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明翰就义前写给三位亲人的家书

 邓超越梦想 2016-11-04


半截铅笔写家书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光耀千秋的就义诗。这首诗气吞山河,声震中外,半个多世纪以来,早已家喻户晓,传颂不衰,成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它惊天地而泣鬼神,昭日月而遗后昆,成为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为争取解放、视死如归的战斗号角,也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鲜为人知的是,夏明翰不仅仅是侠肝义胆、豪气铮铮的钢铁汉子,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义、感情丰富的平常人。从他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和大姐的三封家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读之令人心海如涛,潸然泪下。

夏明翰从小志气超群,不随流俗。1907年隆冬,雪花纷纷扬扬,庭前梅花盛开,室内书声琅琅。此情此景,母亲陈云凤兴致极高,让明翰兄妹一块赏梅赋诗。夏明翰望着傲雪冲寒、暗香浮动的梅花慨然吟哦道:“世人皆颂牡丹艳,我赞红梅斗雪开。纵使浑身作尘埃,犹有余香在人间。”这首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既赞颂梅花的高洁,又表达了自己不平凡的志向,得到母亲的夸奖。

1921年金秋,夏明翰在母亲的帮助下,来到湖南革命活动中心长沙,经何叔衡介绍,结识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赞扬了夏明翰的革命精神,并让他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培养下,夏明翰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工运、农运和学运。

1927年,夏明翰跟着毛泽东到武汉参加革命活动,他担任全国农协秘书长兼毛泽东秘书,目睹蒋介石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义愤填膺。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2月,夏明翰在汉口东方旅社被捕。敌人给他戴上重镣,关进了监狱。次日,夏明翰被押到法庭。法官威逼利诱,要他写下“自首书”,便可释放。夏明翰冷笑一声,不加思索,接过铅笔写下久已积在心中的一首诗:

一车只装一斤(斩),

好个草帽将军(蒋)。

两个小孩相助(示),

又来三个大人(众)。

愚蠢的法官不知是什么意思,想了好一阵,才忽然醒悟过来,这是一首拆合诗,藏着四个字。法官愤怒至极,拍着桌子大骂。敌人对夏明翰施以酷刑后,劝他投降,夏明翰正气凛然,严厉拒绝。他知道敌人留给自己的时间不会太多了,当天晚上,用敌人扔给他写“自首书”的半截铅笔,分别给母亲陈云凤、妻子郑家钧和大姐夏明玮写了信。难友们看了,深为感动,把它偷偷保存下来,通过一位思想比较开明的狱警秘密传出,送到了夏明玮的手中。虽然后来原件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搜出烧毁了,但是内容牢记在革命者的心头,广为流传。

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

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是一位传奇而伟大的女性,她为中国革命奉献了四个优秀儿女,即夏明翰、夏明衡、夏明震和夏明霹。陈云凤1870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嫁到夏家后,到过不少地方,她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武昌起义胜利后,她欣喜若狂,希望社会来一个彻底的变革,于是鼓励丈夫择善而从,顺应历史潮流,归附民国革命事业。1922年她当选为衡阳议会会员,成为衡阳历史上第一个参政的女性。她在就职典礼上大声疾呼:“当今外侮日炽,国势积弱,贪污横行,生灵荼炭,非共产主义莫可医也!”表达了她向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对于这样开明而有理想的母亲,夏明翰对她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他给母亲的信这样写道:

“尊敬的妈妈,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爷爷骂我、关我,反动派又将我百般折磨。亲爱的妈妈,你和他们从来是格格不入的。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除奸。在我和弟弟妹妹的投身革命的关键时刻,你给了我们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夏明翰很担心自己牺牲后母亲因失子之痛而伤心,所以情真意切恳请母亲“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要看到前途和光明。可见夏明翰对母亲的感情深厚而真挚。他不会忘记,小时候,思想守旧、做过封建官吏的爷爷夏时济总是叫他年复一年去拜孔夫子读私塾,他很不情愿。知儿莫若母,陈云凤说服公公,把明翰送进高小学堂,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1918年吴佩孚率部攻占衡阳,为了拉拢衡阳名流夏时济,亲自到夏府拜会。吴佩孚还写了一副字屏,送给夏时济。夏时济如获至宝,装裱后挂在正厅。夏明翰正是反对吴佩孚屯兵衡阳的进步学生领袖,一见字屏,不由怒火中烧,把它撕下来,揉成一团,抛向屋外,恰巧被夏时济撞见。夏时济一边狠狠大骂,一边操起木棒向夏明翰冲来。陈云凤毫不犹豫,一挺身站到儿子面前,紧紧护住儿子,并巧言相驳,夏时济哑口无言。

