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 | 论文外审意见,修改比拒稿还痛苦

 路过UUSee 2016-11-05

对于论文,如果编辑拒稿了,我们可以挑选审稿人的建议适当修改,直接改投其它期刊即可。确实,天下期刊如此之多,尝试三两次肯定会被录用的。然而,编辑和审稿人觉得论文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吸引人的,但是,提出一大堆要求,让补充这个实验,补充那个实验,而这些实验的难度均不是一般般,因而,还真是痛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不修改,太可惜了,80%的发表可能,不能放弃。特别是如果不修改,编辑更有可能会觉得作者“心虚”,留下一个不良印象。如果修改,难度如前面所言,不容易呀,基本上没有可能完全实现审稿人提出的要求。当然,就我的这一篇论文,还是继续在努力的,约好了朋友明天在卧龙岗大学做一个实验,下一个礼拜,再到新南威尔士大学做另一个实验。两个实验下来,虽然肯定不能够完全达到审稿人的要求,但希望审稿人能看到我们的努力。

说道论文修改,昨天正好和一个朋友聊到我自己的经验。苦于上面这篇论文难于修改,把以往经验总结一下,或许能够给自己带来一点帮助。当然,下面的这些经验仅限于需要“大修”的论文

第一种方式,每一天回答一个问题。对于绝大部分论文,如果有两个审稿人,修改意见可能会有20条左右。如果每一天修改一条,基本上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把所有的困难进行分解,然后一条一条地去克服困难。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把容易的问题先回答了,而困难的问题留在最后。由于每一天都会过一遍这些问题,或许某一天来了灵感,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花时间会很多,每天都占用一点时间,每天都想同一个问题,有时候自己都会觉得腻味。

第二种方式,先放置半个月,然后动笔修改。这是很多人采用的方法。我在某次国际会议期间,和领域内最好的一起期刊主编聊天。当时,他说道一个问题,如果他要求一个作者对论文进行大修改,如果作者不到一个礼拜就返回的话,很有可能会直接拒稿。因为,他认为作者可能没有认真对待审稿人的修改建议。也因此,有一些作者见到审稿建议后,先看一眼,花半个月时间思考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等问题都想得差不多了,才对论文进行修改。这样也符合编辑的“心里诉求”。

第三种方式,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能够集中精力把里面最困难的问题解决掉,其它问题就不再是问题。然而,这种方式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就是在想核心问题时,不见得一时半会能够解决。如果拖一天没有解决,拖两天没有解决,可能快到修改稿返回规定日期,还没有动手去整理回答意见。如果在最好期限内,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再去回答其他小问题时,又有可能遇到新的难题。最终,可能自己都没有时间多看几遍修改建议回答说明。

第四种方式,把所有问题分担给每一个共同作者。一篇论文如果有6个作者,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地方。如果一篇论文有20个问题,分给每一位作者也就只有4个问题了。到最后,只需要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就能够完成论文修改了。这种方法看上去是比较好的,体现了每一个作者的贡献。但是,缺点是每一个作者不见得都齐心,很多人认为,论文的修改,其主要工作一定是论文的执笔者,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如果有人一阵子很忙,虽然他答应帮助回答,但是迟迟给不回复,可能会耽误大家很多时间。另外,对于特别困难的问题,有些作者会打退堂鼓,反而,影响自己的信息。

……

学术生活,就是痛并快乐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