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有哪些祛邪途径?

 山东中医竹林 2016-11-09

揭秘:《伤寒论》有哪些祛邪途径?

原创 2016-11-09 梁华龙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伤寒论》,这部古代汉医经典著作,阐述了外感病的治疗规律,后世有不少人醉心于这部传世经典名著的研究,它也确实给了很多人灵感,让他们在临证中,更是如鱼得水。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伤寒论》中讲述的那些祛邪途径,赶紧看正文吧!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伤寒论》是以扶阳气,存阴液,保胃气为治疗原则的,但其所载的113方中,祛邪的方子占三分之二,可知仲景是通过祛邪达到扶正目的的。《内经》中有云:邪在上者,因而越之;邪在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渍形以为汗。综观《伤寒论》,其祛邪途径,亦无非上、下、表三个方面。兹就此简要述之:


一、邪自上窍而出


首先是邪自衄血而解。如第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为风寒之邪,郁滞在太阳之经,久遏不解,身无汗,表气闭塞,邪气既不能从汗外泄,势必伤及血络,而发生自衄。一衄之后,邪气借衄而外泄,故得一衄而病愈。另如第46条服麻黄汤后,邪气郁而与正气相争,正气得药力之助,急欲泄越邪,然因其势过急,阳邪上奔,损伤阳络而出现鼻衄,一衄之后,邪气得以尽泄于外,疾病因此获愈,故后世又有红汗之称。其次是邪自呕吐而出。呕吐作为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祛除邪气的一个途径。如第376条: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凡是内有痈脓而引起呕吐,则应该顺应其势,令其呕吐,其病亦获痊愈。此时的呕吐,正是痈脓的出路。正如《医宗金鉴》说:若治其呕,反逆其机,热邪内壅,阻其出路,使无所泄,必致它变。另如第166条及第335条所言,如属痰涎壅塞膈上,阻遏胸中阳气及气机,则治疗时遵《内经》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原则,采用瓜蒂散涌吐痰涎之邪,使邪自呕吐而出。因势利导,引上部之邪从上而出,故凡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二、邪自下窍而出


邪自下窍而出,包括前后二阴,其所下者无非血、水、便三者。然随其所下之邪不一,所下方式亦不相同。第一,是邪从利解。张仲景在太阴篇及少阴篇都提出下利病愈的例子。如第278条太阴病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太阴病至七八日,脾阳得以恢复,胃肠机能旺盛,正气能够抗邪,则蓄积于肠中的宿积败物随下利而排出,腐秽之邪既去,则利止而病愈。

第二,是邪从小便而解。如湿热发黄,服茵陈蒿汤,方后注云: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其发黄为湿热蕴结于内,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而致胆汁不循肠道,溢于血中,渗于皮肤。服茵陈蒿汤,其性苦寒,胜湿除热,通利小便,使湿热之邪自小便而出,则溢于血中之胆汁亦随之而下泄,其黄病自然应之而愈。

第三,邪从下血而解。第106条指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太阳表证久羁不解,势必循经内传于太阳之腑,结于小肠血分,形成蓄血,然因其血结尚浅,而被邪热所迫,所蓄之血,方能够自下,邪热随蓄血而下,其病自解。此则邪借下血为道路而排出体外。

第四,邪从月水而解。月水是妇女的生理现象,但若热入血室,经水适来,则邪可借经水而外出。如第145条说: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在伤寒发热期间,正值月水来潮,体质暂虚,血室空亏,则邪易侵入,此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受邪之地。然邪入血室,正值行经,则邪可借经水而外出,故其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三、邪自表汗而散


邪自体表经汗而解,然据其汗出方式,则有如下不同情况。第一,用发汗药汗解,是借助发汗药的力量,扶助正气,发表散邪,借汗出的途径,而使邪气随汗外散。其发表散邪方药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虽则是借出汗以散邪气,但其汗出以微似有汗者为佳,过汗非但不能祛邪,反而易伤阳损阴,致生变证。

第二,用非发汗药汗解,是借助一些扶正祛邪药物或针刺,激发体内正气,使正气增强,自我修复能力增加,正气祛邪,奋发作汗,邪借汗出为途径,出于体外。如第216条的阳明热入血室,刺期门,濈然汗出,邪去病愈;第230条的阳明兼少阳病,以小柴胡汤燮理气机,疏通三焦,则表里上下,一身皆和,周身濈然汗出,邪随汗解,病获痊愈。

第三,自汗而邪解,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营卫之间恢复相对平衡,正气得以恢复,有力祛邪,作汗自解,如第49条的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即是体内阴阳自和,表里气复,津液通和而后作汗,邪随汗解。另如第116条的先烦后汗而解,第192条的先狂而后汗解,第94条的先战后汗而解,第93条的先冒而后汗解,均是以不同方式,使邪随汗外散病解。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人体疾病多为邪气所致,虽祛邪方法多种多样,祛邪途径则无外上窍、下窍、汗孔三者。自上窍出者有衄与呕两道;自下窍出者,则有邪自前阴小便而去及月水而去;又有邪自后阴大便而去和下血而去,而自表出者,无非汗孔而已。

栏目:经方学堂/栏目主持:刘观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