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尼尔·弗格森的《帝国》(三)作者:江工

 昵称865028 2016-11-02

 中华民族如果几百年前也有向海外探险的胆量和智力,会不会不搞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的回答是坚决否定的!只凭产生毛-泽-东这样人物的民族,只凭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简单头脑,可以断言是无能力处理几百年前人类前所未有的国际环境。现在中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和平环境下,处理一点点邻国的关系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故此失彼,又怎么能跨越大洋,深入到差异更大的别国人种中去闯出一块令人佩服的文明天地呢?


 即使在人类早已既成的私有制和公有制这二种对比明显的制度面前,中国人都会举棋不定地犹豫了许多年,至今还不知优劣得失所在,心存疑惑地摸着石头过河,就可见中华民族确实还差得很远。


 我们这一代人的前半生,更是对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几乎一点不了解,光听上层胡言乱语训导我们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贫穷落后,老百姓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改革开放初期,我那个效益不好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工厂,上面说要改革,批准在当地率先換厂名牌子,改名叫“某某某实业公司”,让大伙足实高兴了一会儿,以为成为资本主义“公司”了,从此就可以搞活经济了,工资不愁发不出了。可是商品市场在哪里?资金渠道在哪里?……。外面一切都还是公有制经济,一切还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层层审批,否则寸步难行。


 又过了10多年之后,股份制、证券交易所出现了,个体商店、个体运输跑生意、私营作坊和工厂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我们才知道这次才是动真格的允许放进来一些资本主义“魔鬼”进来,于是经济很快在各地复苏起来了,但是我们也廉颇老矣,5060无人雇用了。可是这些“剥削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究竟为什么会这么神奇的呢?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是怎么来的?还是从尼尔·弗格森的《帝国》第一章继续谈下去吧。


 英帝国在亚洲的贸易真正是从印度开始的,这个前哨阵地就是东印度公司,它的全名叫对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但比它来得还早的是荷属东印度公司,1602年建立。1579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之后,荷兰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银行、金融体系。金融革命使荷兰一直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端。荷兰人创建了公债体制,使政府以最低利息向百姓借钱,创建了健全的货币体系,在税收体系中,基于货物税简单有效。荷属东印度公司是一家永久性的股份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是1650年才有),直到1796年解散时,194年的时间里,为原始股东带来惊人的年平均18%的回报率!


 1596年,荷兰人就在印尼爪哇岛万丹扎下根,1606年,首批发往欧洲的中国茶叶就是从这里运出的。并主导了该地区的香料贸易(曾是葡萄牙垄断),利润丰厚。荷兰人做生意规模特大,信誉最好,美称“海上马车夫”。船只数量是葡萄牙人5倍,英国人2倍。荷属东印度公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不同的是根据净收入而非净利润来考核,对经理们进行激励,鼓励增加交易量。


 共同点都是更象由国家许可的独家垄断的公司,能够在政府政策保护下,汇集所有资源,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冒险事业。同时公司也允许政府将海外扩张项目私有化,将大量风险转嫁出去,如赚到钱,公司上缴一部分收益,常见的是提供一些贷款,以換取许可延期,让私人投资者放心,公司能百分之一百地获得市场份额。


 除荷英这二家东印度公司之外,另外还有许多从商的探险者为开拓未知领土和島屿而建立起来的公司,例如1555年成立与俄国贸易的俄国公司,1592年,威尼斯与土耳其公司合并为利凡特公司;伦敦探险者为进入西非各港口贸易,在1618年创建的几內亚公司,获得为期31年西非贸易垄断权。更强大的是皇家探险者创建的非洲公司,获得几乎1000年垄断许可;1670年英格兰探险者在哈德逊湾创建的光荣公司,垄断加拿大皮毛生意;1710年苏格兰探险者创建的南海公司,旨在与西班牙统治下的美洲贸易等等。


