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向经典致敬》所想到的

 四路口 2016-11-0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这是《三国演义》开始时的赋诗。也成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只要是看过该小说或看过该电视连续剧的,都应该对该诗词有感觉印象的。那么我们现在讨论一下子,该词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意义呢?甚至将它扩大到原创小说:东汉末年,皇帝幼弱,于是外戚与宦官为争夺权力而明争暗斗,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于是各地军阀蜂起,相互攻伐吞併,造成了持续的动荡战火,给底层的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曹操的《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即为当时情状的真实写照。在大大小小诸多封建割据政权的拼杀争斗中,大家都将人性的卑劣与亢奋、虚伪与仁义、狡诈与愚蠢、残酷与单纯演义得是淋漓尽致,因为在那样一场你死我活的动乱年代,没有谁是幸存者,每个人都成了胜王败寇大淘汰中的一分子,谁都不能不为这种混乱的浊流所裹挟,谁都不能不为自己的生存而竭尽全力。这里边没有理性,只有动物界的赤裸裸的优胜劣汰,辅之以万物之灵人最高妙的阴谋诡计,就愈发显示出生物大争斗中的残酷与复杂。“谈笑中,强虏灰飞烟灭。”好个豪迈与潇洒!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又包含着多少血泪与痛苦啊!时代不幸诗人幸。此时我们真不知道这到底是人类的悲哀还是文学的悲哀。施耐庵也好,那么多的文学爱好者也好,大家不是从这一切事实现象之后看到人性之卑劣,从不想到如何用什么样办法去阻止它的发生,却将它看作煞是一场好戏,看作是渔樵笑谈中的故事话题!中国历史之所以处于永远无休止的新旧王朝的轮回之中,不就是这种浑浑噩噩、没有是非评判的文学梦境作怪造成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