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御风而行叮当猫 2016-11-06

    《西方思想史》课程复习大纲

    (20102009级)

    第一章 西方政治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思想家简介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杰出人物简介:

    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安提丰、德谟克里特、、芝诺、克吕西波、色诺芬、李维、塔西陀、希罗多德、安提斯泰尼、第欧根尼、普

    鲁塔克、,潘尼提乌、波塞东、卢克莱修、西、修昔底德、塞内卡、爱比克西

    泰德、奥勒留、等等。

    柏拉图: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原名阿里斯托勒斯。柏拉图之名据说是体育老师给他取的,意思是“宽阔”(指柏拉图强壮的体格)。柏拉图一生著述很多,其最经典的作品是《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等。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阿卡德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很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据说,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经院哲学的兴起:(名词解释,需略作加工改写)

    中古时期,在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官方哲学是经院哲学,因其产生于天主教会办的学院(经院)里,故而得名。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神学思想,基本任务是以形式逻辑来进一步论证基督教教义和信条使之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更好地为教会的神权政治服务。经院哲学不研究自然和社会现实,轻视经验,反对实践,因而完全脱离实际,极其空洞和烦琐,所以又称烦琐哲学。正是由于经院哲学不研究自然和现世的问题,所以,经院哲学往往误入歧途:

    “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一个在经院哲学界争论颇为激烈的话题,但毫无现实意义。)

    经院哲学经常讨论的另一个话题是“上帝万能”,经院哲学家们不厌其烦地试图对此加以论证。这又引来了另一个反论:“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有关上帝万能的思辨论题,反映了基督教教义的内在矛盾。)

    “自然法”思想的传承:

    虽然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黑暗时期”,但中世纪时期并非对西方政治学毫无贡献。虽然共和、民主的观念在中世纪销声匿迹,但法治思想却在经院哲学的外衣下以自然法思想的名义得到传承。中世纪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后经院主义哲学费尔南多都对自然法思想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并最终使古老的自然法思想走出经院哲学的樊笼,为现世世界法治观念的再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二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 / 17

1/17页

    一、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简答题,需作适当发挥)

    (Francesco Petrarca, 1304 -1374)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和人文主义的奠基者。

    彼特拉克不仅创作人文主义诗歌、史作,而且广泛搜集古典著作,考察古代遗址,开复希腊罗马文化风气之先。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他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本人的创作,都发生了影响。

    彼特拉克虽然信奉基督教并在后来长期在基督教教会任职,但他却对非基督教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和政治思想深感兴趣,这使他实际上在思想观念成为了基督教文化的叛逆者。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的研究,使他相信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而中世纪由基督教所主导的文明对人性的压抑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

    文艺复兴得以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

    经济上的前提条件:经济上,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

    政治上的前提条件: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和宗教压迫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文化上的前提条件:在文化上,人文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人们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思想和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出的四个主要诉求:(单选题)

    (1)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桎梏;

    (2)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3)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4)拥护中央集权和世俗王权,反对封建割据,希望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文艺复兴涉及的主要人文和科学领域:

    文艺复兴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界、艺术界、音乐界、哲学界、建筑界、自然科学界、物理界、数学界、医学界和生物界。

    其中艺术界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乔托:《逃亡埃及》、《犹大之吻》,波提切利:《春》,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和壁画《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和壁画《雅典学院》,提香:《佩萨罗圣母》、《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查理五世骑马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了罗马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巨幅屋顶壁画、雕塑作品有《大卫像》、《摩西像》和《垂死的奴隶》。其中,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时艺坛三杰。

    二、宗教改革:

    基督教兴起的背景简介:(单选题)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是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一种宗教。基督教兴起之后,逐渐流传到罗马帝国。基督教兴起之时正值罗马帝国末期。

    原始基督教社团自认为是犹太教内部的一个支派,他们参加犹太教的一切活动,一起在会堂里过宗教生活。从宗教上说,他们是犹太教徒;从民族上说,他们是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犹太人。他们身受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多次发动起义。