 17世纪,英荷之间为抢占欧洲市场从而引发暴力冲突到爆发2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促成英荷联盟。那是由英国贵族政变,伦敦商人支持,邀请荷兰执政亲王威廉入侵,驱赶走詹姆士二世,他曾是皇家非洲公司管理者。英荷联盟使得英国首次了解荷兰金融体系,1694年英国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负责管理政府借贷和货币管理。引入荷兰国家公共债务体系,通过一个能够自由长期买卖债券的证券交易所融资。使得政府能够以极低的利息贷款,有钱开展大规模的项目——包括发动战争。复杂先进的金融机制,让英国不仅为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贸易融资,也让他们得以建立一流海军来保护他们的安全,这些机制都是从荷兰人那里学到的。


 英荷联盟后达成交易,将印尼的香料(即胡椒、肉豆蔻、肉豆蔻皮、丁香、肉桂)留给荷兰人贸易,而将印度的纺织品贸易留给英国去发展,不久纺织品市场的规模、利润来源——需求弹性、销售额,远远超过香料市场,这是18世纪20年代之后,英属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超越竞争对手荷兰的原因之一。从此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据点苏拉塔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三大仓库”租赁地, 即从此印度国土上出现了三个大城市——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正如中国的上海、香港一样曾经的小漁村)。这些地方有加固防御工事的贸易中心,行政和司法管理机构,设有教堂、广场、房屋、仓库,直到如今它们都是亚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它们是殖民地的产物,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是民族的什么耻辱?没有别的无意义的耻辱,这只是证明自己民族不努力不上进的耻辱!


 英属东印度公司解决了荷兰这个对手之后,迎来更大的挑战——雇员,或“代理人”问题。公司所有者、股东如何有效地控制住一万多公里外的员工?从英格兰途经南非开普敦到印度加尔各答,航行时间要六个月,每年4-6月印度洋刮西南风,所以需在春季启航;到了11月至来年1月改刮东北风,需在秋季返航。六个月这么长的航行,成本风险让人望而却步。相比英格兰横渡大西洋到波士顿航程只要4-5周,往来北美、加勒比海的贸易公司,到了17世纪80年代已有数百家之多。而去亚洲做生意的只集中在东印度公司一家巨擘手里。


 去印度工作的员工在外时间长,虽自由些,不受伦敦老板控制,但薪水并不多,文职人员一年5英磅,比国内文员高不了多少。于是员工搞自己的灰色收入,有的完全抛开公司工作,做自己的生意,即是无照经营者,是公司董事们最憎恶的人。但是一个庞大的私货贸易网在不断发展着,更有利于竞争,托马斯皮特就是“无照经营者”最典型的人物,在以后混乱的日子里,英国政府还是不得不要请他这种善于和当地人打交道的能人当上了马德拉斯的总督,之前他在公司违法,罚款也只是400英磅。


 这一阶段,英国公司只不过是寄居在印度外围,依赖与印度人合作的商人。这个国家仍是独立的,其政治力量在德里的红堡,莫卧儿王朝皇帝那里。莫卧儿帝国是16世纪从北方南下橫扫印度统治大半个南亚次大阹的穆斯林人。1700年印度人囗是英国20倍,总产值估计占世界24%,英国只占世界3%,当时谁也不会相信以后英国会接管印度。


 当时英属东印度公司只有在莫卧儿皇帝允许下,以及地方官员首肯的情况下才能做生意。印度法律一片空白,地方官勒索他们财富的手段,是围攻仓库,拦截船只。公司必须卑躬屈节地向各级官员行贿,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善罢甘休的让你老老实实地在本地做生意。


 到了18世纪40年代,波斯人的入侵,内部失控,印度进入了一个各自为政、互相残杀、混乱的无政府时期。欧洲商人们只好加强各自控制区的武装防御,招收当地农民,训练使用欧式武器,由英国军官指挥,此时只能称为公司保安队。以后印度內战的混乱局面使得东印度公司自然而然地从一个贸易性质的组织,变成为有武装力量、有外交官、有一小块保护领地的殖民地主人了。


