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省衡阳八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实验班)(解析版)

 许愿真 2016-11-03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实验班)

一、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其中物理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化学部分和生物部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 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 mg和c mg.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乙瓶中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和O2可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C.白天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

D.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

2.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02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3.如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lip_image004

A.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

B.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D.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

4.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6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伴X显性遗传

B.Ⅱ4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Ⅱ2、Ⅱ5一定是杂合子

C.Ⅲ2的基因型是AaXBY

D.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Ⅲ1与Ⅲ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clip_image008

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10

A.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B.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

C.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D.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12

A.蓝藻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与⑤~⑩过程密切相关,与②过程无关

C.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

D.图中②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⑩过程O2的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二、解答题

7.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______.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振荡后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______;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③从资料可知,二氯二乙胺发生抑制癌细胞作用的时间是癌细胞分裂的______期.

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R)对黑身(r)、长翅(V)对残翅(v)、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图是雄果蝇M(BbVvRRXEY)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clip_image014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2)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b和Vv_____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如果选择残翅粗眼(vvbb)果蝇对M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

(3)果蝇M与黑身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身果蝇.出现该黑身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Rr,rr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身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身果蝇8400只,黑身果蝇1600只,F1中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Rr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

9.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粒

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clip_image016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实验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其中物理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化学部分和生物部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透光)、乙(透光)、丙(不透光),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得甲瓶中的氧气含量为a mg,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白天光照适宜,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测得乙、丙瓶中的氧气含量分别为b mg和c mg.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乙瓶中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和O2可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C.白天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

D.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

【解答】解: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

B、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分解,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B错误;

C、一昼夜,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a﹣c)mg,C错误;

D、白天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b﹣c)mg,D正确.

故选:D.

2.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18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

染色单

体数

DNA

分子数

染色体组数

间期

2n

0→4n

2n→4n

2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2

后期

2n→4n

4n→0

4n

2→4

末期

4n→2n

0

4n→2n

4→2

间期

2n

0→4n

2n→4n

2

前、中期

2n

4n

4n

2

后期

2n

4n

4n

2

末期

2n→n

4n→2n

4n→2n

2→1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1

后期

n→2n

2n→0

2n

2

末期

2n→n

0

2n→n

2→1

【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1或2,因此n=1,A正确;

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少时为46个,最多时为92个,因此,n=46个,B正确;

C、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均为92,因此n=46,C错误;

D、人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或4(后期),因此n=2,D正确.

故选:C.

3.如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lip_image020

A.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

B.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D.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过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

【解答】解:A、由题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会导致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一个基因确实可以影响多个性状表现.A正确;

B、由题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最终会使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由图知,若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突变同样会使黑色素减少,出现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所以不是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控制.B错误;

C、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C正确;

D、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所以如果婴儿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减少,可缓解患者的病症.D正确.

故选:B.

4.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22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伴X显性遗传

B.Ⅱ4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Ⅱ2、Ⅱ5一定是杂合子

C.Ⅲ2的基因型是AaXBY

D.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Ⅲ1与Ⅲ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clip_image024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析遗传系谱图,Ⅱ﹣5、Ⅱ﹣6患甲病,Ⅲ﹣3不患甲病,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Ⅱ﹣2不患乙病,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2患乙病,因此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从遗传系谱图推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基因型推算相关的遗传概率.

【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伴X隐性遗传,A错误;

B、Ⅱ﹣1和Ⅱ﹣2不患乙病,生了个患乙病的儿子Ⅲ﹣2,根据无中生有为隐,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现符合题意;如果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现也符合题意.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Ⅱ﹣4的基因型不一定是aaXBY,B错误;

C、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1、Ⅱ﹣2不患乙病,且由题意可知,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2患乙病,因此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Ⅲ﹣2是既患甲病患又乙病的男性,且其父亲不患甲病,所以Ⅲ﹣2的基因型是AaXbY,C错误;

D、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的基因型是clip_image026aaXBXBclip_image026[1]aaXBXb.Ⅲ4的基因型是clip_image028AAXBY或clip_image030AaXBY,Ⅲ1与Ⅲ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1﹣clip_image026[2]×clip_image030[1]=clip_image030[2],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clip_image026[3]×clip_image026[4]=clip_image032,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clip_image032[1]×(1﹣clip_image030[3])=clip_image024[1],D正确.

故选:D.

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34

A.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B.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

C.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D.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方式的3倍.

【解答】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极低时GLUT2运输速率为0,所以此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和GLUT2的运输速率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B正确;

C、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正确;

D、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D错误.

故选:D.

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36

A.蓝藻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与⑤~⑩过程密切相关,与②过程无关

C.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

D.图中②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⑩过程O2的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光反应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吸收矿质元素离子,⑤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⑥⑦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⑧⑨⑩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解答】解:A、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其光合作用发生在光合片层上,A错误;

B、植物细胞④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与⑤~⑩呼吸作用过程密切相关,与②光反应过程无关,B正确;

C、Mg是合成叶绿素的成分,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若植物缺Mg则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光反应过程,C正确;

D、图中②光反应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⑩有氧呼吸过程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A.

二、解答题

7.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等量生理盐水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振荡后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恒温箱中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 对照 原则和 单一变量 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③从资料可知,二氯二乙胺发生抑制癌细胞作用的时间是癌细胞分裂的 期.

