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常德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许愿真 2016-11-03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常德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30×2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关于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取大量噬菌体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B.颤藻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乳酸菌无染色体,故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3、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

【解答】解:A、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不能单独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

B、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水绵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恩吉尔曼的实验中,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的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染色体,不能产生因染色体变异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但是可以产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知识,考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和常考的类群,明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酶、抗体、受体、激素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胞吐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C.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

D.核糖体都能参与多肽链的合成,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都涉及到细胞膜或细胞器膜,所以通常称此系统为生物膜系统.

【解答】解: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或固醇类等,A错误;

B、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B错误;

C、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C正确;

D、原核生物无核仁,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细胞器的结构和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图中1~3可分别表示( )clip_image042

A.多肽、RNA、淀粉 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 D.核酸、多肽、糖原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解答】解:图1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20种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

图2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图3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综合三幅图,图1~3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或多肽、RNA、淀粉或纤维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某肽链由82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2个四肽、3个五肽、4个六肽、5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依次是( )

A.2、68 B.14、68 C.2、81 D.14、81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解答】解:2个四肽、3个五肽、4个六肽、5个七肽共2×4+3×5+4×6+5×7=82,每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最少含有的氨基数目是2+3+4+5=14,肽键数目为2×3+3×4+4×5+5×6=68,所以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依次是14、6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本题是实验材料洋葱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实验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综合进行判断.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染色,需选无色的细胞为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影响观察效果,故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不能作为实验材料.

【解答】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细胞核,无紫色的大液泡,不影响颜色,可以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有紫色的大液泡,观察原生质层的变化较容易,可以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B正确;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染色,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影响观察效果,故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不能作为实验材料,C错误;

D、洋葱根尖具有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作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下列细胞或细胞结构中能合成多糖的有( )

①叶绿体

②肝细胞

③核糖体

④骨骼肌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⑥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多糖由淀粉、纤维素、糖原三种,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糖原又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在肝细胞中合成,肌糖原在骨骼肌细胞中合成.

【解答】解: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①正确;

②肝细胞中能合成肝糖原,②正确;

③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能合成多糖,③错误;

④骨骼肌可以合成肌糖原,④正确;

⑤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⑤正确;

⑥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合成糖类,⑥错误.

因此①②③④⑤⑥中能合成多糖的是①②④⑤.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分布,细胞器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B.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D.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解答】解:A、精卵细胞识别是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的,与细胞膜上糖蛋白传递信息有关;A错误;

B、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是细胞内部的生理活动,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无关,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流,C错误;

D、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受体(糖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相关知识,涉及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8.对于“骨架”或“基本骨架”的描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大分子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②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细胞骨架;

③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基本骨架;

④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细胞膜的成分;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2、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的膜结构的统称.

【解答】解:①大分子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①正确;

②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细胞骨架,②正确;

③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基本骨架,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基本骨架,③错误;

④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带细胞可通过积累碘离子等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人体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速率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D.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解答】解:A、海带细胞可通过积累碘离子等溶质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进而防止质壁分离,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错误;

C、人体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C正确;

D、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因此两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3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它们的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及相应的实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下列有关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以磷脂为主,也有少量胆固醇

C.内质网是由单层膜围绕而成的网状细胞器

D.细胞膜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而核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相同的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考查,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成分和结构上相似,结构与功能上联系,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不同生物膜的结构不同,在成分上有差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1层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解答】解:A、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做激素等信息分子的受体,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动物细胞膜中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B正确;

C、内质网是由单层膜围绕而成的网状细胞器,C正确;

D、细胞膜由单层膜,2层磷脂分子组成,而核膜有2层膜,每层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作用,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1.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clip_image044

A.温度超过15℃,细胞膜流动性开始增强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D.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温度增加到15℃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加,A正确;

B、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B正确;

C、根据曲线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正确;

D、嵌合体形成的多少与温度有关,图中数据无法说明与融合时间的关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有效分析,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12.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活细胞内合成酶必须要核糖体参与

B.酶只起催化作用,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只改变酶促反应速度,不改变酶的活性

C.DNA酶不能连接两个 DNA 片段,但可以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 分子

D.酶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考点】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1)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DNA聚合酶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DNA酶催化DNA分解.

