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混成章第二十五

 向死而生hl265w 2016-11-06

混成章第二十五

恭闻大道之实际。祖万物而不祖。宗万物而不宗。五太之先。不古不今。三才之后。非先非后。其实际之妙。若言无。却又无而不无。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妙有自然之机实未尝无也。若言有。又未尝见其有。空空洞洞。不有朕兆之可观。浑浑沦沦。未见象状之可指。辅万物之自然。其自然之隐妙。可以神会。实不可以言传也。立天地之大本。其大本之实理。可知其有。不可见其有也。是故乾坤内外。大主宰。大体用。造物化物者道也。大千法界。大圆满。大本根。无欠无余者道也。人能以我身中不无不有之真机。合大道不无不有之实理。则无中自然得不空之空。有中自然见不色之色。到此天地。空色两忘。我与大道无间矣。

经言总是先天后天。无所往而非自然之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此章是发无极太极之奥。示大道自然之妙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物者。无极太极。极至之理也。虽以物字假名。实非有块然之物。就其无中之理。不得不以物字言之。此物先物即道。在物即理。在心即性。分而言之。纷纷纭纭无不是此物也。合而言之。万法归一无不是此物也。是故混合有无之机。浑同色空之妙。体存于无极之中。应恋于五太之始。混成之玅。生于先天先地之先也。故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极与太极。亦无两物。无极即是太极。太极即是无极。假使有无极而无太极。则物之实理。沦于空寂。天地人物。亦不能有化生之妙。假使有太极而无无极。则物之实理。又滞于有象。阴阳造化。亦不能有变迁之妙。细推无极而太极。太极虽有阴阳之象。然阴阳有象。而太极实非有象也。无极虽是空寂之理。理有空寂。而无极实非空寂也。是以知无极。即是太极妙无之理也。太极即是无极妙有之理也。生生化化。混成一体。先有此物。然后纔有五太。五太者。有理未有气。谓之太易。有气未有形。谓之太初。有形未有质。谓之太始。有质未有体。谓之太素。理气形质体用完具。谓之太极。积炁鸿蒙。涬莫测。其炁浩瀚。其体穹隆。其运如车毂。其速如弩矢。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大道遁天而左旋。日月遁天而右转。一昼一夜。日之行过一度。月之行不及三度。以十九分度之。共行七个月。谓之一周天。此是太极图中阴阳运行之妙也。是故有太极。然后纔有天地。有天地。然后纔有万物。所以此物生于天地之先。是谓天地之根本。万物之枢纽也。修行者。果能从自性中。究竟五行不到之妙。父母未生之理。则混成之物。造化之微。自可得矣。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静而无声谓之寂。远而无象谓之廖。静而无声者。无音声可求。无影响可得之谓也。远而无象者。不见其始。不知其终之谓也。不见其始。不知其终者。广大悉备之妙也。无音声可求。无影响可得者。湛然清净之妙也。是故此物之妙。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而不有。非色相不见之有。无而不无。非断灭顽空之无。至微至妙。故曰寂兮廖兮。又且劫运不能推迁。阴阳不能变换。真常悠久。独立于天地之先。不坏不灭。常存于天地之后。所以天地改易而此物不有改易也。故曰独立不改。此物虽然不是阴阳。未尝不流行于阴阳之内。虽然无有动静。未尝不妙于动静之中。无处不有。无物不在。资生万物而不遗。运化众形而不匮。是故五行异其质。四时异其气。天地异其用。万物异其形。莫非此物之妙也。故曰周行而不殆。殆者。怠也。言此物成于阳。而无不阳。成于阴。而无不阴。贯通圆满。往来屈伸。皆有自然混成之妙。未尝有所怠也。天地间有无虚实。青黄碧绿。动植飞潜。一切万物。未尝不由此物而生。未尝不由此物而立。万物不得此物之妙。生生不能无穷。化化不能无己。所以造物化者此也。故曰可以为天下母。即如本经谓有名万物之母。即是此义。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混成之物。视之不可见。听之不能闻。搏之不可得。虽上文言独立。而不改其独立之妙。则又未始见其独立也。言周行而不殆。其周行之妙。则又未始见其周行也。以大言之。天下莫能载。以小言之。天下莫能破。远而莫测其远。近而莫测其近。有而莫测其有。无而莫测其无。内外一贯。难窥混成之机。上下圆通。难察感应之妙。真所谓神乎其神。妙乎其妙。欲求其名。吾不得而知。不得不就其与物终始之间。循环无端之妙。强字之曰道。道虽是强名之名。亦不能尽其道之妙也。所以又强名之曰大。大之名亦不能尽其妙。则又强名之曰逝。逝之名又不能尽其妙。则又强名之曰远。远之名又不能尽其妙。则又强名之曰返。强名而至于无穷无尽之极处。终亦不能尽其妙。总不如返而求其本始之根元。道之妙。自可得。物之理。自可明。不知其名者。道本无名。非不知也。虽然强名曰大。以大求之。广而无边。包罗法界。不有方所。大之实际。又不可得而强名矣。虽然强名曰逝。以逝求之。荡荡乎无所归。绳绳乎无所止。逝之实体。又不可得而强名矣。虽然强名曰远。以远求之。远而无穷。莫知其终。远之实际。又不可得而强名矣。大而逝。逝而远。远而返。求其本始根元。统有宗。会有元。道之名虽不可得。而道之实可得也。人当于此处。深切融会。则体用一元。内外一贯。混成之造化。未尝不在我性分之中矣。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道既为万物之根。故言道大。又言天大。地大。王亦大者何也。详究天地圣王。虽然都在大道之中。不能出大道之外。然天之高远。亦不为小矣。地之博厚。亦不为小矣。圣王之继天立极。亦不为小矣。高远者。未尝不是道。愽厚者。未尝不是道继天立极者。亦未尝不是道。继者。续也。继续天地大道。以治天下。立极是立人伦至理之极。以教天下。所以圣王尽天之道尽地之道。尽人之道。便是与道为一。天地王。同一其道。王岂不大乎。故曰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之德安静。种之则生五谷。掘之则得甘泉。劳之而不怨。有功而不恃。乘载万物。养育羣生。是皆安静之妙。人能体此安静之德。心无妄念。身不妄动。意不妄思。事不妄为。得真静之本体。所以圣王修无为无欲之道。民无不化。国无不治。正是效法地道安静之妙处也。故曰人法地。地之德轻清。穹隆而高明。湛寂而虚妙。所以三光常曜。四时顺序。地法天德。玄黄相抱。阴阳交泰。凡所以成万物之形。实万物质。皆是顺成乎天之变化。克全乎天之生育而已。故曰地法天。道者无形无名。无声无臭。至虚至妙。天地人物。都是道生。都是道成。所以天法道。天若不法道。阴阳亦不能升降。造化亦不能感应。所以流行于三才。变化于阖辟。立万物之性。复万物之命。终万物。而始万物者。皆是天法道之妙处也。故曰天法道。自然者。无假运用。无假作为。无一法可增。无一法可减。道生男女。男女有人伦自然之妙。道生万物。万物有羣分自然之妙。道生五行。五行有曲直从革自然之妙。月有自然之明。日有自然之照。故曰道法自然。此章发明大道自然之旨。人果能忘声色。齐空有。离名离相。去泰去奢。一性圆明。万缘放下。未有不得自然之妙。与道合真。道即在我性分之中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