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长征过昆明”系列故事之二:富民小松园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应大哥的新天地 2016-11-01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袁艳 通讯员陈雪 富民县东村集镇北面3公里处,老干山北麓马过河与款庄河交汇处,是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叫小松园村。在一片田原的包围之中,小村雄踞在两河的断矶之头,占尽地利,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风景十分优美,每到冬春季节,风和日丽,河水清碧,明镜如画,弧形的桥倒映水中,就像三道彩虹,水波荡漾,岸边杨柳婆娑,犹如人间仙景。

小松园不仅是全镇的地理中心,也是全镇的交通枢纽,这里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农户村舍沿公路而居,有的沿江矶建房,奇石古树,双桥彩虹,飞流瀑布,给这个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然而,这神奇而优美的村庄,在八十年前却发生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

小松园战斗纪念碑

1936年4月2日,红军长征过富民,贺龙率二军团为右翼,肖克率六军团为左翼,兵分两路向滇中开进。

5日夜9时,张冲率领滇军第九旅从昆明出发,7日7时到乐在村。张冲怕红军从可郎、柯渡突然南下攻袭昆明,决定不再继续北进,部署在小松园老干山和玉膀山高地,以扼阻红六军团接近普渡河。

7日晚,滇军第一旅(旅长刘正富)、第二旅(旅长安恩浦)、第五旅(旅长鲁道源)从红六军团右侧由嵩明经白邑向款庄赶进。旅长刘正富急与张冲联络,催张冲进兵到红军前进的路上,将红军去普渡河的道路切断。两人经讨价还价后,由张冲出头统一指挥。

因得知我军尚未通过,张冲命令近卫第一团(团长卢浚泉)到老干山东侧大木板布防,刘正富旅到大石桥布防,安恩浦旅赶到款庄后从老干山南端东侧到大木板增防。

滇军张、刘两旅长虽然作出堵截红军的计划,但部队并未能连夜展开,他们判断红军不可能那么快就会赶到这里,所以布防的命令虽然下达,可行动迟缓。

8日上午,敌近卫1团到大木板一带布防,绕过老干山北麓,经小松园从老干山东侧木板河西岸逆流而上,没想到刚进到大木板河谷地带,还未来得及展开,便与红十七师前卫遭遇。

前卫十七师在军团长肖克率领下,不顾夜行军的疲劳,迅速投入战斗。师首长当机立断,命令五十团涉水过木板河,抢占老干山制高点,用火力压制乐在村一带的敌人,封锁敌人向老干山靠拢。

五十一团速占大木板村后大黑山,迂回占领石桥坡,牵制玉膀山一线敌人;四十九团在小松园东南侧继续与敌激战,争取夺取老干山北端山梁,把滇军赶下老干山,控制通向普渡河的隘口。

敌近卫一团在红军正面攻击部队的猛烈攻击下,沿途散窜到老干山北端的山上。这时,木板河东岸的部队,以最大的火力攻击西岸老干山的敌人,掩护西岸河谷的部队向敌人冲击。但由于老干山之敌有敌卫第一团和刘正富旅主力,向老干山攻击的红军部队曾一度受挫。

后来师部迅速调整部署,加大尖峰山、大石桥坡的掩护火力,经三、四次反复冲杀,才沿两道山箐攻上老干山山脊,接着居高临下往北打,把滇军赶下了山去,又迅速占领了老干山北端的大平地。

红军夺占了老干山,滇军的指挥部所在地乐在便暴露在红军机枪射程之内,张冲傻了眼,急令近卫二团牢牢控制住玉膀山,牵制大石桥,封锁小松园低谷开阔地带,同时将近卫一团交给刘正富指挥,率领第一旅占领小松园,在右侧玉膀山近二团的火力支援和第二梯队的掩护下,向老干山和大石桥坡节节仰攻,激战半个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红军击溃。

小松园老干山全景

接着红军组织反冲击,红军勇士个个英勇顽强,蜂拥冲下山,迅速冲到断沟附近,意欲夺取敌人的机枪,与敌广富独立营展开激烈的厮杀。但因敌人火力较强,加之龙云派飞机从昆明飞往老干山、大黑山及小松园两侧的红军阵地,进行轮番轰炸、扫射,整个阵地硝烟弥漫,致使冲下山的红军部队未能大量消灭敌人,扩大战果,又退到山脚,据山抗击敌人的反扑。

红十七师与滇军两个旅激战近四个多小时,至午时,滇军纵队司令孙渡赶到了乐在村,命令张、刘两旅继续从北侧和西侧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又令安恩浦旅从马街经沈家村、多宜甲,绕道老干山东南脚,向大木板迂回抄击。

安恩浦令第三团为前卫,经徐谷地,沿马过河两岸疾速向大木板推进,企图将红六军团拦腰截断。鉴于敌人兵力不断增加,南面的安旅又从右侧加入战斗,滇军第五旅也可能随时投入战斗。此时两军团首长根据敌情判断,认为滇军在普渡河防线已很巩固,命令红十七师撤出老干山战斗。

在老干山北端小松园的十七师接到撤出战斗命令,即命令正向老干山增援的四十九团停止前进,并令在汉排山制高点的部队与在老干山的五十团共同加大火力排斥冲过石桥的五十一团撤退到汉排山,然后掩护老干山的五十团撤出战斗,在交替掩护下,老干山上的五十团经小松园撤到小木板涉水到大木板,直插三家村。

当红军各团都已撤到汉排山时,从款庄马街赶来增援的部队与龟缩在响石一带的滇军向汉排山仰攻追击,这时从昆明派来的敌机先是1架,后来是6架,围绕老干山、汉排山盘旋、侦察、投弹、扫射,已撤上山的红军利用深山密林和有利地形作掩护,边打边退。

由于红军部队撤得快,除垫后的部队略有伤亡外,其余大部队都安全转移。向汉排山尾追的滇军恰恰碰上自己飞机投下的炸弹,成遍成堆地被炸死、炸伤在石桥坡上。这时,红军部队趁敌人一片混乱之际,两路合为一路,随军团本队转进。在大黑山一带掩护军团主力转移的部队,快到黄昏时才撤出阻击阵地,急尾主力向新鸡街、胡家村一带转移。

小松园战斗,在红六军团和十七师首长的正确指挥下,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给敌军沉重的打击,歼敌200余人,击毙敌营长1人、连长2人,排长3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粉碎了敌人企图将二、六军团消灭于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的战略图谋。

1997年,中共富民县委、富民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已逝的英烈,昭示后人,在小松园桥上桥北岸的小丘之上,修建了一座“红军战斗纪念碑”,纪念碑背倚雄伟的大黑山,面朝富饶的款庄坝,脚下是奔流不息的马过河,气势雄伟。形状略似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为金色五角星及红色镰刀斧头,碑身正面(向南一面)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碑座四方刻着碑文,记述了红军小松园战斗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