五四运动影响衡阳时,明翰同妹妹明衡自抄家门,把爷爷藏在夹墙里的日货全都搬出来,一把火烧个精光。加上联姻之辱,夏时济又气又恨,把明翰关进一间小黑屋子里,决定将孙儿沉塘,以绝“祸根”。夏时济生怕明翰逃走,还给他戴上脚镣。陈云凤十分着急,于是打发人到九如斋商行把丈夫生前的一位好友请来,用计诓出夏时济,然后拿起斧头,砍断明翰的脚镣,叫他逃往长沙。从此,夏明翰与封建官僚家庭彻底决裂,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城乡腥风血雨。此时夏时济早已作古,陈云凤也年近花甲,她是夏家的主脑人。自然她为战斗在革命前沿的明翰兄弟姊妹担心,也完全清楚带血的屠刀随时都可能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但是她没有以狭隘的母爱去影响他们,而是鼓励儿女们威武不屈,赴汤蹈火。为了激励自己,也为了鼓励儿女们英勇奋斗,陈云凤慨然赋诗道:

宁为雁断添烦忧,

自有旌旗映红楼。

好护瑶琴弹旧曲,

莫将凤纸写离愁。

正如夏明翰在信中所说,伟大的母亲给了他们兄弟姊妹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支持。母亲的心,母亲的爱,他牢牢记在心头,在行将就义时,自然而然地忘不了母亲,丢不下母亲的情牵牵,心拳拳,因而饱含热泪,真情毕露,给母亲写了告别信。

红珠留作相思念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爱国洪流,震醒了沉睡的衡阳古城。夏明翰是湘南学联的总干事,他和同学蒋先云积极响应爱国运动,他们组织工人、学生游行,在大街上演讲,查处日货,拿办不法商人。屯兵衡阳的军阀吴佩孚为了镇压学生运动,千方百计拉拢夏时济,提出与夏家联姻,把跟在衡阳读书的内侄女嫁给夏明翰。夏时济受宠若惊,把这看作是巴结军阀的好机会,非要明翰答应这门婚事不可。

夏明翰对爷爷巴结军阀的丑行极为愤恨,斩钉截铁地说:“吴佩孚是什么东西?不就是一个靠钻营谋利扩充势力的草莽武夫吗?不就是屠杀蔡锷护国军的刽子手吗?这样的独夫民贼,难道也值得你去巴结!”

由于夏明翰坚决反对爷爷把婚姻当交易,不仅使夏时济恼羞成怒,也丢尽了吴佩孚的面子。夏时济便把他关进私牢,提出只要他答应这桩婚事,就给他自由。夏明翰宁死不从。陈云凤通过别人的帮忙,救出了明翰。

夏明翰冲破封建官僚家庭的桎梏,来到长沙,在毛泽东的教导下,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斗士。1922年,他按照湘区委的指示,组织长沙工人大罢工。在罢工斗争中,结识了坚毅、果敢的湘绣女工郑家钧。1923年5月31日,日本商轮“武陵号”开到长沙,由夏明翰和郭亮等共产党人发起组织的“湖南反日外交后援会”要求上轮船检查,搜缴日货,双方发生了冲突。第二天,长沙市的工人和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郑家钧挽着夏明翰的手臂,义愤填膺,高举彩旗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列强!”“还我主权!”这时,停泊在湘江中的日本军舰派兵登陆,野蛮地开枪镇压游行示威的人群。郑家钧看见有人向这边开枪,急忙一把推开夏明翰,她自己却右臂中弹负伤。

郑家钧住进医院,夏明翰代表党组织经常去看望她,赞扬她斗争坚决,不怕牺牲。他们常常在一起谈理想,谈工作。夏明翰与郑家钧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高尚情操,使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1926年农历二月初四他们结婚了。这天,毛泽东、李维汉、何叔衡、谢觉哉等同志前来道贺,他们送了一副大红婚联,别出心裁地写了描绘他俩至诚相爱的两句话:“世上唯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这是因为夏明翰庆幸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平时与他们谈及家钧时,总是连声说:“家钧好,家钧好”的缘故。这年农历九月底,郑家钧生了一个女儿,夏明翰给她取名“赤云”,寓意着女儿将继承他们的革命事业,让赤旗插遍世界。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到处缉拿夏明翰,明翰毫无惧色,照常来往于长沙、平江一带,坚持地下斗争。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全国到处弥漫着腥风血雨,夏明翰想到自己很难说不会落入敌手,特地买了一颗红珠赠给爱妻郑家钧,饱含深情赠诗一首:

