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薛涛:竟将红缬染轻纱

 江山携手 2016-11-08

读薛涛:竟将红缬染轻纱

这一段时间常去医院去做理疗,习惯带一张报纸,或者一本薄书。今天带的一本书是《薛涛诗笺》,张蓬舟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扉页上记着我的购书时间是“八三年十月一日”。小32开本,仅70页,定价0.30元;在我的书架上这是最薄的一本书,这样便宜的书现在也不会有的了。

    薛涛是史上不多见的女诗人之一。我读诗不多,在我的阅读中,古代女诗人,除了李清照,就得数薛涛了。两年前自己拍了几张海棠花的照片,做了一个简单的ppt.,其中就选配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再就是薛涛的《海棠溪》: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

 

    薛涛,中唐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770年,卒于832年。薛涛出生于书香门第,仕宦人家,幼年随父亲由故乡长安仕宦入蜀,后来,父早逝,家道衰落。薛涛自幼姿容美丽,聪慧过人,才艺出众,八岁能诗,洞晓音律,亦善交际,颇有些名声。唐德宗贞元初年,著名将领韦皋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赏识薛涛,常召其侍酒赋诗,遂入乐籍;时薛涛年约16岁。唐代设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下设校书郎,专司校勘书籍、订正讹误。后来人们常常称薛涛为“女校书”,是因为韦皋曾经拟奏请朝廷授之以校书郎的官衔,虽未果,但是名声已经出去了,且薛涛的才气早已获得公认,所以才有“女校书”的称谓。甚至,后世更往往直接把官妓称之为“女校书”。不仅韦皋,后来相继镇蜀的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等,都很赏识薛涛;用《全唐诗》的话讲,薛涛“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你看,薛涛为武元衡写的一首诗: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颇有些惺惺相惜、卿卿我我的娇媚。当然,在十一任西川节度使中,与薛涛交往最深的还是韦皋。即便是因交友令韦皋不快、因而罚薛涛赴边,薛涛仍然诗赠韦皋: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

        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用不看。

一片情深,一些悔意,一份思念。令世人颇为瞩目、也颇多争议的《十离诗》,有一种说法就是为韦皋所做。其中第一首《犬离主》这样描述一种心情: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著亲知客,不得红丝毬上眠。

还是十分留恋与感恩韦皋门下多年的侍酒唱和、知遇器重的。

 

薛涛和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薛涛写给杜牧的诗:
        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

        唱到白苹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饱含着对这位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诗友的欣赏、尊敬,又感叹于时空变幻、时光不再。与薛涛交谊甚深的是元稹。元稹(779——831),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诗人,世称“元白”。薛涛比元稹年长大约十岁;元稹青年出仕的时候,薛涛在诗坛已享有盛名,元稹对薛涛十分仰慕。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使川,托人结识了薛涛。这一年,薛涛已是年近四十,但仍然才气横溢,风韵犹存,与元稹忽有相见恨晚的钟情。虽然这一段缠绵悱恻的姐弟恋相当美好动人,虽然厌倦了官妓生涯的薛涛一心向往于元稹托付终身,但注定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一份难以坚守的爱情。在元稹远去以后,薛涛只能以诗歌寄托自己的期盼与思念: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又是思君的凄切,又是盼君的忧愁,俨然一双情侣,一对夫妻,好一个善良的薛涛,一个惹人怜爱的薛涛,一个最终也没有获得那种夫妻恩爱、家庭温馨的才女薛涛。

 

    薛涛的诗自然只能是小家碧玉,充满了伤感与哀怨的小家碧玉。薛涛不可能有李白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也不可能有高适那样“风吹一夜满关山”的情怀,没有刘禹锡那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怀古低吟,也没有李绅那样“粒粒皆辛苦”的悯农叹息。甚至,我们曾经提到了李清照,那位250年以后出世的、把凄切与哀怨写到了极致的婉约词人,能写到 “天接云涛连晓雾”那样的壮美、“九万里风鹏正举”那样的浪漫,薛涛做不到。薛涛的诗里,除了唱和送别,也有风有月,有竹有泉,有花有柳,有寺有岩,有寒江,有夕阳,都写得新奇小巧,含蓄淡远。薛涛诗中有些大气的一首,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没有一点女子的娇柔!而且,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是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这时的薛涛已是六十多岁(亦说70多岁)的迟暮老人了。筹边楼是李德裕镇西川时所建,登临此楼,既可一览锦江秀色,又可供瞭望城外敌情,作为李德裕朋友与幕府嘉宾的薛涛登楼眺览,睹此壮观,又勾起自己的平生思绪,终于少有地发出“最高层处见边头”的战士般的感慨,真令人唏嘘!

    薛涛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她的《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深秋时节,寒月如霜,秋水苍茫,面对即将的一别千里,有多少离情别恨、叮咛慰勉!也许,只剩下相对无言,只剩下对别后那漫如边关的魂牵梦绕的想象和哀叹。

    薛涛不算一个大诗人,但是读起来清丽自然,挺有味道,而联想起她的身世,也难免有丝丝伤感。

 

    薛涛曾经屏居浣花溪上,为方便自己书写诗文,发明制作了一种红色的小彩笺,后世称作薛涛笺”,在当时及后世、乃至当今极为流传。宋代大词人张元幹就有“薛涛笺上楚妃吟”的名句,张炎也有“薛涛笺上相思字”的佳句。

    傍于成都锦江南岸九眼桥头,有望江楼公园,是明清始建的纪念薛涛的一座秀丽园林。那里绦柳夹岸,修竹临风,烟雨楼台,亭台馆阁,布局精巧,为锦城一处十分幽雅别致的园林建筑。其中,崇丽阁(即望江楼)、吟诗楼、濯锦楼等都是依薛涛故事或诗意而建。薛涛终生爱竹,望江楼公园除了竹林茂盛之外,还特意在茂林修竹之中,修建了薛涛墓,和一尊薛涛的汉白玉塑像。望江楼公园还有一眼水井,名“薛涛井”,传为薛涛当年取水制笺用井。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1985年夏天,我去四川开会,返程中特意与同人游览了望江楼公园。来到薛涛井旁,还留下一张照片。我的物理同行们都知道武侯祠、杜甫草堂,却不解于薛涛和薛涛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