【解答】解:A、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活细胞内合成酶不一定要核糖体参与,A错误;

B、酶只起催化作用,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改变酶的活性,B正确;

C、DNA聚合酶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DNA酶催化DNA分解,C错误;

D、细胞是产生酶的场所,酶没有进入细胞的,只能出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特性,酶的化学本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解题并不难.

13.某小组探究“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影响”的问题时选择新鲜的肝脏作为材料.取三支试管,各加入2ml的浓度为3%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猪肝研磨液,随后分别在100℃、37℃和0℃下保温5分钟,并观察气泡产生速度.下列有关实验评价正确的是( )

A.高温使酶结构破坏而失活,低温对酶的活性没有任何影响

B.高温处理和冷藏处理的试管中气泡产生量均极少

C.本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光照不影响酶活性,所以是否光照属于无关变量

D.若采用可溶性淀粉液、淀粉酶、碘液进行实验可以使结果更具说服力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步骤;

2、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可以用气泡的产生量表示反应速率,但是由于温度变化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较大,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解答】解:A、低温虽然不会破坏酶的结构,但是会使酶活性降低,A错误;

B、高温处理后,虽然酶活性降低,但是高温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试管中气泡产生量较多,B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影响”,温度是自变量,光照属于无关变量,但是不能说光照不影响酶活性,C错误;

D、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受温度的影响,因此采用可溶性淀粉液、淀粉酶、碘液进行实验可以使结果更具说服力,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变量进行分析、控制,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步骤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CO2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有H2O生成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②正确;

③原核生物含有细胞结构,但有些真核细胞也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③错误;

④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⑤正确;

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掌握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对于“一定”的选项只需找出反例即可.

15.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粉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植株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效应T细胞能够作用于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使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计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人的红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增大,体积变小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长;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解答】解:A、花粉为有性生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植株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B、效应T细胞能够作用于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使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计可导致癌症,但癌症一般不会遗传,C错误;

D、人的红细胞衰老后无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特征,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并能与细胞坏死进行比较,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如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46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D.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图示为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装置,所以应把层析液倒入培养皿中,灯芯起到传递层析液的作用,把色素滴到a点让其在定性滤纸上扩散,四个圆圈中扩散最慢的即为圆圈最小的,它应该是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

【解答】解:A、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所以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A正确;

B、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黄绿色,然后向外依次是蓝绿色、黄色、橙红色,B错误;

C、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结果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C正确;

D、为了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7.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置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表.根据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klx)

0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3

3

①若只考虑光照强度,该深度湖水中所有生物在晚上8h内呼吸作用消耗O2的量clip_image008[1]mg

②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

③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mg/L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④若将e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klx光照下,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C3含量会增加,C5含量会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黑白瓶法常用于水中生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呼吸耗氧量,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表观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光合作用量.

【解答】解:①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黑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原初溶解氧﹣24小时后氧含量,即10﹣3=7(mg/L24h),24h呼吸消耗O2的量为7mg/L,则该深度湖水中生物在晚上8h内呼吸消耗O2的量clip_image047mg/L,而所有生物氧气消耗量需乘以体积,①错误;

②光照强度为a klx时,白瓶中溶氧量不变,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刚好用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故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②正确;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mg/L时,白瓶中含氧量不再增加,所以此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③正确;

④若将e 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 klx光照下,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继续进行,所以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三碳糖含量会增加,五碳糖含量会减少,④正确.

所以,②③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格或曲线图的分析往往是考生的弱项,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考生的分析表格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在分析表格时,表中黑瓶溶氧量的减少表示呼吸作用强度,而白瓶溶氧量的变化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18.在如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49

①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②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③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④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和B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B和C形成对照,变量为种子种类的不同.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的差别在于:种子所含主要物质的不同,花生含脂肪较多,小麦含糖较多.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相同质量的糖相比,脂肪的碳氢比例高,耗氧量较多,释放的能量较多.

