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是如何将孩子教育成了罪犯

 邹奉甫的图书馆 2016-11-09
未成年人犯罪,永远是社会沉重话题。孩子本来是家庭与社会的希望,由于各种原因走上犯罪的道路,可悲之极!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合格的家长,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接下来,跟随小编看看几个典型的未成年犯罪案例。

典型案例
1、斗殴杀人   
2000年出生的王珊是某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一次斗殴中他亲手用短刀葬送了一个同龄人的生命。今年4月,在某职业学校就读的张高怀疑王珊拿了自己弟弟的东西,但王珊否认。为此两人打了一架,之后还不解气,约定再打。
某天下午,他们分别带了人来到一处小树林约定斗殴。张高持木棍击打王珊头部,后抓住其上衣兜住头部往下摁。王山急了,拿出藏在身上的短刀,隔着衣服捅张高的胸部、左臂各一刀。被捅后张高逃走, 王珊持刀追赶并再次捅刺张高的背部、左臂数刀,之后逃离。导致张高不幸身亡。
法院认为, 王珊在打架中持刀故意捅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应依法惩处。鉴于他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被害人具有一定过错,而且他的法定代理人积极赔偿被害方家属损失,依法可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珊有期徒刑二十年。

2、早恋( 偷尝禁果)     
小李还是一名中学生。今年3月,因为寂寞无聊他在QQ上认识了一个女孩。没多久,两人线下约见恋爱了。
到了5月,两人开始偷尝禁果。女孩的父母无意中知道了此事,非常愤怒,带着女孩到派出所报案,称小李强奸了女儿。
经调查,小李第一次和女孩发生关系时,女孩还不满14岁。警方问他,是否知道女孩的实际年龄,小李说,知道。结果他被警方以强奸罪刑拘。
昨天,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李明知他人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多次与之发生性关系,应以强奸论处罚。因未满18周岁,小李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3、偷窃 
另一个案例是居住在上海近郊的两名未成年人屡次盗窃铁路器材被抓获,警方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里联系,但始终没有家长的消息。经走访,我们了解到两个孩子的情况极尽相似---年龄很小,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时间离家,根本不管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孤独的孩子慢慢结成伙伴,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寻找有“刺激”的事去干。多年来一直有偷盗、抢劫,的行为,已俨然成为惯犯。究其原因,不良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完整的家庭境况往往是导致这些悲剧的根源。

不当的教育方式
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真实案例:一位来深打工的家长,孩子由于经常转校学习不好,家长便常常打骂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一次父亲一气之下将其绑在家中,孩子趁机逃跑后不久便因犯盗窃罪被抓。其实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对孩子只有严厉,缺乏必要的关爱与理解,使子女的心灵受到摧残,感到恐惧,引发子女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心理隔阂,感情阻塞,感受不到家庭温暖,他们就会选择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这就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2、溺爱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视孩子如宝贝,对子女百依百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使孩子是非观念模糊,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波折,就会显得脆弱、悲观绝望,导致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而步入歧途。

3、过高的期望
社会竞争激烈,出于望子成龙。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甚至节假日也排满。而他们最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子女心理上的压力、忽视了与子女正常的沟通。子女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理解,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4、父母行为不良
父母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不良品行以及存在的赌博、酗酒、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并种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5、家庭的残缺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空间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夫妻双方一旦感情破裂甚至离婚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结构遭到破坏。未成年人就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呵护,往往会背离家庭。加之少年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群聚,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看到这里,有的父母会发出感慨,感觉自己确实没有把孩子教育好,因为平时工作太忙了。那我们看看华人首富如何在百忙中教育子女。

名人教育
李嘉诚的教子秘诀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事业也十分成功。大儿子李泽钜叱咤香港地产界,而小儿子李泽楷则是亚洲新经济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有什么秘诀?李嘉诚首先认为,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日后需要修改了,因为“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

他相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他透露,当年他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单车(自行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道是其中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年款式的新车。”

这样做会不会令孩子以为父母不疼他们?李嘉诚率然回答道:“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李嘉诚还风趣地透露,在儿子上大学前,他每个周日都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就此,李嘉诚延伸说开来: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潮州人二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着重第二代教育。但是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贡献,更要有远大思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看完这个小故事,也许有的父母又会说:李嘉诚可是人中豪杰,一般人可比不了,没错,我们只是普通人,但其实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对今后子女的教育也会有很大改善,并极有可能改变子女的命运。

父母如何改善自我
1、打造自身形象,让孩子感受生活的阳光。
生活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是富裕、还是贫穷,父母们担负着生活的重担,但首先家长应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自律行为,感染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在贫穷中立大志,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坦途中曾长才智,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力的孩子。良好的环境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使人窒息。父母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

2、针对孩子生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孩子在大人的眼里,往往被当作是附属品,个人财产一样,家长们往往忽视孩子的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产生的变化。有一个有趣的调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常说:“爸爸、妈妈说……” ,上学后他们常说:“老师说…..”,再大一些,他们常说:“我说…..” 十四五岁后他们挂在嘴边的:“他说……” ,从这些口头语我们就能看出孩子从依赖型逐渐转变为独立型和社会型,11岁至16岁的孩子,往往处于青春期,人们惯用“离经叛道”来形容之一时期的孩子,他们思维大多片面,很容易偏激和固执,其行为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往往视冒险为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潇洒,认执拗为坚强,家长应及时地给以引导,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例如:学习不好,打架,不听话,看一些低调的影像等等,不要焦急、更不要不知所措,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适当的形式输送给他们理解的信号和生理知识的援助,给孩子应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忌采用粗暴的方式,过度唠叨更是大忌,那样他们会坚决地不接受你的意见而站在你的对立面。

3、转变观念、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
每个孩子,虽然在哇哇落地时,就象白纸一张,但从本质上说,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家长不要象追时髦一样,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要学什么,我们应该挖掘的是孩子的固有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发展自己所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学其不爱学的东西孩子就会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一旦形成压抑或逆反,他就会寻找吸引他的乐趣或刺激。此时很容易因心态扭曲而产生危险倾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引导而不是强迫,对孩子的爱好要给予欣赏和鼓励。

4、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寻找解决途径。
俗话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会永远在父母身边,他们要进入学校,要接触社会。学校附近的网吧、学校的校风、孩子在学校结交的朋友等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昔孟母、择邻处”,家长不能把管理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应细心的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要关注孩子的最好朋友及相关背景。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而被“拉下水”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朋友中,有有过偷盗、抢劫、酗酒、吸烟、赌博等习惯和经历的坏朋友,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阻止。不要简单的斥责,要了解原因。因为在学校中往往会有一些“小霸王”,欺负小孩,扰乱课堂,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而多数胆小怕事的孩子会出于安全的需要服从领导、同流合污。如果是这样,家长必须及时与学校交涉,必要时转校或变换居住地,使孩子脱离恶劣环境。

5、家庭要主动接受社会、法律对家庭的监督与指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一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而难以解决时,不要回避,要主动寻求社会的力量。我院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无奈和绝望,但通过法官庭后一段时间的帮教,孩子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父母的关系的到了恢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社区、司法等部门会不同程度给予家庭以监督和指导,而父母不应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姑息迁就,包庇袒护,更不能任其发展、自暴自弃,应主动寻求帮助,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