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及健康生活】学习脑卒中防控知识 关注中年人的中风风险

 渐近故乡时 2016-11-03

世界卒中日10月29日是全球第11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关注中年人的中风风险


  脑卒中已成为全世界都需要共同努力攻克的疾病,200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发表一份宣言,呼吁设立“世界卒中日”。这份宣言提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宣言指出,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脑卒中已经成为

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90年代

90年代中国MONICA研究数据表明,上海25-74岁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134/10万、死亡率62/10万、病死率达到46.5%;进入新世纪,上海市已经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城区人群急性脑卒中发病率280.26/10万、农村人群185.28/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1年以上的死亡率也逐年上升。

2010年

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近120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城市129/10万人口、农村153/10万。

2011年

2011年国际《循环》杂志报道,我国脑卒中死亡风险负担以及卒中疾病DALY负担均超过缺血性心脏病,分别居全球第二与第三位。

近年

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负担。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天气渐凉,

您知道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吗?

您知道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标准吗?

您知道中年人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吗?

您知道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早期症状吗?

您知道如何预防脑卒中吗?

在此,给大家作一下简单介绍。


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脑卒中(脑中风)是指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风)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中风),导致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受到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特点: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标准

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年龄在35岁以上的居民。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或明显的脉搏不齐;

3.吸烟;

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

8.有卒中家族史。

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者,即可视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种。

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等。

(一)高血压:高血压病被认为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高7倍。研究发现,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7毫米汞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在突然增高血管内的压力时,可使脑内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二)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提早10-20年,发病率高2-4倍。

(三)心脏病:脑卒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8%-12%。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房颤,因此是心源性血栓的来源之一。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存在部分共同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也是脑卒中危险性增加的一个群体。

(四)高脂血症: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同时升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是一危险因素,尤其对年轻男性更重要。近年一些国内外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五)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肥胖者患卒中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猝死是一般人的1.86倍。肥胖可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影响脑卒中的发生。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3倍。

(六)吸烟:近年的研究已得出明确结论,吸烟可增高脑卒中的风险。特别是容易引发脑血管堵塞。国外有研究人员用氙吸入法连续测定吸烟者及对照组(不吸烟者)的脑血流量,发现吸烟者两侧大脑半球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提示长期、大量吸烟可使脑血管收缩功能降低,并加速动脉血管硬化而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七)酗酒:无论一次醉酒或长期大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概率。酒精可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引起脑卒中。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早期症状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起病突然,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常见的症状有:

1. 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或昏迷不醒。

2. 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一)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二)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三)同向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四)失语,分运动性失语(说不出话)和感觉性失语(听不懂别人和自己说的话),两者皆有,称之为混合性失语。

(五)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六)双眼复视,即双眼看东西成叠影,单眼看则没有。

(七)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

(八)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平时主要应做到:

a. 饮食要清淡;

b. 适度增加体力活动;

c. 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d. 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e. 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

f. 注意天气变化;

g. 每天饮水要充足;

h. 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i. 保持情绪平稳;

j.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控制体重

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体重指数(BMI)目标为18.5-24.0kg/㎡,腰围男性<><>

(三)适量运动

采用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3次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平均每天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四)戒烟限酒

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酒者应适度,不要酗酒。限每天白酒<><><>

(五)合理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把好脑卒中预防的第一关。低糖、低盐、低脂饮食等有益于脑卒中的预防。

(六)定期体检

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和40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心脏功能有无异性改变。同时也应检测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超声评估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高血压患者也要注意检查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发现异常后即应积极治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七)注意季节变化

脑卒中在春、秋或夏、冬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天气变冷时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偏低,人体血管收缩明显,血压增高,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八)预防脑卒中要从幼年开始

动脉硬化的病例改变往往从幼儿时期就已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主要原因是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有关。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有脑卒中症状或已经发生脑卒中后的患者而言,这些人需要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此时除了继续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不同原因预防再发。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靠可持续的药物治疗。只有坚持二级预防才能够有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效降低复发。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吃吃停停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禁忌。

来源: 健康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