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死得最冤的大将?他是如何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

 汉青的马甲 2016-11-03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投稿邮箱:historytg@163.com

字数:3895字,阅读时间:10分钟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终前召开了一次会议来安排后事,关于魏延是否参加了这次事关蜀汉前途命运的“五丈原会议”,史书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1

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这次会议很重要,它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蜀汉北伐军下一步的行动方略问题,是继续对峙于五丈原还是撤退;二是解决北伐军的领导权问题,诸葛亮死后谁来指挥这支军队。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会议魏延肯定是要参加的,因为在蜀汉北伐军里,此时他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诸葛亮要交代后事,按道理要交待给他才对。

来看看魏延担任的有哪些职务,当年刘备“钦点”魏延留守汉中,拜他为镇北将军。诸葛亮北伐到汉中后,魏延的职务有了一些变化,诸葛亮让他“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猛一看这个任命有些奇怪。

魏延担任的镇北将军一职品秩介于三公与九卿之间,等于蜀汉的北部战区司令,相当于上将军衔,而丞相司马的品秩只有千石,又是属吏,如果套“军衔”的话算是个大校吧。上将干了大校的活,有人认为诸葛亮不喜欢魏延,把他降级了。

其实这是误解,司马一职虽然品秩不高,职责却很重要,丞相府设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但他只掌文不管武事,与长史对应的武职就是司马,元代史学家胡三省认为,汉代丞相本只设长史不设司马,因为有战事,所以到诸葛亮任丞相时,专门设了司马。

丞相司马负责协调丞相府里与军事有关的所有事务,也可以说是丞相府内所有武职的总牵头人,是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第一助手,诸葛亮觉得这个岗位只有魏延担任最合适,这是对魏延的器重和信任。

这里也不存在贬降的问题,因为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后,并没有免除他镇北将军的职务,兼任凉州刺史后,也没有免除他原任的汉中郡太守一职,“领”的意思是兼职,之所以让魏延兼任凉州刺史,诸葛亮考虑的是,下一步要把夺取和经营凉州做为战略重点。

到了蜀汉建兴八年(230),魏延率部西入羌中,在阳溪击败曹魏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魏延升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假节”,进封南郑侯。

前军师也是丞相里的属官,品级仍不高,但征西大将军就不同了,征西将军本身地位就很高,是“四征将军”之一,而“征西大将军”比“征西将军”还要高,一种理解是“以征西将军中资深者为之”,是一种荣誉;另一种理解是视同大将军或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

不管哪一种理解,都说明魏延此时的职务相当高,而杨仪只是丞相府里的长史,费祎先任丞相长史,后继魏延任丞相司马,二人在军中均无其他任职,他们的品秩只不过千石,从名义上说连郡太守都不如,比普通的杂号将军还要低,而深受诸葛亮信赖的蒋琬,是个留府长史,此时不在北伐前线。

至于王平,当时只是讨寇将军,比魏延差了好几级。而马岱的军职更低,他是随马超投奔蜀汉的,此后军职不详,应该跟王平差不多,诸葛亮死后才陆续升至比征西将军略低的平西将军。

当时军中唯一能与魏延不差上下的人是吴壹,他的军职是左将军,属“四方将军”之一,“四方”按理略高于“四征”,但魏延担任的是“征西大将军”而不是普通的“四征将军”,地位应反高于吴壹,而从他们当时在军中的威望及重要性来说更是如此。

2

史书上两种不同记载

所以,诸葛亮如果要临终交代后事,尤其要指定临时接班人,理应交给魏延,魏延再忙也一定要参加这次“五丈原会议”。但是,史书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却有不同的说法。

先看《三国志》的记载: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再看《魏略》的记载: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

根据《三国志》的说法,魏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而且是诸葛亮有意安排的,诸葛亮已经不信任魏延了,把他排斥在外。根据《魏略》的说法,魏延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诸葛亮指定为自己的临时接班人,蜀军此后的撤退行动都是由魏延直接指挥的。

这是一个严重的分歧,哪一种说法可信呢?

3

诸葛亮死后的情况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不妨再看看它们对后续情况的记载。

综合一下《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去世后,按照事先的安排,先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前往魏延的营寨试探反应,魏延果然不同意撤军。

魏延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丞相府的官员护送还葬,我来率领众军击破敌人,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废掉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什么人,应当接受杨仪的指挥,做一个断后将军吗?”

