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中金167亿收购中投证券,券商行业格局将要大变!

 黄肥虎 2016-11-08

'投资银行在线'是一个资本与项目对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围绕“早期投资、私募股权融资、项目并购退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如果您有靠谱的项目,请将商业计划书发送到: bp@pelist.com,垂询热线:400-882-0021。

投资银行在线导读: 此番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合并,是汇金系券商在申万宏源合并之后,为进一步整合旗下机构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无论对这一事件的哪一个主角而言,都意味着互补。对于它们的股东中央汇金,也不失为一步好棋。不过,二者的合并以及之后的融合,工程应当不比当年申万宏源小。

7月初,一个消息曾惊炸证券圈:中金公司正与中投证券就潜在并购商谈。由于二者同属中央汇金旗下,这一消息被认为不是空穴来风。不过,中金公司随即于7月4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与中投证券就战略合作及业务机会进行讨论,但目前处于非常初步阶段,尚未达成任何意向或者签订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并将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挖掘合作机会。

然而,4个月后的11月4日,中金公司突然停牌,公告将有属于内幕消息的非常重大收购事项刊发。

先看中金最新公告: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或“本公司”;股份代号:3908)今天宣布,经董事会批准,中金公司与本公司的主要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将从汇金公司收购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证券”)的全部股权。根据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财政部核准的中投证券评估值,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中投证券财务表现与未来发展及预期协同效应等多项因素,本次交易的对价确定为人民币167亿元。中金公司将通过向汇金公司发行中金公司内资股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金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机构业务、跨境服务和针对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积累了显著优势。中投证券前身是中国首批证券经纪商之一,在零售经纪业务领域建立了较强的市场地位。双方整合后,整体规模将显著扩大,主要指标跃升至行业第一梯队。本次交易将帮助公司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实现对大、中、小型企业及机构、个人客户更为深度的覆盖,构建更为均衡的一、二级市场业务结构,显著增强抵御风险及应对资本市场波动的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当前,中国财富管理业务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受益于持续的经济增长,居民财富快速并大量积累,对投资产品及相关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中金公司在中国最早引入以服务为驱动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形成了行业领先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和出色的资产配置研究能力。本次交易符合中金公司深耕财富管理业务的战略方向,有助于本公司把握该领域的历史性机遇。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将通力合作,结合中金公司的品牌、经验、系统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能力,嫁接中投证券广泛覆盖的营业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通过深度整合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升级,建立具有长期竞争力和增长空间的业务模式,共同打造中国领先的财富管理平台。

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合后双方还将在综合业务拓展的诸多方面实现可观的协同效应。通过充分融合中金公司在提供复杂产品、高端服务方面的领先优势与中投证券的广阔客群和网络渠道,整合后公司将有效推进投资银行、股票业务、固定收益及投资管理等业务的联动发展。整合后公司的整体资本实力得到显著扩充,将进一步通过实施有效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改进财务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金及成本集约。中金公司和中投证券现已经成立联合工作组,本着“稳定存量、做大增量”的原则,稳步推进整合工作,充分嫁接双方优势资源,释放协同效应,提高财务回报水平,有效提升股东价值。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证券经营机构做大做强有利于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金公司上市以来,各项业务稳步健康发展,本次交易是本公司把握市场机遇、提升行业地位的重大举措,将助推公司长远发展,加速实现打造世界级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


如今,中金与中投证券合并,这将会给曾经的投行一哥中金带来怎样的影响?合体的中金、中投证券又将会给面临转型的证券业带来怎样的洗牌?

中金:不容忽视的传统优势和现实短板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全称是掷地有声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其主要发起人为建设银行、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个个背景显赫。因为既有国际投行的经验背景,又有中字头的品牌效应和国企关系链,中金常被形容为“衔金匙而生”

2011年以前,中金公司始终稳坐国内投行老大的宝座,其优势在于承接了众多大型国有企业的IPO项目,包揽了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建行、农行等巨型客户。截至目前,就已完成交易总金额而言,中金作为账簿管理人参与的中国公司海内外股本融资的金额于所有投资银行中仍名列第一;就债务及结构化融资交易金额而言,按交易价值计,在所有投资银行中名列第二;作为财务顾问参与的中国相关并购交易总金额,在所有投资银行中名列第一。2015年,中金公司在传统优势项目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中资并购、中资港股IPO和国内债券承销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五,并成为第一家经办中国并购交易规模突破千亿美元的投资银行。

中金曾是市场的领军人物,绝对的排头兵,可2010年后,随着大型国企完成上市,这一波IPO浪潮减退,中金公司也进入拐点,IPO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其2010年的市场份额下滑至4.74%,2011年更跌至1.27%,2013年逐步回升到3.214%,2014年3.448%,2015年3.241%。2015年的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排名49位,市场份额也由2014年的0.655%降至0.483%,下降幅度高达26.25%。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A股上市主体由走“精品路线”、中金熟悉的大国企转变为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中金即便欲承接,也是优先选择细分行业龙头,门槛过高使得其承揽的创业板项目数量有限;同时,截至目前,中金在全国仍只有20多个营业部,不重视零售的经纪业务,也使之错过了2015年的一波散户开户潮。

