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湖北争抢一句古语,其实两省都够资格

 gs老张 2016-11-05

[摘要]在春秋战国时期,鄂湘两省均是楚国的地盘,而两省“争”的这句名言,就与楚国有关。就是那句非常著名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人口5817万,辖12地级市,1州,外直管3(县级)市和1林区,省会武汉。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783万,辖13地级市,1州,省会长沙。

在春秋战国时期,鄂湘两省均是楚国的地盘,而两省“争”的这句名言,就与楚国有关。就是那句非常著名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湖南湖北争抢一句古语,其实两省都够资格

晚清,特别是近代以来,湖南牛人辈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晚清的曾国藩、左宗棠、魏源、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郭松嵩、谭嗣同、,民国的黄兴、蔡锷、宋教仁。而新时代的伟大人物,如拯救中国的那位老人家,刘,陶二同志。

10大帅中,三个湖南人,彭、贺、罗。10大将中,湖南占了六个:粟、黄、肖、陈、许、谭。57名上将,湖南占了十九。以及非常多的中将、少将,很多为新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可以说,一部湖南史就是半个中国史,现在的中国从哪个方面讲,都离不开湖南人的巨大影响。因为湖南牛人太多,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就觉得“惟楚有才”指的是湖南。说湖南人才辈出。

但听到这么说后,湖北表示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个“惟”字并不是具有排他性的“唯一”的“唯”,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助词。而且,这个楚并不是单独指湖南。“惟楚有才”这个典故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上就有,就是那句著名成语——楚才晋用。

湖南湖北争抢一句古语,其实两省都够资格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在春秋战国,楚国的主要地域在湖北,国都郢就是现在的江陵。湖南真正得到开发,是在南北朝以后,特别是五代十国时,马殷在以湖南为中心的西南建立楚国,把湖南推上发展的快车道。

湖北认为本省的名人同样星光灿烂,仅新时期人物,就非常非常的多。如董老,前李主 席,10大帅,最特殊的那一个——林。10大将中,湖北两个:徐、王。57名上将中,湖北14个。177中将中,湖北32个。

两省为了“争夺”这句名言,都有各自的理由,也都非常充分。而站在两省外的观点,更多的认为“惟楚有材”,并不是专指哪个省更有材,“楚”是泛指古代的楚国地界,包括鄂湘两省在内,也包括其他的原楚国区域。

湖南湖北争抢一句古语,其实两省都够资格

这句话是清朝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湖南岳麓书院迎来一位新山长,名叫袁名矅,湖南宁乡人。袁名矅博学多才,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袁名矅上任后,书院人员请新山长给书院题个联。袁名矅出了上联:惟楚有才,让众弟子们对下联。这时,有个明经张中阶对出下联:于斯为盛。袁山长觉得对的好,就让人把这两句并为一联,悬于门前。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说的是岳麓书院,大致意思是楚国人才辈出,但人才最多的还是岳麓书院。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句话可以说是一句“招生广告”,告诉人们,岳麓书院的教育非常成功,想成为栋梁,可以来岳麓书院学习深造。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于斯为盛”出自《伦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而“惟楚有材”这句话,早在明朝就出名了,当时悬在湖广贡院的牌楼上。现在,湖北、湖南是两个省,但在明朝,他们却是一家,称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直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将湖广进行分治,洞庭湖以北设湖北布政使司,洞庭湖以下设湖南布政使司,才分为两个省。

湖南湖北争抢一句古语,其实两省都够资格

从历史、地理,以及文化来看,湖北、湖南都是一家人,都是“楚”人。两省都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可以理解成:包括湖北、湖南的楚国大地上的人材辈出,但纵观历史来看,还是近现代出的人材最盛。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