【解答】解:A、B种子未消毒,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VB>VA,A正确;

BC、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含油脂比较多.油脂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所以,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产生的热量多,因此TC>TB,LC>LB,BC正确;

D、A与C比较,小麦种子含糖较多,花生种子脂肪含量较多,脂肪的碳氢比例高,耗氧量较多,释放的能量较多,因此TA<TC,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只有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只有无氧呼吸,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大于0;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释放CO2的量比吸收O2的量大.NaOH溶液能吸收CO2

19.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51

A.该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核糖体发挥功能的主要时期是c阶段

C.着丝粒分开发生在e阶段

D.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b阶段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中a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期;d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e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A、该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A错误;

B、c时期细胞中mRNA含量最高,mRNA是翻译的模板,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核糖体发挥功能的主要时期是c阶段,B正确;

C、e时期时染色体与核DNA数量比为1是因为着丝点分裂,C正确;

D、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的S期,即图中b时期,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20.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对图甲、乙、丙进行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53

A.ab段上升的原因均是DNA分子复制的结果

B.处于bc段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cd段下降原因不一定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D.处于de段的细胞中可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甲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丙图:丙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细胞质分裂;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段表示细胞质分裂.

【解答】解:A、甲、乙和丙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DNA的复制,A正确;

B、甲图和丙图中,处于bc段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但乙图中bc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甲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而乙和丙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细胞质的分裂,C正确;

D、甲图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丙图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甲、乙和丙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染色体和DNA复制,染色体和DNA数目均加倍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关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各个时期的特征.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但细胞质遗传物质一般全部来自卵细胞.

【解答】解:A、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交叉互换,A正确;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染色体和DNA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但细胞质遗传物质一般全部来自卵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的相关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2.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两个遗传定律,并提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类比推理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克里克对遗传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有参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中心法则

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假说演绎法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3、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4、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答】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的过程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再设计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但没有提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再设计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不是类比推理法,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运用的是模型建构法,C正确;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主要考查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科学史,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将各种方法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理解进行记忆.

23.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甲是灰色物质,乙是红色物质,如图所示:

clip_image055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 )

A.子代中黑色个体出现的概率是clip_image057

B.子代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clip_image059

C.子代红色个体有9种基因型

D.子代红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有clip_image06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bbee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

【解答】解:A、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黑色个体出现的概率是clip_image063×clip_image065×clip_image065[1]=clip_image067,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1﹣clip_image063[1]×clip_image063[2]×clip_image069=clip_image071,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bbE,有4种基因型,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红色个体(AbbE)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有clip_image073,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75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一个家庭中,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D.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图: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解答】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正确;

C、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C错误;

D、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25.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经元素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得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有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不含有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有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有32P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答】解:由于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能进入R型活细菌起转化作用的是32P标记的DNA,而失去活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又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R活细菌又没有标记,所以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的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中,只有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特点,明确S型菌因有多糖类的荚膜而具有毒性;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解答本题需应用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进行分析,复制一次后子链为3H标记,再放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解答】解:根尖细胞只能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时DNA复制1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都是每一条染色体的DNA都只有1条链被标记.

CD、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是每条染色体都只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故CD错误;

AB、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被标记的染色体是随机分配移向两极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个数是在2﹣4间随机的,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7.对下列各图分析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77

A.甲图中的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乙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为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C.对于丙图,人体内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①②③过程

D.丁图中该段中内有8种核苷酸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甲图: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③表示DNA的复制过程.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一条mRNA上含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速率.

分析丙图: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逆转录,⑤表示RNA的复制.

分析丁图:丁图表示转录过程.

【解答】解:A、甲图中的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乙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方向为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

C、人体内的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而分裂过程中会发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可以进行①②③过程,C正确;

D、丁图中该段中内有6种核苷酸(3种脱氧核苷酸+3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8.将某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放射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79

A.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的子代DNA有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连续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clip_image030[1]

D.第n次复制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clip_image032[1]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拟核DNA中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则A=T=a,G=C=clip_image081.图I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Ⅱ两种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

3、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解答】解: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属于着丝点分裂,其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B错误;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clip_image082,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第n次复制需要胞嘧啶的数目2n1×clip_image081[1],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9.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人类的四种遗传病中,哪种遗传病的发生与皱粒豌豆的出现属于相同类型的变异,且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也相同( )

A.囊性纤维病 B.白化病 C.先天性愚型 D.猫叫综合征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解:A、囊性纤维病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该遗传病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白化病的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该遗传病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先天愚型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猫叫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等,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0.果蝇中常染色体隐性基因tra纯合时,雌果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基因tra在雄性X/Y中没有效应.亲本用tra位点杂合的雌蝇与纯合隐性雄蝇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F2的期望性比♂:♀分别是( )

A.5:11 B.1:3 C.13:3 D.11:5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根据题意用“/”把同源染色体或其上的等位基因分开,用“,”把非等位基因对分开.

