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医笔记:一文读懂环状肉芽肿

 咀嚼莱根 2016-11-01


 

皮肤

DERMTODAY

不浅薄


环状肉芽肿(granuloma annulare,GA)是一种具有自愈倾向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相对常见,它是皮肤对各种诱发因素的反应。本文介绍了 GA 的诱发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


GA 的发病机制不明,有人认为它是 III 型变态反应所致的慢性血管炎,与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相似,两种疾病均可能伴有糖尿病和微血管损害。

诱发因素

GA 可特发性起病,也可发生于多种系统疾病的背景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另外还可合并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和内脏肿瘤),全身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以及甲状腺疾病。

许多药物可诱发 GA,如 TNF-α抑制剂、别嘌呤醇、托吡酯、金制剂、以及某些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病毒、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

GA 还可表现为同位反应,即在另一种已痊愈的疾病部位发生某种不相关疾病的现象,有报告 GA 发生于既往带状疱疹感染部位发生。

  临床表现

GA 的典型皮损为离心性增大的丘疹,中央消退呈环状,通常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轻微瘙痒。

GA 的皮损类型类型很多,包括局限型、泛发型、皮下型、穿通型、斑片型等。其中以局限型最常见,皮损呈环状或弧形,紫红色或肤色,皮损边缘触之坚实,好发于手背、足背、下肢等处(见图 1)。


图 1 左足背的局限型环状肉芽肿


泛发型 GA 多见于成人,表现为肤色、紫色、粉红色、黄色播散性丘疹,可不呈环状,部分可融合成斑块,好发于躯干部(见图 2-3)。


图 2 左小腿播散性环状肉芽肿


图 3 背部播散性环状肉芽肿


  组织病理学

GA 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位于真皮中上部,表现为淋巴组织细胞肉芽肿伴结缔组织变型和粘蛋白沉积。炎细胞的浸润模式有栅栏状或间质性两种(见图 4-5)。


图 4 栅栏样模式的肉芽肿,中央为坏死胶原,周围绕以栅栏样排列的组织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HE 染色,100×)


图 5 间质模式的肉芽肿,组织细胞在胶原束间浸润(HE 染色,200×)


  治疗方法

Wilkin 曾说过「通常而言,任何疾病治疗成功的概率与该疾病的推荐治疗方案数量成反比。」不幸的是,GA 的治疗正属于这种情况,报告的治疗手段很多,但均缺乏充分的证据,更无特效疗法。

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在专家共识中被推荐为一线治疗,完全缓解率约为 68%。羟氯喹治疗通常有效,可考虑作为泛发性病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有意思地是,GA 在局部外伤后也可改善,如注射针刺、针头划伤、皮损活检和冷冻治疗等。

还有使用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甲氨蝶呤等药物,以及采用光化学疗法(PUVA)、长波紫外线(UVA1)、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准分子激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成功的个案。

原文作者:同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