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种妄念生境无非虚妄,不予以执着理睬譬如石头激起水波而自然平复

 就叫吴锐吧 2016-11-04

作者:隆善居士

 

 

我只想做一个平凡人,不想要那么多的负担。不想经历大喜大悲,不愿背负太多期盼,想让生活变得简单,想让自己随遇而安,偶尔悄悄幻想,偶尔浅浅浪漫。可是太多时候,还是只能,承受负担,独自坚强。在这个匆忙的世界,没人有时间照顾你。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

 

 

与人之间,一个选择,从此熟悉或陌生;

 

心与心之间,一个念头,从此咫尺或天涯。

 

不是所有的心都伤得起,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错过。

 

有时,一次伤害,就是一生;

 

一次错过,便是无法挽回。

 

对待人心,需要真心;

 

对待感情,需要用心。

 

不是谁都可以遥遥无期地为你等待;

 

不是谁都可以毫无所谓地永远原谅。

 

不要轻易伤一颗心,不要轻易忽视一个人。

 

有时,一别,就是一生。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一、我们的心往往被嗔恨毒素所占据,“认可”就是对客观环境和具体事物的准确判断,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真相。

 

 

有一次,释迦佛正在打坐,有个外道的首领,因为自己很多弟子皈依了佛陀,他就跑来骂释迦佛,说他把自己的弟子都勾引走了,他骂了三天三夜,佛陀就坐在那里,一直没有回答他。最后,他实在很无奈,就问道:

 

“你怎么不骂我?怎么不开口啊?”

 

佛陀说:“你需要我开口了?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家里有没有来过客人?”

 

“有啊。”

 

“客人给你带礼品,你怎么办呢?”

 

“收啊。”

 

“假如你不收呢?”

 

“那他只能带回去了。”

 

这位外道是聪明人,想想自己骂了三天三夜,佛陀不理他,等于他什么都没有收。他觉得佛陀确实是有智慧的,因此他也皈依了佛陀。

 

容忍别人犯错误,提携他,这是具有大智慧的忍辱,也是佛教忍辱的真意所在。

 

 

二、一条鱼向前方游去,众鱼纷纷阻挡:“危险,千万别游向那里!” “为什么危险呢?”那鱼问。众鱼心悸道:“那里有很多诱饵,我们不少同类有去无回。”鱼说,“诱饵搁在那里,它不会伤害你,只有当你禁不起诱惑,去吞食诱饵时,那才危险。”在这个世界上,危险的不是诱饵,是一颗禁不起诱惑的心。凡圣也在心,身在世却有一颗不贪不求清净无忧无虑的心就是圣者为。这个世界总在被误解,却不知始作俑者是众生自己而已。

 

 

 

三、别人诽谤你,说明你优秀。

别人利用你,说明你有价值。

别人嫉妒你,说明你走在别人前面。

别人恶意炒作你,说明你有影响力。

所以,要争气不要生气;要开心不要伤心。

生活原本就象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就哭,坚持做本有的自己。

近君子,远小人;亲近善知识,远离愚痴人;亲近正能量,远离负能量;积极笑对人生!

 

 

四、欠钱利息三千万                                         

 

从前,一位国王在海边打猎,遇到一位出家僧人,国王就让僧人跟着他。这位僧人日常功课是诵经念佛,吟唱梵呗。国王很喜欢僧人的唱念,但凡有客人来访,就让他出来唱念。

 

当时一个信佛的外国商人来访,国王就让僧人为商人唱念。商人听到僧人唱念高深的佛法,兴高采烈地离去,回国后,带了一千万钱又来访问,准备用这笔钱为僧人赎身,但国王不肯,后来价钱抬到三千万,国王才把僧人交给信佛的商人。

 

赎人成功后,商人向僧人施礼说:“我用三千万钱才把你赎出来啊。”僧人一弹指,跃向空中说:“你是赎你自己,不是赎我,为何这样说呢?几世以前,国王是个卖葱的,你买他的葱,欠了他三文买葱钱。我当时和你们认识,但没有劝你及时还这三文钱,事情过去了,你也没放在心上。到了今世,三文钱的本钱加利息,总计已达三千万钱。”

 

国王闻此顿悟,向僧人求授五戒,成为居士。

 

师曰:债无多少不可负,亦不任人也。(摘自《旧杂譬喻经》)

 

 

 

五、师父每日开示:

 

 

我执欲念深者心性不定、行为乖张激进,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知谦卑宽容,若再覆盖些智识就我慢横行,如此行径直接的果报即是未来卑贱报。觉悟的修行者深知修具“无我”的重要性,无限感恩而生恭敬,不会诋毁众生,不会自私索求,立场的错位导向的是正知或邪见。“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智慧生于禅定,若底色不正,有偏差,不能真正去除自心五毒,犯戒行恶不入真定,无有慈悲戒行的智慧终非如来真智。

 

种种妄念生境无非虚妄,不予以执着理睬譬如石头激起水波而自然平复。通过修持正的力量、积极忏悔,依此可调伏自心魔性。降心魔如降世间洪水猛兽,能力不足则被其吞噬,一旦降之也只是纸老虎而已,正如一切相乃空性不足为惧。对于这世间空幻的一切一旦较真必输之;毁于执着,成于放下。胆大心细,不可轻敌亦不可狂妄,世出世间不离中道,对于心的修正亦如是。世相非实有,世间态由众生各自不同的心念所构筑,好心好命,恶心衰命,三世因果循环,心态决定人生的真相彰显于此。

 

 

六、分享:一言驷马

 

  有僧问慈明:‘如何是本来面目?’

  

  慈明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一言既发,驷马难追。

 

注:一切众生本来面目即是自性如来本心,谓之如来性光遍照虚空、如来行径遍布虚空,无有挂碍来往自如。如来真空,“万里无寸草处”;唯妄心业种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因心念之速非光速可比,一言既发,投射虚空,形成能量的汇聚。

 

衍生:善念正的能量场,恶念负的能量,若遇因缘生之因果。话不能乱说,起心动念要谨慎,天地昭昭,在真性世无所遁形,无所藏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