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yzltf 2016-11-09

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基金入门 发布时间:2015-12-31 16:26 来源:中投在线 阅读量:1272  A- A+
摘要:2015年下旬,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文件规定了私募基金募集程序,将有效的规范私募基金行业。小编表示,与私募业务蓬勃发展相比,目前的私募监管还是有漏洞的,2015年违规募集成为私募基金乱象之源。比如2015年私募失联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么,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的潜在风险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下旬,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文件规定了私募基金募集程序,将有效的规范私募基金行业。小编表示,与私募业务蓬勃发展相比,目前的私募监管还是有漏洞的,2015年违规募集成为私募基金乱象之源。比如2015年私募失联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么,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的潜在风险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存在关联方融资现象

部分有限合伙基金中,存在关联方融资,甚至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下的“自融资”现象。如果基金管理人和融资方都是一起的,很难保证基金尽职调查、担保措施的独立性和充分性。大家可以参考P2P行业的自融,此前,P2P自融一直是公认的P2P风险源头之一。

二、在基金推介过程中夸大融资方背景

在销售募集过程中,夸大项目方背景也成为了部分有限合伙基金的习惯性动作,例如部分合伙基金夸大自身具有央企或上市公司背景,但实际上另有隐情。此举很容易使投资者被蒙蔽视线,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三、有限合伙私募基金交叉套利的隐患

传统有限合伙基金的融资业务,通常由GP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募集LP资金,再通过银行或信托进行委托贷款,向融资方放款。而如今,有限合伙基金当前的另一个趋势,是加深了与牌照金融机构的“通道”业务,而这一趋势的背景,正是各类机构资管牌照的竞相放开。许多合伙基金推介时的噱头都是说产品已备案且由证监会、银监会监管,但事实上只是借了券商或信托的一个通道。

四、有限合伙私募基金违规代销

不少代销机构及其员工之所以敢违规私售这类私募产品,离不开有限合伙产品高风险、高收益支撑下带来的“高额返点”。“一般返点在1%-2%,高的时候3%-4%,有时甚至能更高,销售费用本身就是有限合伙产品中成本的大头。”杜晗坦言,“按照返2个点,销售人员只需要卖50万就能拿到1万的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信托业反腐的原因之一就与“财务费用”和“销售返点现象”有关。而由于有限合伙基金的管理方多为私募机构,其监管体系尚待成熟,因此也并未受到波及。

“私自代销属于富贵险中求,不出事能赚大的,一旦出事就可能被抓。”一家三方财富公司代销人士坦言。

“代销用的是银行的窗口,其实透支的也是银行的信用。”浙江一家商业银行资金运营部负责人告诉21绿靴资本,“现在一般银行都是把理财代销和理财业务统一进行管理的。”

另外,机构违规代销有限合伙基金一旦出现风险,相关机构也将承受相应信誉损耗。部分机构违规参与有限合伙基金代销的过程中,其项目的隐性风险也在向相关金融机构平移。

五、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信息不完整

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否则不得从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活动。比如大大集团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信息就存在很大的问题,经过查询,上海申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大集团)通过上海工商局企业查询得知公司全称为:上海申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而该公司在2014年10月13日已经注销,同样经查询上海申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不具备私募基金融资牌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