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就告诉你一个道理!

 mikeywangtao 2016-11-03

我的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就告诉你一个道理!

from:http://learning.sohu.com/20161102/n472088068.shtml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大学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在过去的阶段里,我算得上半个人生赢 家。说点题外话,人外有人,我并不觉得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但对自己的整个生活状态还是很满意。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亲情,爱情,友情能维持在一个很平 衡的水准,这就够了。这篇文章算是学习生涯的一点小感悟。

  大学里我属于在学习上比较上进的那种人。

  大概算是你们所说的学霸吧。

  今天“学霸”想告诉你,一定不要相信大学不挂科就算没读过这种X话。

  当你挂科之后,挂掉的不仅是分数,还有推优,奖学金,出国交换,保研资格......

  各种跟成绩挂钩的活动,都与你无关。

  提到学习,提到奖学金,很多人嗤之以鼻。

  

  进大学之前,一个在上大学的哥哥就告诉我,

  “拿奖学金可以让你整个大学生活过得潇洒自如。”

  他随口说的这句话,别不信,是真的。

  但我要说的,不是让你去拿奖学金,而是论“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为成绩好,我拿了各种奖状和奖学金。

  大一上学期结束,我的成绩绩点专业第一。第二学期,伴随着一系列的评优,都轻松囊括。大二评奖学金,也很容易的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二大三,我也一直是专业第一。

  由此带来的好处便是学院的各种评优于我而言,只是交个申请表,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评上的问题。

  在学校,成绩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甚至在大三那年的评奖里,不同类型的奖学金,辅导员让我自己选。

  而我更没想到的是,我的决策直接影响下一个拿奖的人。

  当时在励志奖学金和校三好之间徘徊,前者是每个班一个名额,后者是每个专业一个名额。

  如果我拿校三好,那么励志奖学金就落在我一个好朋友身上,如果我拿励志,她只能拿院三好。最后我选择了拿校三好。

  钱没励志多,但没想到为毕业时拿省优秀毕业生奠定了基础。

  大学期间,我靠着每年的奖学金去实现我从小就有的梦想,四处行走。

  这几年,没白过。

  因为成绩好,我拿到专业唯一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大四上学期,学院开始确定推荐保送研究生的人选。

  我们专业有两个人达到保送资格,而名额只有一个。

  作为排名第一的我顺理成章的拿到了那个名额。还是整个学院唯一保送外校的名额,不要问我为什么只有一个,我不会告诉你本科学校只是个普通二本,名额紧缺。

  于是在大四那个国庆前后,我奔跑在各种材料和学校中。

  其实可以选择留本校的,那非常轻松,根本不用担心能否录取的问题。 但我想去更好的学校啊。

  在那所国内综合排名前30的高校面试的时候,我是唯一非211,985的。 保研历程很心酸,这里不作累述。

  不过幸好,大学几年积累的专业知识最终让我在两轮复试下来被录取了,而且还排名前三。

  

  因为成绩好,我很轻松的找到了不错的实习工作。

  保研结束之后,正值校园秋招,周边同学都在忙着找实习。

  而我已经确定研究生录取,所以实习对我来讲并不那么紧迫。

  打印了3份简历,带上保研时准备的作品集,陪着室友去了招聘现场。

  转了两圈,看到我们专业的招聘企业并不是很多,就近投了一个。

  没想着怎么找实习的,没想到当那个招聘公司的负责人看完我的简历,翻了我的作品集之后,非常激动的在我的简历上作了个标记,说我已经被他作为优秀推荐给老板了。

  接着告诉我公司情况,实习待遇等等。

  我当时并没说我会去,而是告诉他考虑之后给他打电话。

  回宿舍之后,和同学一交流,才发现那家公司给我的实习工资是她们找到的两倍,还包住宿和午餐。

  闲着没事干的我就去了那家公司。

  公司老板非常好,专业上我直接和他对接。

  临走的时候,和我聊了很久。说了他的人生经验,以及给我的一些建议。

  他知道我即将读研后,提出希望我毕业以后去帮他打理公司的建议。

  虽然只实习了两个月就回学校做毕业设计了,但不得不说在那里上班的日子真让人怀念。

  因为成绩好,老师们对我的印象都很好。

  看到这个标题,你肯定会想,老师对你印象好有什么用。

  怎么会没用呢?

  以前有读博的打算,老师希望我毕业后直接回母校任教。

  后来觉着时间太久,想早点出来工作。

  老师还让我回母校。

  现在大学老师都要求博士,我的本科学校也一样,对外招聘都是博士海归。他们之所以愿意接纳我,无非就是我在那里的四年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质,让他们觉得我将来会是一名合格的老师,相信我这个人而已。

  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封信中提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没错,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好多名人都辍学过,要命的是他们还都成了富豪。但乔布斯辍学是因为太穷,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是为了创业。如果没背景,没天分,没机遇,你只是千千万万中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学习大概是最好的路了!

  学习的同时,不仅积累向这个世界谈条件的资本,也构建了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学习优异和一个挂科无数的人中,我更愿意相信前者能做得更好。努力学习的人至少上进,至少有自制力,至少有毅力,至少能做好本职工作。

  研究生期间的反思

  如果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那这只算是从单方面来谈问题。

  上了研究生之后,我依旧对专业课很用心。公共课只有政治和英语,不用费什么劲。

  研一的奖学金是由考进学校的排名先后评,研二依据研一的成绩来算。

  研二评奖学金时,我从研一的一等直接降到最后一等。研究生奖学金百分百覆盖率,也就是说我属于排名最后的那一拨人。

  What?学霸秒变学渣!

  专业课还是名列年级前茅,可拖后腿的政治...... 因为信息失误,导致战略错误。

  专业比别人高,政治后腿太长,弥补不了。 结果就是奖学金最低,研二的各种评优评奖福利与我手动再见。

  最糟糕的是,要改善这种局面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

  研二,研三没课,每年评奖都需要研一的成绩。 为了达到目标,发论文,参加各种比赛。耗费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在有成绩排名的限制下被破格准予。

  这段经历正好证明了我上述的观点。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本科因为成绩好,奖学金,荣誉,保研,甚者是工作,都顺理成章的随着成绩来到我身边。研究生因为政治失误,导致后期非常被动,虽说最后还是获得了想要的结果,但真心脱了一层皮。所以,与其这样,不如把每一步都走稳了。 小事情,大道理。

  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如果你追求的不是学业上的成功,而是其他东西,这个道理也同样适合。

  走好每一步,方能走好路。 从此相信,有的话,不是鸡汤,而是名言。比如,越努力,越幸运! 愿每一个你,都能走好每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