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人 | 这样的李安,跟你想的一不一样?

 汉青的马甲 2016-11-04


文/简书作者:衡Isabella


有人拍电影浮夸狂魅;有人拍电影润物无声。

——衡·Isabella 小感悟


想起他,不自觉地就想起他嘴边浮着的那抹台湾式微笑,他是华人导演获奖质量近乎巅峰的创作者:李安。

对一个人崇拜到一定程度,就会怯于靠近和碰触。于我而言,华人著名导演李安便是这样的存在:他似乎过于庞杂而无法去理顺,他好像过于完整而不好去拼凑,他大概过于谦和而很少起波澜,他也许过于钻研而不易被超越。


1

李安是家中长子,出生以来一直被父亲寄予厚望,书香门第的家世,使得投身于教育行业的父亲极为看重他能否通过学业上的优秀来完成家族名誉的传递和期望的圆满。

可李安天生对戏剧有不可替代的喜爱。第二次考大学失意之后,李安没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一个人骑单车跑去海边,李妈妈吓坏了,吩咐二儿子李岗出去找,弟弟知道哥哥躲在哪里,于是一路找过去,海边很黑,一开始不见人影,弟弟也慌神儿了,过了一会儿,李安推着车子走到李岗身边,兄弟俩一路无言结伴回家。

没有人知道那个晚上,李安想了什么,决定了什么。


后来,他选择去台湾国立艺专戏剧学校读影剧科。这一读不要紧,本就喜爱戏剧的李安好像重生了。在校期间他常参演剧目,作男主角,随着剧团四处串场,也因为戏剧表演而得过一些奖。一碰触戏剧,李安就很快乐,艺专的求学经历在他后来的自传中提起时,被称为是一段很快乐的时光。

仅是如此或许李安日后会跻身名角行列而不是名导当中去吧。

2

年轻的孩子们时常不懂父辈的关爱和要求,觉得那是一种无理取闹的束缚甚或逼迫。事实上,父辈们一些执拗的要求,也在帮助人们完成理想与现实的自己的统一。李安正是这种逼迫下生长出的一棵大树。李父尽管没有强烈反对李安去读艺专,但是在李父的眼里,这并不是什么正经的专业。作为条件,李父要求李安必须在读完过艺专后出国深造,争取能读完博士然后做一名老师。

李安接受了父亲的条件,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即便读的还是父亲不看好的专业,也算是完成了父亲要自己出国深造的旨意。

父亲在李安生命中所设下的障碍,意外的成为他日后的创作灵感,我想,就这一点而言,李安一定是要感谢他父亲的。


【父亲三部曲】

为李安导演道路上囊获最初荣耀的一部作品是《喜宴》,这部影片不仅拿下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还为他的作品盈利开了好头。1990年在台湾获得一等奖的剧本《推手》以及后来无心插柳的《饮食男女》被称为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三部作品当中以父亲与异域文化、与子女、与邻里、与朋友间的冲突称为凸显点,由同一位演员——朗雄先生,扮演了三位父亲。


《推手》当中的父亲,是一位太极大师,儿子为了方便照顾父亲把他接到美国自己家里。影片用一系列的对比手法,让人们看到了中式传统老人是怎样在异国他乡的文化冲突里靠自己争取尊严的。就好像练太极的时候,要讲究怎样用好一口气一样,要用气,也要争气。


《喜宴》把爱情伦理、家庭伦理交织着用一种中式家长的处理方法给儿子生出的乱麻助以一刃快刀。不一定斩的好,但不落刀会引发更深的悲剧。观众认为这是一部结局圆满的片子,显然影片的导演并不这么认为,只要看看结尾父亲过海关时候的双手“投降”姿态,或许能体会一二。


《饮食男女》用李安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父亲给子女找麻烦的片子。一桌丰盛的美食,没有味蕾去品,是寡淡,同一屋檐下的父女不沟通,是疏离。家是人们合理的互相麻烦的单位,堵着端着蒙着,都不如痛痛快快讲明了,毕竟,家人是用来互相体谅的。

3

作为国际化的导演,李安在华语片取得佳绩之后,对西方电影的制作展开了尝试。1995年的《理智与情感》让他迈入好莱坞并凭此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之后的《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的评价亦不俗,可相较于《理智与情感》来看似乎故事从取材到背景都更西方,如此,对于西方文化历史了解不深的观众来说,不易唤起共鸣。

在关于异域同性恋题材的尝试中,一部《断背山》足以支撑起李安的西片作品。


【演绎西方世界】


《理智与情感》之所以更易被接受,在于它的关注点在抉择角度上。亲人或许都不如邻居,爱情也会因财富而散去。隐忍或许会错过,但也可能会带来对的那个。这部作品十分值得去体验。


