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合经典,谈谈“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zyh3080 2019-10-23

在治病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患者服药后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常见的有汗出,腹泻,小便频,呕吐,鼻出血。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辨证有误,药不对证,这个容易理解;还有一个是辨证无误,用药没问题,这个不好理解,这在中医里称为“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语出《尚书·说命》,原意是说服药后如果不出现瞑眩反应,则疾病不能康复,这里的瞑眩,可看作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

中医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服发汗药多见汗出,服泻药多见泻下,服催吐药可致呕吐,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情况。然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明明没用发汗药,患者喝药后汗出了,没有服泻药大小便增多了,没有用吐药但就是喝药后吐了。因为大多数的时候服药是帮助人体正气战胜邪气,将邪气祛除体内,而邪气由体内外出的途径大致有这几种情况:随大小便、呕吐物、汗出、女性月经而出。所以出现异常的汗出、大小便异常,呕吐也就可以理解了。

下面就经典中出现的这些情况加以阐发。

服解表药出血

服发汗药当出汗,但也有不出汗而出血的,如《伤寒论》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说的就是瞑眩情况。太阳伤寒日久,阳气郁闭日甚,服用麻黄汤,出现了发烦、目瞑、衄血(可以理解为鼻出血),为什么服药前没有而服药后出现这些新情况?原文解释了原因“阳气重故也”,体内阳气被外寒郁闭太严重了,在麻黄汤强大的开宣腠理的作用下,阳气向外透散,出现了一时的烦躁、头晕、鼻出血。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阳气在外寒的打压下,不敢反抗,憋屈了太久,借助药物这个外援,奋起反抗,取得胜利。因为阳气有一些向上、向外、好动、热烈的特点,突然解放了,容易随本性上走,所以出现一些暂时的热象。

服和解剂汗出

再说个不服发汗药而汗出的情况。《伤寒论》101提到“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柴胡汤本不是发汗剂,但因为病人被误下,伤及正气,所以出现了战而汗出。《辨脉法》提到的“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此条以脉代证,表证误下,伤到正气,病解时会有战而汗出的表现。这条可以解释101条为什么会战而汗出。病位偏表,误用下法,好在邪气未全入里,仍有表解之机,小柴胡汤能扶正达邪,所以出现战而汗出。因为虚,所以发战,为什么汗出?因为病位偏表,有外解之机,“汗出表和故也”。这里的战而汗出,可以看作机体正在积聚能量,在药力的作用下,一鼓作气,全力以赴以抗邪外出,斗争激烈的表现形式。

服药后呕吐

《金匮要略》在乌头桂枝汤后注中提到“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也就是患者服用药物后如同喝醉一般,还出现呕吐,是药物对证,出现的瞑眩反应。

我曾治一积奶发热的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患者服后发生呕吐,之后发热就退了。小柴胡汤本可止呕,这里出现了呕吐,很是反常,也属于瞑眩反应。我用五苓散打粉治我妈妈的胃脘水饮,第一次服用药粉后,呕吐一滩水,之后未再出现。室友库喜龙用葛根加半夏汤治一小孩发热,小孩服药后也发生呕吐,之后发热就退了,也属于这种情况。

大小便异常

《金匮要略》在防己地黄汤后注中提到,患者服药后:大便当如漆。这是因为服用大量地黄的原因,地黄中含有大量铁质,所以导致大便色黑如漆。在硝石矾石散后注中提到: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金匮要略》在茵陈蒿汤后注中提到: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

这是湿热随大小便排除的反应。

还有一种情况,病人经过治疗,在即将痊愈的时候,正气抗邪有力,邪气有外排之机,可出现突然的汗出,腹泻,甚至呕吐。《伤寒论》第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太阴病在痊愈过程中,随着阳气来复,机体可将体内的腐败湿浊邪气排除体外,排便次数增多,便溏,看似加重,但患者并不感到神疲乏力,这就是祛邪外出。

我治一隐匿性肾炎患者,患者生产后出现尿蛋白,高血压,轻微乏力,腰痛,间断性浮肿,体重增加。因为是长期治疗,这里截取一个阶段以说明本文提到的问题,一次患者早起眼泡肿,腿肿,汗出一般,舌淡嫩,中裂,苔薄,脉中取偏滑,选用大青龙汤合越婢加术汤加味,六付,服药后小便增多,夜间也能达到三次,体重减了4斤。

感觉异常

《金匮要略》在防己黄芪汤后注中提到: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

防己黄芪汤所治的水湿之邪部位偏表,服药后体表的湿邪在药力驱动下开始移动,所以有虫行感。

下面结合自己临床治疗痹证的经历谈谈一些个人体会。

痹证是常见的多发病,治疗比较棘手,很多痹证的患者总是治不好,难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痹证在正确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加重,导致患者不信任,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曾治张某,男,39岁,左上肢由肩至肘内侧疼痛一月余,没有外伤史,安静不动时加重,活动减轻,舌淡苔白腻,脉浮弦滑。根据舌苔白腻,脉浮弦滑,可从太少合病论治,《伤寒论》有“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处柴胡18g 黄芩10g 清半夏12g 党参10g 桂枝15g 生白芍15g 炙甘草10g 葛根30g 片姜黄10g 红花10g 桑枝10g 丝瓜络15g 生姜3片 大枣三个切开,三付。服药期间白天上肢不通,晚上疼痛明显,甚至有加重趋势,三付药服完后,疼痛消失,没有再犯。

从结果来看,辨证用药没有失误,但治疗过程中疼痛加重,值得思考。邪气入里,正气随之奋起反抗,正邪纠结一起。疼痛,说明正邪还在斗争,久疼不止,说明正邪旗鼓相当,谁也不能压倒另一方(不疼,说明正邪混为一家,将出现功能障碍,不是好事,反是坏事。)正气在药力的援助下,实力大增,正气抗邪有力,斗争激烈,出现一时的疼痛加剧,可以看作是瞑眩反应。这种疼痛可随服药或者停药而减轻,这也是衡量瞑眩反应的标准,否则就是药不对证了。

另治高某,男,二十岁,肩背胸胁窜通,此起彼伏,腰脊骨疼,用柴胡桂枝汤合枳实茯苓白术甘草汤,加鹿角霜。治疗过程中疼痛不见减轻,患者甚至不愿服药,安慰其药后症状必会减轻,患者在疑虑中服完一周中药,服至最后一剂时,夜晚疼痛加重,停药后疼痛果然大大减轻。

如何判断患者是瞑眩反应,还是药不对症?关键看患者服药后,如果“精神很好,胃口很好”,而且身体逐渐好转,不管任何反应,这都是有效的治疗。

做铁杆中医,传承中医经典

经方刘道新

微信号 : liudaoxin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