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鸣沙山,月牙泉,缠缠绵绵到天涯

 诸暨弘虫 2016-11-04

    鸣沙山,月牙泉,是同一地方的两处奇观,所以它们的名字也总是形影相随。在亲切触摸它们之前,听到的是导游嘴里大把大把的赞美。

    与相邻相依的莫高窟比起来,鸣沙山少了些许飘逸和色彩,也少了更多传奇的故事和动听的历史。然而,这山,来得突然。从敦煌市中心的街道望过去,那黄黄的一大块就那么神奇傲立在街的尽头,让人不敢相信繁华的城市与沉寂的沙漠竟如此地贴近。这泉,来得蹊巧。山黄土黄,正在你满目焦黄、躁渴难忍之际,那一弯月牙儿状的泉水,竟眨眼间柔媚地静卧你的眼前,水更蓝蓝得让你心疼!古往今来,鸣沙山与月牙泉,便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自古为敦煌八大景观之一,历来享有“沙岭睛鸣”的美誉,东汉《辛氏三秦记》、唐书《元和郡县志》中均有记载。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会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鸣沙山由此得名。鸣沙山的神奇,不仅仅在一个“鸣”字。它如虬龙蜿蜒,横卧在敦煌城南。远远望去,鸣沙山沙垄相衔,峰峦起伏,如刀削斧劈,似波涛涌荡,煞是壮观。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绵绵延延长达4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要登上山顶,可真不容易,虽无攀华山之惊险,但与登泰山一样艰难!绵绵细沙中,进一步,退半步,似平行而无进,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爬上山顶,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细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如果你掬沙细看,就会发现山上的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称之为“五色沙”,看上去晶莹闪亮,五彩缤纷。下山既有趣也最惊险,坐着用毛竹定制的滑板顺坡快速而下,便觉两肋生风,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仿佛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此时耳边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
    远眺鸣沙山下,有一泓清泉,澄清如镜,月牙之形,便是月牙泉了。那分明是一湾清泉,静静地、闲然地躺在沙漠的怀抱中,犹如妙龄少女娇态可掬,那样的纤瘦和婉约。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有人说,月牙泉像一位绝世佳人的眼睛——是那样的清澈、美丽、多情;有人说,月牙泉像位窈窕淑女的嘴唇,是那样神秘、温柔、诱人;有人说,月牙泉像一牙白兰瓜——是那样碧绿、甘甜、晶莹。其实,她更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跌落在黄沙里。就是这一方清凉澄明,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历四时不涸不溢,几千载不改初衷,虽遇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成就了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古人就这样赞叹:“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几千年来,漠海孕育了她的美丽,流沙护卫着她的神奇。她就象一个童话,牵起满天星辰,衬出沙山宁静的夜色……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不可思议的鸣沙山与月牙泉,却始终相处得那样和谐、相伴得那样自然、相爱得那样不可思议。如果把雄浑苍茫的鸣沙山看作男子,那么清清亮亮的月牙泉就是貌若天仙的女子了。鸣沙山精心呵护着月牙泉这个美丽的妻子,清纯少女般的月牙泉则深情依偎在鸣沙山宽阔的胸怀里,多少年来,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恩恩爱爱,情真意笃,相拥相亲,让你理解什么叫做永不分离,什么才是至死不渝。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如此,则山有情,水有意,风也变得心有灵犀。那风,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哟,轻轻地从月牙泉水面拂过,似在打探泉的消息,它们就在山底汇聚,窃窃私语,然后或徐或急地飘向沙坡,那岂不是在为山与泉之间传递一种爱的声音吗。在茫茫沙漠中,爱情感动着风,而风更滋润着爱情。那鸣沙山的鸣叫,又何尚不是丝竹之声,响彻的便是至纯至真的爱之奏鸣了。
    所以,千万年来,多少次沙体下倾,沙山始终不变;沙体无数次流动,月牙泉始终未被淹没。他们始终如一,是他们相爱中各自保持自己的独有?还是他们的爱情感动了上帝?这,只有只有沙知道,只有泉知道,风知道。这就是他们的秘密。
    于是,那些神话与传说就显得那么的累赘和蛇足。
    传说,月牙泉畔神庙多,每逢庙会,都要唱戏敬神。有一年正月十五闹社火,泉畔社火队云集,锣鼓喧天。惊动了瀚海沙漠中的黄龙太子。黄龙太子难耐寂寞,愉跑出来看杜火。看到精彩处,激动得大声叫好。霎时飞沙倾泄,一座沙山平地而起,将所有的人全压在黄沙下面。从此,月牙泉前后都有了沙山。山底下的无数冤魂,便经常敲锣打鼓,诉说他们的不幸遭遇。据当地人的另一说法,晚上在鸣沙山可以听到沙场征战的声音,那是古代将士阴魂不屈,从沙山底传出厮杀呐喊声。相传,唐代女将樊梨花西征时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可是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埋没。曾有诗写道“雾里辕门似有痕,相传四十八营屯,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还传说,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没有鸣沙山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善良的白云仙子路过这里,伤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这便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白云仙子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嫦娥,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晓后,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
    我不想揣测这传说到底谁真谁假,只愿意享受那沙鸣滑过耳边的一刻,只愿意享受山泉形影相随的那一幕,这便是爱的表白,爱的宣言,这是世间最动听的音乐,这是世间最美丽的搭配。所有的神话传说,在这里都是大煞风景的败笔。鸣沙山和月牙泉,不需要这种无聊的神话无助的传说,有他们深情投入的一怀一抱,就已足够,他们构成了世间的最美。
    鸣沙山,无法释怀的奇;月牙泉,梦一般的谜。
    凡到过敦煌的人,没有人能抵御得住鸣沙山的诱惑。愿死后把自己的一半葬在鸣沙山上的三毛,在这里留下了最美的文章;一直在文化中苦苦旅行的余秋雨在这里驻足凝思。他们都是不落俗套地看到了这里风景的真面目,体会到了山水间的真性情。余秋雨在他的《沙原隐泉》一文中写到“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景,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这便是荒漠中山水搭配产生的神韵,这是对司空见惯的大漠一景的绝妙诠释。游鸣沙山需要一颗散散淡淡的心,用散淡透明的心情走过鸣沙山,鸣沙山会告诉你什么叫坚强,月牙泉会告诉你什么叫柔情。
    在铺陈这则文字的时候,曾一度为它的标题犯难。鸣沙山与月牙泉,一个“与”字或一个“和”字牵连,显得生硬又落了约定俗成的框框,以“爱”字替代,怕又对不起痴痴的月牙清泉,念及挥之不去的鸣沙山上徐徐拂面的清风,那些偷偷钻进衣袋的色彩斑斓的细沙,忽然想到,鸣沙山与月牙泉的千古恋情,似可用另一句关于风与沙的歌词来类比: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永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