亲本用tra位点杂合的雌蝇与纯合隐性雄蝇杂交,F1中:clip_image084雄:clip_image086雌=3:1;

F2:由于F1中的“转化”,导致雄蝇没有生育能力,所以共有二种交配类型,每一种交配频率为clip_image088

第一种:X/X,+/tra 雌×X/Y,+/tra 雄;

这一类交配类型中F2的性比为clip_image090雌:clip_image092 雄,由于这种类型的交配频率仅为所有可能交配类型的clip_image088[1],所以它们分别占整个F2后代中的性比为clip_image093×clip_image090[1]=clip_image095雌:clip_image093[1]×clip_image092[1]=clip_image097雄;

第二种:X/X,+/tra 雌×X/Y,tra/tra 雄;

这个交配类型与亲本的交配类型一样,后代中有clip_image098雄、clip_image099雌,又由于这种交配的频率为clip_image101,所以它们分别占整个F2后代中的性比为(clip_image102×clip_image098[1])=clip_image104雄:(clip_image102[1]×clip_image099[1])=clip_image106雌;

最后将两种交配类型所产生的雌雄后代分别相加得:雄=clip_image108+clip_image104[1]=clip_image110,雌=clip_image112+clip_image113=clip_image108[1].因此,F2的期望性比♂:♀为11: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从性遗传的理解,意在考查考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简答题(共40分)

3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图1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请回答(1)﹣(2)小题

clip_image115

(1)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O原子来自氨基酸的 .

(2)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 .

B.图2是胰岛A细胞合成和运输胰高血糖素过程示意图,请回答(3)﹣(4)小题

(3)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 ](填标号).

(4)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如图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 (填标号).

C.用适当的方法将肝细胞破碎,离心分离细胞各个结构部分,其方法如图3.

将所获得的沉淀物A、B、C和可溶性物质D进行成分和功能的实验分析,总结如下表.

 

DNA含量

RNA含量

无氧呼吸强度

有氧呼吸强度

沉淀物A

99.9%

13%

20%

11%

沉淀物B

0.1%

7%

0

85%

沉淀物C

0

53%

0

4%

可溶性物质D

0

27%

80%

0

请根据表中各项数据分析回答(5)﹣(8)小题:

(5)沉淀物A中的物质全部来自细胞中的 (填名称).

(6)与蛋白质的合成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沉淀物 (填标号).

(7)沉淀物B中主要含有的细胞器是 .

(8)可溶性物质D在细胞亚显微结构上属于 (填名称).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甲状腺细胞摄取氨基酸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图2是甲状腺细胞的结构,①是核糖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膜,⑤是线粒体,⑥是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⑦核膜.

分析表格:由于不同细胞结构的密度不同,因此可以用采用梯度离心的方法将不同细胞结构分离,分析表格中不同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可知,沉淀物A是DNA存在的主要主要场所,即细胞核;沉淀物B含有少量DNA和RNA,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即线粒体;沉淀物C含有含有50%的RNA,是核糖体;可溶性物质D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即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故b过程为脱水缩合;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发生反应脱去1分子水,水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水中的氧原子来自羧基.

(2)c过程是蛋白质的加工、分泌过程,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并发送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③为内质网,其与②高尔基体不直接相通,但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因此这两者的成分最接近.

(4)由题图可知,以氨基酸为原料形成成熟蛋白质的过程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细胞膜,即①③②⑥④.

(5)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沉淀物a中的物质全部来自细胞中的细胞核.

(6)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表格中的c可能是核糖体.

(7)沉淀物b中有氧呼吸强度为85%,所以主要含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8)由于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所以可溶性物质d在细胞亚显微结构上属于细胞质基质.

故答案为:

(1)氨基和羧基

(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②

(4)①③②⑥④

(5)细胞核

(6)c

(7)线粒体

(8)细胞质基质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2.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亲本

F1

F2

1

白花×红花

紫花

紫花:红花:白花=9:3:4

2

紫花×红花

紫花

紫花:红花=3:1

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红花:白花=9:3:4

(1)该性状是由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且只有在 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 花.

