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华商街】开封矾楼与李师师

 三不侯组合 2016-11-03
    1985年开封动工兴建宋都御街,1989年竣工,御街北首西侧新建的矾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朱门绣窗、古色古香、十分气派。
    这矾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楼?为什么一代一代的人都记挂着它?人们记挂的究竟是楼?或是为楼添彩与扬名的人?每个人得出的答案也许不尽相同,还是摆出事实让人们自己去抉择吧!
    矾楼是个什么样的楼
    矾楼,北宋东京汴梁72家正店之首的名楼,又名白矾楼。有人误以白、樊为姓氏,《水浒传》即把矾楼写作樊楼。其实非也,最初它专门经销白矾,故名白矾楼。始建于何时?史无记载。但最迟在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它已经是一处很大的造酒作坊和大酒楼了。每年出售的酒曲高达2.5万公斤。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下诏三司“白矾楼酒店如情顾买扑,出办课利,令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3000户,每日于本店取酒沽卖”,成为酒类批发商。
    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矾楼进行大修,《东京梦华录》描写大修后的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当时的“矾楼灯火”是东京一大盛景。正如刘子翚诗中所说的那样:“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从这首回忆东京往事的诗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夜深灯火上矾楼”的人决不仅仅是为了一顿夜宵、饭菜,而是为了歌舞。宋代时的官员、文人、墨客,狎妓是常有的事,不但政策允许,而且被认为是儒雅的事情,官员只要不嫖妓,就不会受到谴责。所以矾楼尽管只是个酒楼,但它的兴旺发达,主要依靠的不是饭菜,而是陪侍饮宴歌舞的人。同时宋时要想出版一本诗词集,并不像今日这么方便,文人写了诗、填了词,还要靠这些艺伎传唱扬名,双方互惠互利,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
    矾楼究竟在哪里
    北宋时的矾楼建在哪里?说法不一。1985年建在宋都御街上的矾楼,有材料说是在原来的位置上重建的。对于这个说法,很多开封人都不赞同。宋人吴曾考证说矾楼在东华门外景明坊。经查这景明坊系北宋时左军第二厢16坊中之一坊。根据这一说法,有人认为它可能在今棚板街西首某个地方,并因此把棚板街的地道与宋徽宗通过地道与李师师幽会的传说相联系,是否符合事实虽不能确定,但大致方向是可以肯定的。
    另据《如梦录》记载:“大梁驿,原是宋时小御巷,徽宗幸师师处,下有地道,直通宫院”。言外之意,矾楼可能就在大梁驿——小御巷之内。其实这又是一个误会,矾楼是营业场所,大梁驿——小御巷,则是李师师的家。李师师原姓王,她的父亲王寅原是汴京永庆坊染局的一名工匠。师师母亲死得早,王寅怜惜女儿,抱她到宝光寺“舍身”,以求长命百岁,故取名“师师”。想不到的是师师命苦,父亲因承染宫廷布匹误了工期被拘,死在了监狱里,师师被当时的“慈幼局”收养。稍大后被鸨母李姥领养,故王师师就变成了李师师。在李姥的调教下,加上师师的聪慧和天姿国色,李师师在东京街头的“瓦舍”、“勾栏”唱出名后,才有资格进入了东京72家正店之首的矾楼入伙。所以把矾楼和小御巷,也就是营业场所和住家混为一谈是没有必要的。据查这大梁驿——小御巷就是今天的馆驿街。宋宣和六年(1124)宋徽宗册封李师师为瀛国夫人,矾楼内专门设置御座,事实上徽宗和李师师的关系已经公开。李师师在小御巷的家,老百姓称之为“师师府”,挖有地道也不是不可能的。
    靖康二年(1127)3月金军攻陷汴京,金人一把火把矾楼烧了,但矾楼的盛景和宋徽宗与李师师的风流佳话却一直没有被开封人忘记。清代在北书店街路西、徐府坑街东口北面,曾建有一座“矾楼茶园”,上悬“矾楼古迹”匾额。其实不论从地址或者规模,它都远远不能和宋代矾楼相比;民国年间曾任河南博物馆馆长的开封学者关百益先生曾彩绘一幅《矾楼灯火图》,刊载于1935年影印的《河南书画展览会书画谱》上,1936年后悬挂于南书店街味莼楼饭庄的客堂内;1983年御街未建成之前,蔡胡同东口建起一座两层仿古楼房,曰丰乐楼(矾楼曾名丰乐楼)。不过它距人心目中的矾楼形象太远。虽不足与外人道,但人们思念矾楼,欲借矾楼之名发展创业的心情,却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
    重建矾楼鲜为人知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兴建一条仿宋商业街,也就是“宋都御街”的建议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1984年6月“六大古都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城建局设计制作了《宋都御街》沙盘。同年11月中央领导人来我市视察,他观看这个沙盘模型后非常高兴,指出这个项目可以纳入《七五计划》。而重建一座宋代的矾楼是整个御街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仅有的依据只有《东京梦华录》上“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16个字。怎么办?于是发动规划设计人员,各自设计方案,以无记名方式,召开“矾楼方案审定会”进行公开评选。经过国家旅游局、省外办以及与会专家学者的认真评选,在梅花式、燕尾式等十多份设计方案中选中了由市建设局规划办高华宾提出的由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楼房的方案。河南省建筑设计院总工邱全夸奖这个方案“独具匠心”。高华宾长期从事造型艺术的设计和制作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市城市建设、园林和旅游事业的规划设计和沙盘模型做了大量工作。对于他这个“矾楼造型设计”,开封宋史研究所周宝珠教授也说“这个方案切题、好!”