我赠红珠如赠心,

但愿君心似我心。

不求白头偕老时,

唯图两心长相印。

这首诗情深意浓,真挚动人,连用四个“心”字,重字重意。


◆1927年春,夏明翰与妻子郑家均在武昌。

夏明翰就义前,握着半截铅笔,在写给母亲的信后,擦去思亲泪,接着给妻子写了一封诀别的家书:

“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曾说过,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我才觉得你是巾帼贤妻。我一生无怨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泣泣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写罢遗信,夏明翰意欲未尽,还有多少知心话要对深爱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娓娓道来。无奈,他只有在信末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带着血迹的吻印,表达了对爱妻爱女无限的爱恋与思念。

夏明翰慷慨就义后,郑家钧牢牢记住丈夫的遗言,化悲痛为力量。

1930年,郑家钧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赴上海,一边做佣工为掩护,一边继续为党做地下交通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她才回到长沙工作。

路该怎么走

1921年深秋,夏明翰在母亲的帮助下,劈笼高飞,来到长沙市,住在何叔衡的一个朋友家里。由于他出走时连换洗衣服也没带,母亲给他的钱用光了。当时何叔衡率领驱张代表团到郴州去了,夏明翰不愿麻烦何叔衡的朋友,于是他就在街上找活干。本来他有一个大姐叫夏明玮住在长沙,家里生活优裕。夏明翰不愿求助大姐,认为她是不会参加革命的,也是不会支持他的,因而常常口袋里没有钱,只得忍饥挨饿,有时仅买两个烧饼充饥。

一天,夏明玮在街上偶然碰上三弟明翰,看到他又黑又瘦,痛心极了。问清缘由后,不由分说,硬把明翰拉到家里。从此,夏明翰多半住在大姐家里。他结识毛泽东后,很快成为湖南早期入党的党员之一,协助毛泽东开展建党工作。此时,夏明玮已经知道明翰是与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一道从事革命活动,但是她丝毫没有阻拦,并尽其所能予以支持。夏明翰觉得误解了大姐,她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对党的革命事业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于是夏明翰改变了过去对大姐的看法,住在她家里,除了革命活动外,常给大姐讲革命道理,找来进步书刊如《湘江评论》等供她阅读,并抽空教大外甥邬依庄读书识字,灌输民主思想。这样,大姐开始向往革命,经夏明翰介绍,夏明玮到湖南自修大学任教,渐渐地她的家里成了当时共产党活动的地点。

1922年10月,夏明翰受党组织的委派,去浏阳金江高等小学堂应聘做教员,这是他的公开身份,实际上他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发展一批新党员。夏明翰经组织同意,还创办了金江女子职业学校。党组织考虑到夏明玮出任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更为合适,于是派她来到浏阳,既更好地掩护夏明翰,同时对他开展革命工作带来许多方便。

夏明翰十分敬重这位大姐。夏明玮思想开明,追求进步,向往光明,对革命事业无私地支持,曾因明翰受牵连,两次遭到反动当局的囚禁,但在狱中立场坚定,无悔无怨,毫不惧怕反动派的淫威。所以夏明翰在行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忘不了大姐,信是这样写的:

“……大姐为我坐监牢,外甥为我受株连,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夏明翰在信中,既体现了对大姐以前的误解和亏欠的心理,同时又表明不是革命者的错。希望大姐不要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找到了正确的人生答案,而选择了革命道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夏明玮没有辜负三弟明翰的遗愿,在弟弟和妹妹明翰、明衡、明震、明霹相继倒在敌人的屠刀下,她毫不畏惧,决不退缩,霜重色愈浓,牢记国仇家恨。1930年,红3军攻打长沙时,夏明玮鼓励儿子邬依庄参加红军,英勇杀敌。不久,邬依庄担任连指导员,在与敌人的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

无情未必真豪杰。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和大姐的三封家书,既高扬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又表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母子情深、夫妻情真和姊弟情浓的高尚情操。(2016年10期)

【党史博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