《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聚焦的分别是美国家庭和美国内战,对于一位根系中式文化,长大之后又到美国被截然不同的文化强烈颠覆的李安来说,优势在于他有一种区别于本土导演所不具备的观察视角,因而这两部影片在美国很受好评。


《断背山》无须多说,如果你不理解同性的爱情,要看;如果你理解同性的爱情,也要看。于我而言,本身是理解这一群体的,他们不是凭空蹦出来的,他们有血肉有亲骨有为难有痛苦。只不过,他们对爱情的需求,属于特殊。特殊不应该是一项罪名,特殊只是一类存在。


4

李安走上电影路与他的母亲有不解之缘,据传记记录,李安还在婴儿车里的时候,李妈妈就推着他进影院看电影了。在他印象中母亲酷爱西部片,几乎不看华语片,李妈妈认为华语片没有西部片好看。

李妈妈曾对年幼的李安说,“等你长大了拍好看的华语片给我看吧。”这样一句半玩笑的话,不失为日后李安拍出好看的华语片的动因。


【华语影片的超越】


第一次看《卧虎藏龙》大概是在初中,它留给我印象极为强烈的一场戏,是周润发与章子怡在竹林中过招,青翠的竹叶随两人的一招一式起起伏伏,李慕白一袭白袍在层次丰富的绿色里美如画。

为了写李安而在如今这个年纪看时,竹林斗武还是经典,此外,发现了诸如爱情、信仰、仇恨、释然、极端、委婉、激烈、顺和等等初中的年纪无法看到的东西。再者,那会儿的章子怡也不算会演戏,与后来《一代宗师》里的她完全是两个演员,而章子怡的幸运,在于她从不会演到能演的一路,遇到了多名优秀的导演。


待到第一次《色·戒》时,我已进入大学。听说这部片子,是因为里面几个大尺度的片段,当时自己没有看全,而是室友看的时候扫了几个镜头,彼时留下的印象是,汤唯被拍的仿佛不应人间有。同《卧虎藏龙》一起重看时,开始佩服起李安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把控来:官太太们牌桌上的明争暗斗,反派敏感的神经质和谁都不信任的狡诈,一次次感情程度升温的性和两人即便相连却也始终压抑的各怀鬼胎。

借由张爱玲提到的“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于是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色·戒》里所谓的大尺度场面,正是王佳芝一节节被易先生击溃的不可或缺的步骤。

《卧虎藏龙》和《色·戒》堪称华语类型片中好看的作品,李安用华语片回应了他那爱看电影的妈妈。

5

当年拍《推手》和《喜宴》的时候,李安通过朋友认识了专门帮助制作独立影片的合作伙伴。那时,他学会了极为务实的拍片、制片技能。他在美国所接受的影剧教育中,重视技术,也是很实在的一项。时代在发展,技术也在发展,如果不能随心改变历史的脚步,随其步伐一起前进最实际。

如果你是了解李安的,当我要聊聊他的电影技术时,你一定会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许还会隐隐的期待将在11月11日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新技术的渴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个人TOP影单当中绝对逃不掉的一部。2012年,从上海出差回来,赶上了最后一天IMAX放映,在影院里体验到《少年派》当中美轮美奂的世界之后,又折服于结尾男主平平淡淡地抛出的那个犀利问题:“两个故事,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

我相信第一个故事。对,用影片里的话来说,我更接近上帝,但比起这一点,我更愿意承认自己特别爱这部电影。


北美第一轮《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点映已经结束了,不断被强化的3D/4K/120帧到底能为电影行业带来什么,11月11日之前,没有体验过的人是无法猜到的。道听途说的批评和不看好很多,李安跟随电影技术发展而不断做出的尝试,也算是一项随着争议做电影的选择。


人们对他津津乐道的段子是在家赋闲六年,靠妻子养活。人们只觉得其妻伟大。而只有林惠嘉知道,李安只适合拍电影。与其说李安妻子养他六年,莫不如说,是林对李的才华有绝对信心。

知己者妻也,夫复何求?

平淡的拍好一部电影作品,并带给观众共鸣和感动,不太容易。甚至要比尖锐激烈,鲜明猛力要不好把握。


柏林金熊、威尼斯金狮、台湾金马、香港金像、美国金球、奥斯卡金像等等奖,被他拿了个遍。即使李安已是硕果累累的著名导演,面对媒体,他仍会说,他不懂电影,所以就比谁都拼命的去学习。

越发觉得用他自传里提到的一句话去形容他与电影的关系十分恰当:面对电影,李安混沌飞扬的心,觅得了皈依。




衡Isabella:简书原创作者。读读写写,矫情犀利。从修身 齐家之事中
练就发现美的双眼。公众号:吾腔调( wuqiangdiao),时光网 百度百家 @衡·Isabell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