     2 / 17

2/17页

    在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徒被当作异教徒而遭到迫害。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方式包括:以各种骇人听闻的方式处死信徒、焚毁基督教教堂、烧毁经书、禁止宗教集会、逮捕神职人员。但罗马帝国政府的残酷迫害未能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甚至连戴克里先皇帝的妻子也信奉了基督教。罗马当局由于迫害政策未取得成效,同时统治者中有许多人了解到基督徒是顺民,应把基督徒与犹太人区别开,认识到基督教对帝国统治有益无害,故又对它采取了宽容与怀柔政策,变反对、迫害、镇压为保护、利用、控制。故基督教在长达两个多世纪中就发展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基督教兴起之初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紧张关系的缘由:从罗马帝国的角度看,罗马帝国最初信奉传统的氏族、家庭的神祗,将外来的基督教视为异教,对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传播采取镇压的手段。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传入会否定罗马神,打破罗马氏族、家庭的神权统治,又加上犹太人基督徒本来就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随着基督教组织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引起基督徒与当地人的种种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威胁罗马帝国的统治。

    罗马帝国后期对基督教采取宽容政策的原因:公元311年,罗马帝国西部地区领袖为利用基督教为其统治服务,与东部地区领袖联合发布,准许基督教徒信教自由,不受歧视。这道敕令是基督教史上的里程碑,君士坦丁本人也改信基督教。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又共同颁布著名的,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从

    此基督教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到最后,成为整个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宗教专制制度的形成:

    教会的主宰地位:在基督教的正统地位在罗马帝国后期的欧洲得到确认以后,基督教的教权开始得到扩张,到中世纪,基督教在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统领了哲学、政治、法学,并主宰了整个欧洲社会人们的生活和信仰;教权的膨胀甚至还挤压了世俗王权和皇权的地位,迫使世俗的王权和皇权让位于教会的神权,使其处于附庸的地位。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长达一千多年。

    教会的清规戒律:教会的清规戒律对人性压抑、精神统治,使人们苦不堪言,宗教反叛思想由此而生。

    教会对“异端”的镇压: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上,一直不断出现一些敢于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宗教异端”(如1213世纪法国南部出现的“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司运动”),他们的影响逐渐后来扩散到新兴的城市,对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产生了影响。

    有关西方宗教改革的两种说法:(填空题)

    一种说法以历史学家威尔?杜兰为代表。他认为,欧洲的宗教改革始于14世纪英国神学家约翰?威克利夫(1320-1384)所推动的宗教改革。经由15世纪捷克的约翰?胡司(1369-1415年)的宗教改革,再到16世纪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和瑞士的让?加尔文所发起的宗教改革达到顶点,总共延续了200多年。

    另一种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的说法是,宗教改革始于公元1517年德意志莱比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题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通称《九十五条论纲》)的檄文为起点,并在瑞士得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响应。后经几场宗教战争最终导致宗教宽容政策在欧洲各国普遍得到认可。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宗教改革结束的标志。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单选题)

    (1)否定天主教会的特权: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不仅攻击教士的腐化堕落、教会的奢侈腐败,甚至直接抨击罗马教廷主导下的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还要求建立与资本主

     3 / 17

3/17页

    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由于马丁 路德否定教皇干涉世俗政权的权力,因此得到了德意志许多诸侯支持。

    (2)提出“因信称义”说:

    路德的“因信称义”说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在教会所做的礼拜和善功,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只有凭借对上帝的“信”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每个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路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因信称义”说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只承认圣经具有最高的权威,信徒可以借助圣经的指引直接与上帝相遇,接受上帝的启示而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所把持的释经权。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的摒弃之列。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填空题)

    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 1564):法国人,神学家。1535年为躲避在法国遭受的宗教迫害,逃到瑞士,1536年发表《基督教原理》一书,深受瑞士民众的推崇。此后,一直在瑞士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他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在他提出的“预定论”中。

    与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一样,加尔文的“预定论”也强调信徒只能因其信仰而得救,而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但加尔文的“预定论”认为,人因其与生俱来的 “原罪” 而无以自拔,拯救只能来自上帝的义。人之称义必需经过信仰上帝和基督,称义的内涵是上帝施于人的“救恩”。上帝在创世时便选择一部分人为施恩对象,这部分人被称为“选民”,否则就是“弃民”。“选民” 与“弃民”的标志就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加尔文的“预定论”受到正处于地位上升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

