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九龄诗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山携手 2016-11-08

前记:张九龄,盛唐时期诗人,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诗人。他的诗歌,诗风清淡语言质朴,以兴寄为主,寄托遥深,委婉蕴藉情韵隽永,代表作品为《感遇》十二首和《望月怀远》。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盛唐时期诗人,对于他的诗歌,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那首《望月怀远》,诗中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唱千古。张九龄,是玄宗时期有名的贤相,大家对他的生平事迹应该也略知一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幼而聪颖,九岁能文,十三岁便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称赞他“必能致远”。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被授予校书郎官职。长安三年703,宰相张说得罪张昌宗,流放岭南,过韶州,阅读张九龄文章,对他大加赞赏。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久不得迁。

 

先天元年(712),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迁右拾遗。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张九龄改任左拾遗。当时的权相是姚崇,刚开始姚崇还能嘉纳善言,可是开元四年(716)秋,张九龄因刚直敢言,招致姚崇不满,张九龄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岭南老家张九龄回到岭南,便上书请开大庾岭路,得到批准,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疏通梅关古道,使南北交通大为改观。这一惠民工程,既造福了当地百姓,也得到朝廷嘉奖。

 

开元六年(718)春,张九龄被召入京,因修大庚岭路有功,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以公允服人。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开元九年(721),张说拜相,他对张九龄寄予厚望,并与他结为宗族兄弟,有意提拔他,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舍人。

 

开元十三年,玄宗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张九龄觉得此事不妥,上书劝说张说,未被接纳,等制度出台之后,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开元十四年(726),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张说,张说被罢相,张九龄也受牵连,张九龄改任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

 

开元十七年(729年),张说又被玄宗拜任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病逝。他在世时多次推荐张九龄做集贤院学士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开元十九年(731)召请张九龄回京,让他担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第二年,便升任中书令(宰相),兼任编纂国史,主理朝政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嫉妒张九龄,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张九龄多次不允惹得玄宗不高兴。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开元二十四年(736),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可是皇上还是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可是,张九龄的先见之明没有被唐玄宗采纳,把安禄山放回藩地,这才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判其死刑。张九龄担任宰相时曾举荐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因此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二十七年,张九龄被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张九龄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后来,安禄山果然造反,“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奠他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贤相,在他为官期间,忠耿尽职,秉公守,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诗歌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诗风清淡,语言素朴,讲究兴寄,寄托遥深,委婉蕴藉,情韵隽永。现有《曲江集》存世,《全唐诗》存诗三卷,代表作品为《感遇》十二首和《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先前我已撰文赏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首《感遇其一》。

 

《感遇》是张九龄被贬之后所作一组诗歌,有十二首,此诗为第一首。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兰花繁盛,枝繁叶茂,秋季,桂花盛开,晶莹剔透。兰花,是花中四君子,品性高洁,春季繁盛,生机盎然,故用“葳蕤”;桂花,晶莹剔透,香远益清,秋季勃发,故用“皎洁”。此处的兰叶和桂华对举,“葳蕤”和“皎洁”恰如其分的点出两种花的特点。春兰和秋桂都是比较清雅的植物,诗人以这两种植物自比,表明其高洁的品性。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两句的意思是:兰桂欣欣向荣,生气勃勃,各自具有美好的节操。春季,万物生机,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兰叶青翠欲滴,兰花发出淡淡幽香;秋季,天爽气清,秋风习习,桂花满树,黄白相间,淡雅清香。这两种花,兰花幽香,桂花清香,春兰秋桂因为春秋两季而生意勃发,春秋两季因了兰桂而给人留下美好的风采。这两句,用春兰秋桂适时而发,表达只有在开明的时代才能有施展才华的余地。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这两句的意思是:谁知道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因为仰慕兰桂的高洁风尚而高兴。春兰秋桂以其淡雅幽香深受山林隐士的喜爱,他们认为兰桂的这种高雅品性正好是自己志行的象征。不过,作者在这里用了“谁知”,就表示兰桂自有佳节,从来就没有要求林栖者来欣赏自己,林栖者仰慕兰桂,给它们出乎意料之感。这两句,用兰桂自有佳节,从来不求他人来欣赏仰慕,来表达自己本来志行雅洁,有没有人赏识自己无关紧要。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的意思是:草木有自己的天性,哪里求美人来摘取。兰桂生长开花,生气勃勃,幽香四溢,自然而然,那是一种天性使然,就算没有美人来折取欣赏他们,也不妨碍他们的佳节。“何求”,哪里求,表示自己的高雅志趣并不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赏识。这两句用兰桂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来表明自己志行高洁并不求人赏识自己,自己高洁的品行并不因人赏识而有所改变。

 

这首诗歌春兰秋桂表明自己的品行雅洁。这种品性以身俱来,并不是为得到他人赏识而刻意所为。全诗比兴寄托,贴切自然,含蓄隽永,耐人回味,千古之下,想其令名。

 

 

附录诗歌二首:

 

感遇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