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男人”犯太岁,行走江湖小心喽

 指间飞歌 2016-11-04

“中老男人”犯太岁,行走江湖小心喽

电影《驴得水》热映,不少观众叫好,“讽刺已经超过《围城》”“文艺小骚货搅动人心”,但专栏作者朱白却泼了一瓢冷水。

前不久,某男性大V发微博说:“作为一个有点儿阅历、有点儿经济基础的老男人,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除非是不想,否则真心没啥泡不上的普通漂亮妞儿,或者说睡上也行。您真别不信,这是真心话。所有的套路早已写好,早就娴熟到本能反应的程度。”

这话迅速引来满屏的嘲讽,@爱gogoing说:“有几点您说得不错,的确你们这帮有点钱的老男人容易睡到一些没脑子的有脸蛋没下限的姑娘,而你所说的聪明漂亮独立有内涵的姑娘,也是看不上您这膨胀的啤酒肚高耸的发际线脸上的褶子里全是油和满脑子世俗念头的中年老师傅的。”女作家李舒海写了一篇《我国老男人的迷之自信是如何产生的?》文中讲了风度翩翩的民国教授吴宓追女人失败的故事,最后写道:“即使你是吴宓先生,如果没有一颗真诚而专一的心,如果没有投入感情,仅仅依靠中年老男人混迹江湖的那一点点所谓‘糊涂油蒙了心’的聪明,恐怕是没办法成功的。要知道,感情的基础本就是从精神到肉体的相互尊重,连这前提都没有,自诩‘有点阅历、有点经济基础’就可睡遍‘普通漂亮姑娘’,这不仅仅是龌龊,这简直是无知。”

那“中年男人”该怎么自省呢?向来“好为人师”的时评人士李方总结出一些中年的禁忌来:“第一条,不要谈性;第二条:不要回忆;第三条:不要自拍;第四条:不要议论别人。”似乎说得在理,可网友@扫舍却嘟哝了一句:“最近中年人是热话题,尤其是中年男人。其实猥琐嘚瑟的中年人讨厌,一本正经告诫别人中年几忌,应该如何做中年人的也讨厌。好为人师,特别自信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真心挺傻的。”

要在中国做好“中年男人”,不要说高调浅薄的人难,就是一些低调文雅的人也难。近日,某作家接受跪拜收徒,吃瓜群众却觉得“你这中老年男人太让人失望”。该作家遂以“我是江湖”点题并行文,昭告天下人:“民间私学,私相授受,行个跪拜礼,是仪式,是良俗,是对学问的尊重。两厢情愿,碍不着天下人的权利。所谓自由,这才是自由。”

但一些网友显然不赞同跪拜礼,@危小生尤为刻薄:“扯什么江湖道义,无非是拉帮结派。说什么子承父业,不过是私藏相授。批判的时候,一切都是糟粕;自用的时候,历史的裹脚布能扯八丈长。古时师父招个徒弟等于招个儿子,还要他披麻戴孝呢。你跪来的,也要别人跪来学?你用一头猪换了个老婆,难道你嫁女儿也要拿她换一头猪?”@己走更洞悉要害:“提到江湖,我想到的除了侠气之类遥远但美好的词汇,还有狭隘、冤冤相报、无视法律等不那么美好的词汇……江湖真有那么美好?……于我个人而言,我当然会有自己的朋友圈,但我宁愿开放自己而非构建封闭小团体,我当然相信同门在学业上的帮助力量,但若把‘师叔是答辩组长,他绝不会难为你’的潜规则作为江湖道义加以炫耀,则是LOW得不能再LOW的行为。”

支持作家的也不乏人。@一个老师傅很不解:“当年金庸拜师聂卫平不也要三跪九叩吗?各人有各人的江湖,只管看他的作品好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闻松V说得最到位:“我们在弘扬现代人格平等的价值观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私学及传统师徒关系在教育中的特殊性。我是学美术出身,也研究过传统木版画,知道作为手艺活及师徒传授,与现代课堂上的传授其实并不完全一样。以我从教多年经验来看,尊师重教已成为口号,教育管理部门及莘莘学子视教师为打工仔,教师也毫无自豪感和责任心,仅仅是教学为工作而已。在这种教学劳务关系下,奢谈人格平等和学术自由岂非空中楼阁?当下,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步萎缩或消亡,它们依靠人的私授才能得到精髓……这种跪拜礼仪与其说是奴性和专制使然,不如说是想让其弟子通过跪拜对其传授的知识产生敬畏之感而已,不必夸大这种形式的影响力及负面意义。”

看来,做人难,做中年男人难,做有名的中年男人更是难上加难。鲍勃·迪伦有句歌词:“H ow m anyroads m ust a m anw alkdow nBefore youcall him a m an”(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还是用他的另一句歌词结尾吧———“T heansw er is blow ingin the w ind”(答案在风中飘)

其他看点———

@耳帝说:“感觉要被费玉清圈粉了,歌手赋予作品新意不难,但每次角度都那么刁钻又一言难尽却不易,上次的《香水有毒》还是绿奴之声,这次《隐形的翅膀》就有种机场大师、开复语录、桃李满天下的校长祝福女同学前程似锦的气质。明明同种腔调,怎么形象相差这么大?一想,这就是人生导师的里外两面啊,更要粉上了。”

电影《驴得水》热映,不少观众叫好,“讽刺已经超过《围城》”“文艺小骚货搅动人心”,但专栏作者朱白却泼了一瓢冷水:“这是一部不及格的电影作品……有人说这本来就是从话剧改编而来的,所以拍成电影有点话剧风格不奇怪,至于话剧化的密集台词和面部肌肉都跟着颤动的讲话方式就更值得原谅了。事实不是这样的,不管你是谁改编过来的,都得有最后这个艺术形式的基本审美和形式感……正如有些从小说改编过来的电影,在导演不知道如何将小说里的意境用电影镜头表达出来时总是要加上一些旁白一样,不合适的艺术形式、违背基本规格的事情还是会被嘲笑。”

军事作家@科罗廖夫反映:“好久没在哈尔滨火车站坐火车了。由于刚从广州回来,所以进了哈尔滨站以后感觉很不适应,站前乱得像叙利亚战场,地面砖高低不平,能把人绊倒。进站查验车票和身份证,服务员大爷绝不伸手,你需要把车票送到这位大爷手里。卫生间地面上居然有尿碱,候车室到处肮脏。这还是号称远东第二大都市的哈尔滨么?我作为一个黑龙江人都感到脸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