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了,哪些退烧药安全,效果好?

 茂林之家 2016-11-04

一、正确认识发热

发烧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特别在季节更替时容易出现发热。其实发烧不是病,是身体潜在问题引起的症状。发热也不一定是坏事儿。除了超高热会对脑子和其他重要脏器产生严重的影响,通常的发热不会烧坏脑子、烧出肺炎。

体温高热、持续不退,意味着感染或者炎症反应严重,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找对引起发热的原因和病灶,对因治疗,才是有效控制体温的最佳手段。有些孩子发热反复,有些家长会认为是病情反复了,其实是炎症反应没有好,退热药将炎症暂时控制住了,而非反复。但是,如果低热时间比较长,大于1-2周,需要看医生。

二、发热时去医院的注意事项

家长如果带孩子就医,不要给医生提供流水账式的信息,而应该提供有效的病情记录,有利于医生对于发热的诊断。家长需要向医生提供正确的信息,如:发烧时有没有其它伴随症状; 症状出现的顺序;热程(即发热的时间,按小时计算); 热峰(24小时内,最高温有几次);发热前是否去过外地、国外旅游;有无接触到传染病疫情;是否就诊过、是否吃过药等。

发烧是否立即上医院?这个不仅仅取决于体温的高低,还要看年龄、疾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要先吃上退热剂再去医院。任何年龄孩子发热伴有精神差、脸色不好的要立即就诊。血象具有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单单通过血象就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需要结合其它症状和指标。

三、什么情况下吃退烧药

孩子发热时,一般不主张积极退热。发热应视为对小儿免疫力的锻炼。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需要治疗。更多是缓解和发热相伴随的症状。

吃退烧药并不能使高温降到正常,只能让孩子感觉舒服些。发热时给予退烧药,可能将体温完全降到正常,也可能只降低到38°C左右。有些情况下感染严重、炎症反应厉害,可能体温仅下降一点点或者根本没有作用。一般来说,体温降到38.5°C 以下就可以接受。热性惊厥的孩子体温大于38°C,降温是治标不治本的,退热药并不能预防或者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

四、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降温的方法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选择药物降温时,美国儿科协会推荐儿童的安全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选择38.5°C作为给予退热剂起点是最常见的。退热过程中,建议2种退热剂交替使用。每次使用退热剂要间隔4-6小时。如持续大于39°C,原则上不能在4小时内重复用退热剂,只能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五、物理降温的方法

如果孩子持续发热,在两次服用退烧药之间,都应使用物理降温。要注意:所有的方法是以孩子舒适为前提的,为了降温让孩子增加不适是不对的。建议给发热的患儿多饮水、少穿衣服、少包裹。

六、不推荐哪些物理降温方法

儿科医生在工作时间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家长们也会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降温方法,相互交流、相互分享。推荐:打包降温、温湿敷、温水擦浴、控制室温在24°C都有利于孩子降温;不推荐:酒精擦浴(不推荐)、退热贴(冰爽贴)和冰袋(不推荐)。要注意孩子身体禁冷部位:前胸腹部、颈部、手足心,如果冷刺激这些部位,会引起不良反应。体温上升期间,孩子手脚冰凉、发花,家长应搓手心、脚、温水洗泡脚、暖水袋;体温下降期间,孩子全身燥热、手足发热、出汗,家长应让孩子多饮水同时配合全身物理降温。

关注微信公众号【熊猫儿童健康】,回复“发烧”,获取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医疗副总监王雷主任专家课堂《秋季宝宝发热如何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