    由宗教改革所导致的欧洲宗教战争:(简答题:需略作加工和发挥)

    旧教和新教的矛盾:自从欧洲出现基督教新教与旧教的分化以来,宗教战争几百年来就一直层出不穷。直接最近几年前,北爱尔兰还在进行以新教旧教冲突为标志的内战。

    但对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而言,最为重要的宗教战争是16181648年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波及当时欧洲几乎所有国家。这场战争虽然同时具有“王位继承战争”、“霸权争夺战争”和“宗教战争”的三重性质,但它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迫使当时的欧洲大国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教派平等观念的确立);经过三十年的大绞杀,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版图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各国都意识到没有任何一方有能力统治整个欧洲了;三十年战争使所有国家都不得不承认和接受“宗教宽容”思想,各教派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使各教派之间的“和平”在欧洲实现。

    三,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概述:

    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为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学术界有人认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

    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

    伏尔泰:(名词解释,需略作压缩和整理)

    (Voltaire1694-1778):伏尔泰原名弗朗瓦,马利?阿鲁埃(Francois-Marie Arouet)是启蒙运动最早的思想家之一。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不仅著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伏尔泰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是他的《哲学书简》(又译为《哲学通信》),该书被认为是“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4 / 17

4/17页

    1717年伏尔泰写了一首诗《幼主》,涉及到摄政王并预言“法国将要死亡”。517日,伏尔泰遭到逮捕并被关进了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1721年他的史诗《亨利亚特》也完成了。这部史诗意在于揭露宗教狂热的罪恶。1726年由于贵族的陷害,他被迫流亡到英国,这也是他一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英国流亡期间,他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对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政治学理论有深刻的研究。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十分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认为最理想的制度就是像英国那样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作为一个出身贵族阶级的思想家,他对下层平民抱有一种鄙视的态度,认为他们是没有理智和智慧的低贱者,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百科全书派:(名词解释,人名中的英文缩定可省略)

    百科全书派是启蒙运动运动时期在法国形成的一个反对专制主义的重要学术派别。在编纂《百科全书》(全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个派别成了启蒙运动的核心力量。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几乎都参加到了这部著作的编纂工作。参加撰稿的有140多人,他们的哲学观点不一、宗教信仰不一,甚至政治价值观也有较大差异:主要包括了共和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除主编D狄德罗之外,J达朗贝尔、CA尔维修、PHD霍尔巴赫、CLD孟德斯鸠、F魁奈、ARJ杜尔哥、伏尔泰、JJ卢梭和GLL比丰等人都曾经应邀参与了这部著作的编写工作。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思想观念上的区别和联系:(论述题,内容可适当精减压缩)

     反对封建主义:从反封建方面说,文艺复兴运动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要求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政体,以便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进一步提出政治权利上的要求,主张建立政治上共和宪政体制(君主立宪制、贵族共和制或民主共和制)和经济上资本主义制度。文艺复兴时代的反封建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启蒙运动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反对教会专制: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还只能以比较隐讳的方式来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腐败、堕落以及天主教教会制度的不合理的话,在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那里,随着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许多不合理的观念就受到了更为公开和直接的批驳。在启蒙运动时期,天主教会的专制受到了更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因此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倡导人文主义: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上说,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倡导的是人们应该从宗教道德的禁欲主义中得到人性的释放和个性解放,反对宗教迫害,执着尘世,面向现实。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则进一步将人文主义推向更高的层次:它不仅要求个性解放,更提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精神自由。这是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展开,而启蒙运动主要在政治学和法学领域展开的重要原因

     崇尚自由、平等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对人们还相当陌生,人们通常还不能理直气壮地以这些观念为武器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到了启蒙运动时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提倡“自由、平等”等政治原则方面来。由于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因此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限于文学家。而更多地由政治学理论家负起启蒙的重任。在启蒙思想家们看来,封建专制制度扼杀自由思想,造成阶级压迫、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文化经济上的落后。因此,他们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参与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对美国革

     5 / 17

5/1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