣谛有强烈的信心。



在解决冲突中,我们强调公开、透明的会谈方式,必须淡化自我标签。当我们超越自我标签来和他人沟通时,一切皆有可能。在中东,我并未谈及佛教本身,但是,自我的空性、不执著、无我、慈悲的力量、缘起的智慧、把握当下、不妄想未来等精神,却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一次的会谈中。佛教关于自由和解脱的教言,赋予我们更广阔的世界观,我们学着不执著于地位、观念和宗教信仰时,从中发现突破宗教和政治体制壁垒的合适方法。


不同信仰所导致的隔离是心理防御机制,也是思想狭隘的体现,我们努力寻找更深层次的东西,以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这个角度而言,佛教具有深远意义,虽然我们常常会忘记或者忽略佛教在划时代变革中的力量。


禅修的坐垫不是逃避生活的方式,我们可以扎根于每一个当下,积极地应对。作为佛教修行者,理应精进修行至死方休。


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