 英国在海外争夺商业市场份额的最大对手不单单是荷兰人,主要还有法国人,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会遭遇到和法国的激烈竞争。1700年法国经济是英国的二倍,人囗是三倍。1664年法国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总部设在本地治里,在马德拉斯附近。在北美有路易斯安娜和魁北克,在加勒比海有马提尼克島和瓜德罗普島,法国政府野心勃勃,渴望独霸世界各大地区,新贵族醉心政治权力斗争。


 17472月法国军队向马德拉斯发动进攻,目的是想把英国人从马德拉斯乃至印度驱赶走。到了1757年英法之间真正爆发了一场7年之久的18世纪的世界大战,参战国有英国、法国、奧地利、普鲁士、萨克斯、汉诺威、西班牙、葡萄牙、俄国和瑞典,战火从新西兰蔓延到加拿大,从圭亚那蔓延到瓜德罗普,从马德拉斯蔓延到马尼拉,地跨南北美洲、亚、非、澳各洲的原住民和黑奴都被迫卷入到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所要决定的问题很简单——这个世界到底是英国的还是法国的!


 英国的优势在于强大的海军舰队(当时舰船英国105艘,法国50艘),到1815年,欧洲各国舰船排水量吨位,英国是法、俄、西、荷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发达的造船业(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皇家造船厂),此外冶金、枪械均在前列;又有普鲁士盟军在大陆牵制法国;最大的关键优势在于借贷能力!三分之一的战争经费是靠融资来的,信贷是英国超越法国的最大优势,七年战争中,国债规模从7400万增加到1.33亿英磅,反映英国金融实力的增长。


 战争结果使得英国成为太阳永不落的庞大帝国,说是帝国也只是商贸帝国而已,只是当地环境所逼才促使英商界入到当地的行政管理和军事管理。拿英属东印度公司为例,印度内战不断,国家四分五裂,常常二个土邦为争夺国家政权,其中一个不惜投靠英国人,东印度公司区区只有200个英国人组织起来的一支军队,怎么能够彻底征服这个人口众多富饶而繁荣的国家呢?究竟印度民族的弱点在哪里呢?


 从靠海盗起家,又靠商贸发达的英国人,一下成为海外几千万人的统治者,海上力量和金融实力的结合把欧洲所有强国比下去,原来仅对市场贸易的追求却变成对政治权力的追逐。1773年,东印度公司第一仼总督是黑斯廷,17岁时作为作家加入东印度公司,精通波斯语、印度语。他赞助伊斯兰文献翻译,创建了加尔各答伊斯兰法律学校,鼓励大家研究印度的地理和植物,吸纳印度的习俗,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完全“本地化”了。在他鼓动下,一个新的东西方混合型社会发展起来了。


 在黑斯廷任内,东印度公司的军队有10万人,1773年曾接受接受奥德邦行政长官请求攻打定居在罗赫康德的阿富汗人。由于饥荒、被卷入的军事行动,公司债务不断增加,到了1784年上升到840万英磅,黑斯廷被迫辞职回国。1788年,黑斯廷被英国议会弹劾,受审7年之久后,东印度公司的总督不再是公司的官员,而是直接由王室任命的贵族担任。


 英国在印度的利益一直要靠军队来维护,由于印度民族之间年年內战,使得印度成为四分五裂的国家。到了1803年,连莫卧儿皇帝本人也要靠英国人来“保护”起来。英国统治范围早已扩大到孟加拉之外的马拉塔、迈索尔、旁遮普省的锡金、德里,1815年,约有4000万印度人在东印度公司的治下管理,印度人自动地把自己交给了英国来托管。东印度公司早已不仅仅是一家公司了,总督也不仅仅是公司的总督,而是印度的总督,殖民地和殖民主义就是如此诞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