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泉港大学生的乡愁--浮粿

 玖玖家政 2016-11-06


原标题:吃不腻的浮粿



关于乡土印象,除了淳朴的民风,第二个闪入我脑海的便是泉港的浮粿。不敢说对于外来客这是最好吃的食物,但因为我是泉港人,浮粿于我便是珍馐也难媲美的美食。


浮粿,是由闽南音译而来。在闽南语中,“浮”的音是油炸的意思。可能译成普通话时,也的确是考虑到浮粿虽是油炸而来,但当它炸熟之后,便会浮在油上这个原因吧。“粿”在闽南话中是糕点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浮粿亦称“闽南炸糕”的原因。


浮粿的制作工艺,几乎是妈妈辈及以上都熟稔于心。先是瘦肉切丝并提前腌制好,再把卷心菜、胡萝卜和姜葱蒜切成细末,加上黏稠的粥,以及泉港当地的地瓜粉和水,制成一定稀稠度的浮粿团。这其中没有定量,每位妈妈做出的浮粿可能都不一样,全凭经验。泉港临海,渔民们养殖的海蛎更是泉港另一大绝美的鲜味,海蛎和瘦肉便是浮粿主要的馅。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最好是有一大锅热油,以传统的灶台最佳,然后用泉港几乎家家户户必备的炸浮粿的模具——巴掌般大的长柄的六角模具。油温八成热左右时,用勺子舀浮粿团至覆盖底面,然后放入适量的海蛎和瘦肉丝,再舀入浮粿团至整个模具被充满。此时,控制好油温,油温太高会使浮粿外焦而里生,太低则会导致浮粿油腻软塌,毫无酥软的口感可言。当金黄色的浮粿从模具上脱落浮于油上的时候,在灶台边等待的孩子便知道,不用三两分钟,美味就要伴着热气来袭了。


浮粿的整体口感,应是外酥里软。面对一个浮粿,还未动筷,它便像个通晓战术的将军,派出香味先来俘虏你的嗅觉。第一口下去,先咬掉其中一个酥酥的角,牙齿便先得到了满足;看到里面白白的海蛎,伴随着热气散发出来的鲜美之味又让鼻子享受了一番;再一口咬到海蛎和里面糯糯的浮粿团。那种美味给你的舌尖的享受,从胃到心,让人再难找到替代。吃浮粿的时候,可以就着一碟醋,酸酸香香的口感可以去油腻。


浮粿对美味的征服不仅仅是物理味觉和嗅觉。在泉港,每年春节或是在外的家人回家团聚,家里人便会以炸浮粿来欢迎亲人。这种约定俗成,对于不太擅长表达情感的泉港人,是对归家的亲人最好的爱意表达。因此,在吃下每一个浮粿的时候,心里和胃里都是暖暖的,眼里和嘴里都是乐乐的。浮粿,以它的特殊身份,在心理上征服了泉港人。


上大学离家之后,我把思家的情感都化成了对浮粿的怀念。思家的情绪上来之后,大街小巷地寻找家乡的味道。突然看到熟悉的“浮粿”二字,会迫不及待地进去品尝一番。若老板是泉港人,来上两句家乡话更好;若尝到嘴里不是熟悉的味道,那么那种失望不是泉港人又怎会懂。


此刻,在我心中对浮粿的印象,便是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忙活,其他人在客厅谈笑等待浮粿,直到香味弥漫整个家。


(作者系华侨大学2014级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