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不欠放弃任何借口,唯独欠坚持一个理由

 帅汤007 2016-11-03

1

距离上次更文,已经足足21天。

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换言之,我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习惯。那便是不写作,不更文似乎也能心安理得。

可事实上,当夜深人静,看着时间跨过12点结束一天的时候,当初那个信誓旦旦说要坚持写作,坚持更文的口号一次次在耳边响起,犹如一盆冷水抽打着我的脸。

然后一边悔恨,一边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要继续坚持写作。

可是,第二天我们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借口打败:昨天工作忙,任务多,抽不出时间;今天被领导批评,没心情;前天生病了;这几天备战双十一;等过几天;等忙完这阵子,等秋天来,等下一次…

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晚上想着千条万条路,早上照走原路。

我们不只一次听说××成功坚持健身400天;××坚持在公众号日更一年零几月;××坚持晚上10点睡,早晨6点醒来…

我们为什么会惊讶,羡慕,敬佩?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做不到啊!

很多时候,不是对方太强大,而是我们太弱小。而对方的强大和美好,也许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份坚持,对自我多了一份要求,少了一个理由和借口罢了。

我们当然知道健身、早睡、坚持写作于身心和个人成长都大有裨益。可是我们总是处于“徒有羡鱼情”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处境。

有人说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对啊,因为我们总是停留在“听”,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殊不知,凡是都有量变引起的过程。而让我们停滞不前的不就是那些可以暂时让我们躲在舒适区的借口和理由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在手机党,手机控无处不在的时代,有人就调侃道:我最能坚持的一件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

在21天没有更文的日子里,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自己始终困在只有想法而没有成文的困境里,无比焦虑。

现在看来,能坚持每天给手机充电这个段子似乎能为我们治疗“三分钟热度” ,长期坚持坚持做好一件事带来一些启示。

手机没电我们会焦虑,并且想法设法去充电。反观,为何我们总能找到理由和借口说服自己不去做一件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

手机充电无外乎一两个小时。某品牌手机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更是因此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时间一到,看着手机里满满的电,有人会觉得幸福感爆棚,有原地满血复活之感。于是刷微博,刷朋友圈…铺天盖地的资讯立马能冲击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视觉听觉得到了满足。

然而,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不能指望锻炼一两天就有袁姗姗的马甲线;我们也不能妄想坚持写作三五天就能篇篇爆文,浏览量过万;我们更不要企图通过一个月早睡早起一两天就能收获健康的体魄。

怎么破?

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要能长期坚持一个好习惯,先定个小小的目标。

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所有的美好,都要不断地否定瑕疵的自我。

比如我自己,已经深受熬夜之苦。我的目标是能坚持每天11点钟睡觉。可行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这可作为一个大目标。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来,比如总是12点半以后睡觉的我 。立下目标的前几天,就来个小小的目标,比往常提前十到十五分钟。

几天以后,再试着往前调整十分钟。这样一来,是不是离目标近了呢?

行动比语言更响亮。有些道理,你知道了,不去做,终归是道理。你知道了,坚持去做了。道理还是道理,你却不是原来的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3

成就感。

成就感重要吗?对于长期坚持一个好习惯而言,成就感太重要了。

21天里不更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找不到更文的成就感。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看到别人一口流利的英语,暗暗下决心发奋图强。看到别人一年读完数十本书,也立志加入…

开了个头,除了各种理由和借口之外,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找不到成就感也至关重要。

我看到了自己辛苦码的字在投稿几分钟后连续被拒,看到文章浏览量寥寥无几。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

我胆怯了问自己我还要坚持吗? 我坚持是为了什么?如果不坚持,我似乎还可以继续躲在自己的舒适区自我麻醉。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说: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我们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然而,我们坚持不了一个好习惯却是因为我们深信好习惯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效果,而过度认为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代价太大。

要平衡两者的落差,我们要找到坚持过程中的成就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我们想要放弃时,想想当初自己为何开始。

没有读者,我就没有思想吗?不,我手写我心,哪怕暂时是冷清的,想想接下来的30天,不写也是30天。写也是30天。

和昨天那个只是焦虑写不出文章的自己相比,此刻状态就是成就感。

成长,是蜕变,是优于昨天的自己。

我会努力写,但不再会急于求成。摆正心态,泰然处之。

不要让太多的理由和借口阻碍那个可以变得更好的你,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我们已经给放弃太多借口,唯独欠坚持一个理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