(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 ;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为 .

(3)若第3组实验的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 ;

②如果 ,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表格可知,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可推测紫花为双显性,即只有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紫花.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形,所以该性状是由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双显性表现为紫色,即只有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 紫花.

(2)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所以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F2表现为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所以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clip_image117;同理组3中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所以组3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 全为白花.

(3)第3组实验的F1为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①若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 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

②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有四种,AaBb、Aabb、aaBb、aabb,紫花:红花:白花=1:1:2.

故答案为:

(1)两 两 紫

(2)AAbb clip_image118 全为白花

(3)①AAbb ②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1:1:2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掌握9:3:3:1的变式,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假定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有甲病、

无乙病

无甲病、

有乙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主要理由 .

(2)如图是该小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clip_image120

①Ⅲ10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Ⅳ11是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

③若Ⅲ10与一个只患甲病的男人(该男人生活的地区每100个人中就有36个甲病患者)结婚,则生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表格:患甲病的男性有279+6=285,患甲病的女性有281+2=283,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基本相同,甲病的发病与性别没有关系,甲病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患乙病的男性有250+6=256,患乙病的女性有16+2=18,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患甲病的男性有279+6=285,患甲病的女性有281+2=283,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基本相同,甲病的发病与性别没有关系,甲病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患乙病的男性有250+6=256,患乙病的女性有16+2=18,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①对患甲病的家族调查中发现连续几代人均患病,甲病是显性遗传,3号父亲患乙病,女儿正常,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0的基因型是clip_image093[2]aaXBXBclip_image093[3]aaXBXb

②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Y,男孩患病的概率=1﹣完全正常的概率﹣1﹣(clip_image088[2]×(1﹣clip_image122))=clip_image123

③由于“该男人生活的地区每100个人中就有36个甲病患者”,则aa的概率为clip_image125,即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因此该男性的基因型为clip_image127AAXBY、clip_image129AaXBY,则患甲病的概率=1﹣(clip_image131)=clip_image133,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clip_image065[2],因此生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clip_image135

故答案为:

(1)常 X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①aaXBXB或aaXBXb

clip_image137

clip_image13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遗传系谱图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34.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clip_image141

(1)过程①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过程③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

(2)在人体内浆细胞能发生①②③中的 (填序号)生理过程.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48%,α链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5%、15%,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同”、“都不同”、

“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

(5)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 .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6)细胞类生物中心法则是 .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解答】解:(1)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2)①是DNA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浆细胞不能进行分裂,但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即进行②③过程.

(3)由题意知,α链是mRNA,其中G+U=48%,G=25%,U=23%,α的模板链中的G=15%,α链中的C=15%,所以α链中的A=37%,A+U=60%,mRNA中的A+u的比值与双链DNA中的A+T的比值相等,为60%,双链DNA中A=T=60%÷2=30%.

(4)由于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5)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mRNA上存在不翻译的序列.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利用少量的mRNA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

(6)细胞类生物中心法则是:

clip_image143

故答案为:

(1)细胞核 从右向左

(2)②③

(3)30%

(4)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5)mRNA上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利用少量的mRNA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

(6)

clip_image143[1]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细胞分化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

35.如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代谢状况;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clip_image145

(1)图甲中的a点表示 ,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2)依据图甲,将该植物置于6klx光照下10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4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累积葡萄糖量为 mg(保留一位小数).

(3)根据图乙推测此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大于/等于/小于/不能确定).

(4)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 点,f和h点光照强度大的是 点,

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增加、减少、不变).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甲图:a点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分析丙图:丙图表示密闭玻璃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其中ef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fh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f点和h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hj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解答】解:(1)图甲中,a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点可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点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2)图甲中,将该植物置于6klx光照下10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4小时,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分别为12和6,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累积葡萄糖量为12×10﹣14×6=36mg二氧化碳,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相当于24.6mg葡萄糖.

(3)图乙中有氧气的净释放,所以图乙所示的植物细胞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4)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点为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点,即h点.f和h点f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光合速率最大,所以光照强度大.j点与e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有机物有净消耗,所以含量将减少.

故答案为:

(1)呼吸速率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2)24.6

(3)大于

(4)h f 减少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线段的含义,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