魏延把费祎留下来,重新制定计划,明确哪些留下来哪些走,逼着费祎和自己共同签署,向下面的众将领宣布。费祎感到事情不妙,哄魏延说:“我现在就去向杨长史解释,杨长史是个文官,过去很少参与军事,他一定不会违背您的命令。”

魏延相信了,放费祎走。费祎一出营门,便急驰而去,魏延想想不对劲,想去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魏延又派人观察杨仪那边的动静,报告说杨仪等人正按丞相生前的部署按步骤进行撤军。魏延大怒,抢在杨仪等人之前率本部向南撤军,通过栈道后把栈道烧了。

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率其他蜀军也沿褒斜道退军,栈道被魏延烧毁,他们只得重新开辟道路,好不容易赶到褒斜道南口,魏延已将此占领。杨仪命王平前去应战,王平到南口,斥责魏延的手下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魏延手下都知道魏延理亏,于是不战而散。堂堂征西大将军,最后只得单人独骑跟几个儿子一起逃往南郑,杨仪派马岱前往追拿,马岱把魏延父子斩首。马岱将魏延的首级交给杨仪,杨仪站起来一脚踏上,骂道:“狗奴才,看你还能做恶不?”于是夷魏延三族。

一开始,魏延和杨仪都不断派人向成都汇报情况,“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刘禅不知道信谁,就问侍中董允和留府长史蒋琬,蒋琬、董允都为杨仪担保,对魏延表示怀疑。

后主也拿不定了主意,命蒋琬率一部禁军北上接应。蒋琬刚出发,走了几十里,杨仪的报告就来了,说魏延已死,蒋琬便领兵回到成都。

相比之下《魏略》的记载比较简单。

《魏略》说,魏延奉命代理丞相职务后指挥撤退,魏延按照命令先保密,到了褒口才发丧。杨仪见魏延代理丞相指挥部队,担心被他所害,于是扬言说魏延将率众投降曹魏,带人来攻魏延。魏延根本无心投敌,所以并不应战,结果被追上杀了。

4

还原“五丈原会议”真相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魏延是故意违命的,并公开造反,失败被杀是活该。按照《魏略》的说法魏延没打算谋反,是被人陷害的。

一般来说,《三国志》的可信度要高于《魏略》,《魏略》是曹魏郎中鱼豢私撰的,政治上“亲魏”,立场有问题,替魏延说话也许别有用心。

但问题不能完全这么看,如果完全按照《三国志》的记载,那么诸葛亮临终前的安排就是一次冒险,除非已经掌握了魏延谋反的确切证据,否则是不能这么对待魏延的,诸葛亮不可能人为地挑起蜀汉的内斗,这不符合他的政治操守和做事原则。

仔细考察一下,《三国志》关于“五丈原会议”前后情况的详细记载只有魏延传一处,其它与之相关人员的传记,包括诸葛亮、杨仪、费祎、王平以及马岱,均说得很简单: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诸葛亮传)

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杨仪传)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费祎传)

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王平传)

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马岱传)

也就是说,都没有提到诸葛亮是如何做临终安排的,现在已不太清楚《三国志》魏延传里的记载来自何处,最大的可能也许是蜀汉留下来的档案,蜀汉不置史官,原始档案恐怕多是诏书、奏折和书信,魏延失败,反对或仇视他的蒋琬、费祎、杨仪等人先后掌权或用事,必然会对那些所谓的原始档案进行全面清理和修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还能看到什么,可想而知。

陈寿看不到,《魏略》的作者鱼豢当然也看不到,所以《魏略》的记载可信度也不高,这就使得五丈原的那一夜成了永久之谜。当然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分析,对当时发生的事进行一个还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魏延并无造反的打算,否则他不会输得那么惨,他事先如果就有了造反的计划,只需秘密联络司马懿就行了,两军离得那么近,魏延又是前线指挥官,投敌是件轻松的事。

诸葛亮也不会突然犯起糊涂,如果他料定魏延会反,无论如何也会设法阻止,将其消灭在萌牙状态,而不是坐等其发生。所以关于魏延有可能违命的那一席话,不大可能出自诸葛亮之口,是有人事后捏造的,又被陈寿拿去做了素材。

但魏延没能参加最后的“五丈原会议”也完全是可能的,魏延当时率军驻扎在渭河边,诸葛亮在五丈原上,前线军情紧急,魏延无法离开,或者诸葛亮病情恶化得太快,魏延由塬下往回赶已来不及,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应该是他不能参会的主要原因。

魏延没能与诸葛亮见最后一面,接下来的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诸葛亮确实把大事交代给了魏延,也做了详细安排,但他死后杨仪、费祎等人因与魏延的矛盾很深,就联合起来违背了诸葛亮的临终遗嘱,借故秘密发丧,其实是对魏延实施消息封锁,以便突然发起攻击,置魏延于死地。

另一种可能是,诸葛亮病情发展得确实很快,很多事已来不及作细致交代,史书记载诸葛亮临终前饭量下降得很快,心情“忧恚”,还出现过“欧血”,根据这些情况判断他可能得了消化道溃疡或肿瘤,也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这些病随时都可能恶化。

可以想像一下,某天晚上诸葛亮突然大口吐血,立即陷入昏迷,无法正常思维和交流,剩下的事自然由杨仪、费祎等人说了算,最终把魏延逼上了绝路。

总的看法是,因为各种原因,魏延参加诸葛亮临终前召开的“五丈原会议”可能性较小,但这不能说明诸葛亮在生前会认定魏延要谋反,魏延更无此心,魏延是被人算计的,被一步步逼上的绝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