近年发展的踯躅,使得包括中金元老在内的众多长期任职的高管和研究团队骨干相继出走,尽管证券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是自然现象,但中金显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自从研究王牌、宏观领域的哈继铭团队和策略领域的高挺团队离开之后,中金的研究团队人心动荡,梁耀文、王汉峰、侯振海、郦彬均跳槽至各对手券商,2006年入职中金、带领固定收益组连续6年雄踞新财富固收团队前两名的研究员徐小庆,曾带领团队蝉联三年新财富文化传播行业冠军的文化传播行业分析师金宇,曾蝉联三年新财富电子行业金牌的分析师赵晓光都相继离职。中金研究所辉煌时期的元老,现在也已流失了大半。金牌分析师的离任,也使得过去曾经在新财富分析师中频频露面的中金研究团队,2015年仅剩固定收益团队仍在排名榜上。据分析,中金人才接连出走的现象,除了和其业绩下滑有直接关系,也缘于其吸收了大量海外人才,但其后续发展却未尽如当初之意有关。

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中金除了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领域外,市场份额逐年减少,中金也常常被人称为投行界的没落贵族。对于这个曾经的投行一哥,能否在既有的传统央企的关系链和海外并购等投资银行优势业务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战略布局,夺取市场份额,关系其能否重振雄风。

中投证券:表现中庸,突破有待亮点

中投证券全称是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9月28日在深圳正式成立的全国性综合类券商,注册资本50亿元,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属于国有独资公司。中投证券的前身是“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公司”,后者系由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在收购重组老牌券商南方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基础上注册成立。在经纪、投行等众多领域,南方证券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业绩。

中投证券作为营收排名前20的证券公司,由于没有上市,无法从资本市场上融得资金,仅靠自有资金发展,业务受到制约。它虽然体量不小,2015年度的营业收入和总资产排名都在证券公司前20位,但是没有特别出色的业务线,属于平均分很高但没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大型证券公司。随着证券公司整合脚步加快,其能否保持住原有的市场并抢占新的份额,也存在挑战。


因此,中投证券早前也与同门传出过绯闻。早在中国银河(06881.HK)H股IPO前夕,中投证券就被传将被中国银河并购整合。然而这一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最终的结果是,中国银河于2013年5月在港IPO。市场也曾有说法称,汇金拟将中投证券与宏源证券合并,但最终与宏源证券合并的是申银万国。

此番中投证券与中金公司合并,无论对这一事件的哪一个主角而言,都意味着互补。对于它们的股东中央汇金,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合并:互补作用明显,整合效果仍待观察

中央汇金目前除全资拥有中投证券,且是中金公司大股东之外,旗下还拥有申万宏源、中信建投证券(由原华夏证券重组而来)等多家金融机构股权。对于这家巨无霸,如何让旗下机构做大做强,是一大目标。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的整合,即在这一思路下实施。


申万和宏源的合并,使得这两家原本综合排名在行业第十位左右的公司进入了第一梯队。2015年证券业协会的排名中,申万宏源总资产排名第七,净资产排名第八,营业收入达到233亿元,排名第七,营收增长达到了2008.96%,可见整合后其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汇金这一模式可行并且对于提高旗下机构整体竞争力大有裨益。而完成整合的汇金系券商,也开始谋求金控布局。

同样属于汇金系的中金和中投证券合并,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根据中投证券网站资料,该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为84.68亿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922.10亿元,总负债786.01亿元,所有者权益136.1亿元。根据中金公司网站,该公司2015年底资产总额约941.09亿元,扣除客户资金后自有资产为688.91亿元。而根据汇金网站,截至2015年底,汇金持有中投证券100%股份,持有中金28.45%股份。二者合并,那么有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首先,无疑是总量的扩大。二者合并必然实现新主体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的大大跃升,按照2015年的排名,合并后新主体的总资产将进入排名行业前十,成为第一梯队的券商。

其次,是两者业务的互补。中金在国际投行业务、央企与国企优质客户上的优势,以及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上的专家团队,研究所极强的金融创新能力,短时期内其他券商还不能望其项背。中投证券也有自己的业务优势。截至2015年底,其已有160家营业部,而中金公司在全国的营业部有限,合并后,中金公司将可以利用中投证券各地的网点地缘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板块,共同挖掘高净值人群和机构客户,在财富管理和投资管理市场合力分得一杯羹。同时,中投也可以利用中金的国际化窗口,提供香港等证券市场的各种服务。此外,中金存在的投行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中投证券联合、共享企业资源而得到改善,中投证券也可以吸取中金优秀的海外并购经验,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准。

不过,并购容易整合难。两个体量不小的证券公司的合并过程中,管理层变动,组织结构的重新梳理优化,复杂的组织关系,会不会对公司的运营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在具体并购后的业务重整中,中金是否愿意放下高大上的身段,来和稳扎稳打的中投证券融合;务实土壤下的中投证券团队又是否能接受拥有与生俱来优越感的中金,实现二者在公司文化上的融合?在股票销售及交易、固定收益、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二者应该如何利用彼此的客户资源?种种问题都有待观察,不过相信,有了申万、宏源的合并在前,汇金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予以应对二者的融合。

根据公告,中金公司将通过向汇金公司发行内资股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的167亿元对价。交易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中金公司和中投证券已经成立联合工作组,稳步推进整合工作,以嫁接双方优势资源,释放协同效应,提高财务回报水平,有效提升股东价值。最终,二者的整合能否助力中金公司重回一线地位,乃至实现其公告中所说的加速打造世界级一流投资银行的目标,考验交易各方下一步的种种安排,相信这一工程不比申万宏源的合并小。

来源:综合自中金公司CICC、新财富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