    现宋都御街北首的这座矾楼就是根据高华宾先生的造型设计,经过建筑工程师的改进,(改西楼为主楼)按宋式营造法建筑起来的。
    重建的新矾楼于1989年4月30日竣工,它是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楼阁组成的庭院式仿宋建筑群体。在布局上采取东——西纵楼为主,向纵深延伸的形式,东楼临街,屋顶由4个九脊殿(歇山式)30个翼角、12条屋脊组成的整体楼面,显得比较错综复杂。进入东楼后,穿过庭院即可进入中心楼。中心楼屋顶为歇山式十字脊。在贯通中心楼的横轴线上以对称方式建南楼和北楼。通过两道飞桥和连廊,使东、南、中、北四楼明暗相通。构成一个景观区。纵轴线的尽端是矾楼的主体建筑——西楼。它是五座楼中最大最高的一座。
    整个矾楼共有98个翼角,远远望去,“如鸟斯革,如翼斯飞”,给人以轻快舒展之感,富有诗情画意,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探寻宋代矾楼兴盛的奥秘
    新矾楼建成之后,按原来的设想,以矾楼京都第一,72家正店之首的名气经营饭店,生意一定很兴旺发达,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投入运行初始,生意还算兴旺,但红火一阵之后,生意就清淡下来,几经改组,始终无大的起色,一直处于尴尬之中。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什么?很值得人们探讨和深思。
    首先应该探寻一下宋代矾楼兴旺的原因,矾楼开张之始是经销白矾的。北宋时期弘文抑武,文化事业十分繁荣,纸张的需求大量增加,据说当时开封的造纸作坊有一二百家之多,而白矾是造纸的必须之物,经营白矾的矾楼,生意兴旺自在情理之中。后来矾楼改营酿酒业,宋仁宗为了增加税收,拨定京都3000户在矾楼取酒沽卖。这时的矾楼不仅只是一个大型的酿酒作坊,更是一座类似今天酒类专卖的钦定批发商了。
    经营白矾和酿酒使矾楼的主人发了财,于宣和年间重建了新矾楼。新矾楼不仅建筑华丽、壮观,每到夜晚,灯烛齐明,光华灿烂,更使“矾楼灯火”成为汴梁一大盛景。更重要的是这个酒楼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座纯粹的酒楼——饮宴的场所,她拥有京都第一流的艺伎。按宋代的规定,官(歌)伎陪酒、陪宴、陪游、陪歌舞、弹唱是被允许的,妓亦作伎,本来就是具有某种技艺专长,尤善歌舞,兼对男人提供服务的女子。唐宋时代的许多文人、官僚大都狎妓,概不能免。宋代的矾楼很有点类似今天“夜总会”“歌舞厅”的味道。正因为有许多“艳帜”作幌子,才招来那么多人到矾楼来饮宴、歌舞;才“饮徒常千余人”;才“夜深灯火上矾楼”。这一切并非自李师师起,早在宋真宗年代就有太学生沈偕携名妓蔡元奴在矾楼彻夜饮酒并将当晚全部酒客耗费包下来的记载。只不过李师师人长得漂亮,且擅歌舞、书画,为人仗义有侠风,被人称为花魁,后来居上,成为歌伎之首。特别是她和宋徽宗结交之后,更是身价百倍、为人乐道。对于宋徽宗、李师师这两个人物,不能只简单地视作“皇帝与妓女“,他们一个是书坛圣手——瘦金体的创始者,一个是歌坛名人,技压群芳。正是他二人的结合,为宋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绝响,为矾楼留下了千年不衰的盛名。尤其是当金兵进犯汴京时,李师师把皇帝所赐金银珠宝及一生积蓄,上书开封府尹、全部捐献,资助河北义军军饷。这可不是一般妓女,甚至不是一些官僚、士绅所能办得到的。
    对于今日矾楼的开发和利用,似乎仍应以宋词、宋乐、宋歌以及舞蹈等高品位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合理使用楼内空间,开展各类定期或不定期与文化有关的展览和表演活动。当然,酒楼、饭店、旅社不是不可以开,但不能作为矾楼经营的主体,留出空间让大众参与进来,则人气自旺矣。
    开发“楼院旅游”是条新路子,借矾楼之名把内容丰富、充实起来,“夜深灯火上矾楼”的盛景一定会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