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章第六十八 恭闻天道不争。而万物自化。圣人不争。而万民自顺。是知因物付物。随物处物者。皆是无为而为感。物自无为而以为应也。所以能自弱者。乃所成其强。能惩忿者。乃所以全其勇。能自晦者。乃所以善其用。能自下者。乃所以服于众。推是道也。用之用兵对敌。则敌无不克。而国无不保也。用之修己治人。则身无不修。而人无不治也。建诸天地。而天地不悖。质诸圣人。而圣人不疑。不争之妙。无穷无尽。所以为此章之妙义也。 此章经旨。就用兵之道。以明人之处世。不可轻露浅躁。自取败亡。当以深沉自敛。韬光以自全也。 善为士者不武。 善之为言最会也。士将士也。武者。威勇也。为士者。身任阃外之重。三军之所视效。若先以威勇显露于外。则人人皆可以窥我之浅深。此不善为士者也。善为士者。敛其威而使人不见其威。藏其勇。而使人不知其勇。被服若儒雅。而胸中自有运用。不以武用武。乃为真能武。故曰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不但善为士者不武。又善战者不怒。两军对敌。不审察于步伐止齐。而轻出于怒。必有轻用其锋。而致败者。此不善战也。善战者。不以力屈人。而能以德屈人。待成列而后战。何尝用怒。而人自不能胜。不用自怒。而能用众人之怒。则不怒而怒。怒无不克矣。文中言。善战者不怒。是此义也。 善胜敌者不与。 不但善战者不怒。又善胜敌者不与。与犹示也。凡我之所谋。敌皆知之。凡我之所作。敌皆见之。浅而不密。疎而不谨。必不能胜敌也。善胜敌者。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间不能入。侦不能觇。动于无形。发于无声。若不胜而实必胜。敌终不知其胜也。文中言善胜敌者不与。盖如此义。 善用人者为之下。 不但善胜敌者不与。又善用人者为之下。用人而我先有上人之心。自高其智。则有智者。不肯效于我。自多其能。则有能者。不肯进于我。是为不善用人也。善用人者。不自有其智。以智下人。则人之智。皆我之智也。不自多其能。以能下人。则人之能皆我之能也。使人人効智。人人进能。又何事不可就。何谋不可成。奚用我上人乎。文中言。善用人者为之下。其妙义。盖如此也。 是谓用人之力。 不争之德。不但具四德之妙义。又云是谓用人之力。看此经旨。又深入一步。亦是重明上四句之义。细想天下之用人者。惟知以尊大自高。不知以虚心自下。所以自高者。不得其人。自大者。不得其力。虽欲求用人。而多不为我用矣。惟不争之德。不自武。必能用人之武。不自怒。必能用人之怒。不与人。必能使人与我。不上人。必能使人乐効于我。用人之力。则我不劳。而事无不就。用人之力。则人力皆为我力。而用之不穷。文中言是谓用人之力。盖是此义。 是谓配天。古之极。 不争之德。不但能用人之力。又进而可以配天。古之极。天以无为。生成万物。雕刻众形。圣人以无为养万民。各安性情之正。无为即无争。天之所以为天。古圣人之全其至极之理。而为古之极者。皆是无争也。人能造到无争地位。则我之不争。与天之无为而成化者何异。与古圣之造其极。而无为为治者何殊。配天配古之极。不争之德。可谓至尊至贵。天下莫能及矣。修道之人。能会此义。深有味于不争。岂徒用兵宜然。修之身。用之世。无往而不当。以不争自克。无事而不当。以不争应人也。故此章借用兵以示诫。可见人不可以轻露浅躁。自取败亡也。 |
|
来自: 向死而生hl265w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