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 | 人参钩玄(一)

 为什么73 2016-11-07






《人参钩玄》连载

作者:林飏        图文:小九
小九先说

       继连载8次的《阿胶考证》后,今天开始为大家连载林飏医师的《人参钩玄》。

       小九喊你一起读人参钩玄,知药性升降,阅历史沉浮....


       国人服用人参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但是在先秦文献和西汉史书中尚未发现关于人参药用的确切记载。可考证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人参作为药物收入。


       在《神农本草经》中,人参被列为上品之一:“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从现存辑复的《神农本草经》看,该书并没有具体说明人参服用方法。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卒病论》记载了113个药方,其中有21方用到人参,这是首次对人参药用的明确记载。与后世用人参理念不同,具备典型对照意义的是,《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要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故而加之,茯苓四逆汤用之者,因其在汗下之后也。

 

       东汉以后的一千年间,人参虽充当药用,但作为“保健品”的身份更加显著。例如,苏东坡在一封向友人讨土特产的手札中称:“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


      直到元明,人参才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流传下来。今人耳熟能详的一味独参汤就肇始于这一时期。

 

       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自宋、元以后。金元医家李杲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李时珍也持此观点。近人多数情况下根深蒂固地认为:人参性味“甘温、微苦”,功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然而,判断人参功用与性味,一定不能脱离历史、地理概念和人参的炮制规律

 

       立体地看待人参药性从“甘寒”到“甘温微苦”的变迁,人参产地、人参概念、人参炮制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以后二者为著。


       明代以前的人参概念与现代野生山参纯货等同;清代人参系野山参与栽培人参混用,但推崇前者;现代人因野山参产量非常有限,对人参的体验基本是栽培品。因为不了解人参的历史、地理学因素,很多朋友对人参性味的疑惑就不足为奇了。

(未完待续....)

小九后说

        第一次听林老讲人参钩玄是在五方九如江南中心的吾舍, 这一堂课呈现在眼前的,不仅仅是一颗小小的人参,更是一部历史、一部生命历程。

        林老师的课,无论“二十年从医系列”还是“茶玄机”或是“采药寻真”,永远不仅仅学到知识,更能触发我们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和体悟,真正帮助我们打开与万物交流的那道“神”门。

         来,与小九一起追林老的《钩玄人参》连载吧!






 戳原文,人参粉还是红参片?你来选选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