【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分析题目可知,癌细胞的增殖应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才可完成,试管静置时,其内的溶液会出现沉淀,吸取培养液时所得每毫升中细胞的数目不准确,因此应摇匀后再吸取.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解:(1)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5号试管为对照组,故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2)分析题目可知,癌细胞的增殖应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才可完成.

(3)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②从图中试验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③分析题意可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因此该物质能够抑制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癌细胞分裂的间期.

故答案为:

(1)②等量生理盐水

(2)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

(3)①对照 单一变量

②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③间

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R)对黑身(r)、长翅(V)对残翅(v)、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图是雄果蝇M(BbVvRRXEY)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clip_image037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 红眼细眼 ,果蝇M与基因型为 XEXe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2)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b和Vv 不遵循 (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选择残翅粗眼(vvbb)果蝇对M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长翅粗眼:残翅细眼=1:1

(3)果蝇M与黑身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身果蝇.出现该黑身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Rr,rr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身果蝇与基因型为 Rr 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灰身:黑身=7:9 ,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灰身:黑身=7:8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4)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身果蝇8400只,黑身果蝇1600只,F1中r的基因频率为 40% ,Rr的基因型频率为 48%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雄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体内控制眼形细眼(B)对粗眼(b)的基因和翅形长翅(V)对残翅(v)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3、4上,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v、bV连锁遗传;

(2)控制眼色红眼(E)对白眼(e)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

(3)控制体色灰身(R)对黑身(r)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5、6上,独立遗传.

【解答】解:(1)该果蝇是雄性,由于同时含有红眼基因E和细眼基因R,因此表现为红眼、细眼.果蝇M眼色的基因型为XEY,由于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想要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则其必须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进行杂交.

(2)雄果蝇M的基因型为BbVvRRXEY,由于非等位基因Bb和Vv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它基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果蝇M产生配子有:BvRXE、bVRY、BvRY、bVRXE.如果选择残翅粗眼(vvbb)果蝇对M进行测交,由于果蝇M(BbVv)只能产生Bv、bV两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长翅粗眼:残翅细眼=1:1.

(3)只看体色这一对基因,果蝇M为RR与黑身rr果蝇杂交,后代理论上应全为Rr的灰身,却出现了一只黑身果蝇,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基因突变,则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rr,②染色体缺失,则该果蝇的基因型可用r0表示,0表示染色体上缺失该基因,如果选用rr的个体进行实验,则后代全为rr或r0的黑身分不清属于哪种情况,故应选择提供的Rr个体进行实验.

Ⅰ.如为基因突变,则亲本为rr×Rr,F1clip_image039rr、clip_image039[1]Rr,F1产生配子R的概率为clip_image041,产生r的概率为clip_image043,自由交配产生F2中出现黑身rr的概率为clip_image045,灰身为1﹣clip_image047=clip_image049,即F2中灰身:黑身=7:9;

Ⅱ.如为染色体缺失,则亲代为r0×Rr,F1未出现00缺失死亡个体,F1自由交配产生F2,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亲代中基因频率与F1相同,为R=0=clip_image032[2]、r=clip_image026[5],F2中出现黑身rr、r0的概率为clip_image051,死亡个体00为clip_image053,则灰身个体为1﹣clip_image055,即F2中灰身:黑身=7:8.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由F1中灰身果蝇8400只,黑身果蝇1600只可知:rr的基因型频率为16%,可推出r=40%,R=60%,Rr=2×40%×60%=48%.

故答案为:

(1)红眼细眼 XEXe

(2)不遵循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长翅粗眼:残翅细眼=1:1

(3)①Rr ②I、灰身:黑身=7:9 II、灰身:黑身=7:8

(4)40% 48%

9.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粒

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6 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clip_image057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 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 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 clip_image059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 甜味 ,B、D行的植株种子是 甜味和非甜味 ,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 甜味和非甜味 ,B、D行的植株种子是 非甜味 ,则非甜味是显性.

clip_image061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 1:15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该比例为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以宽叶植株A(Tt)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宽叶植株B(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解答】解:(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符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即(9:3):3:1,因此可据此推测F1籽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中紫色的基因型有6种.第四组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为杂合子,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3:1.第五组F1中黄色籽粒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纯合子,占clip_image062,另一种是单杂合子,占clip_image063,它们分别自交后,后代中白色籽粒所占的比例是clip_image065

(2)①为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该植株自交,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若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F1全为黄色,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②根据题意父本基因型为Tt,母本基因型为tt,子代产生Ttt的基因型,可能由于亲本产生了Tt和tt的配子,原因可能是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 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或母本tt发生基因突变成Tt,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父本正常产生t配子)

③若②中得到的植株B(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clip_image066

(3)根据题意和图示内容分析“亲本均是纯合子”,若甜味是显性,则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B、D行的植株种子是甜味和非甜味;同理分析非甜味是显性.

(4)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基因型设为clip_image068Aa,clip_image068[1] AA,子代产生的配子A=clip_image070,a=clip_image072,进行随机交配.则后代AA=clip_image074,Aa=clip_image076,aa=clip_image078,即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1:15.

故答案为:

(1)6 clip_image080

(2)①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

②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 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或母本tt发生基因突变成Tt,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父本正常产生t配子)

clip_image082

(3)①甜味 甜味和非甜味 ②甜味和非甜味 非甜味

(4)1:15

2016年10月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