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会战 | 亚历山大兵锋格拉尼卡斯会战

 廿氏春秋 2016-11-09

  

  亚历山大的大会战

  格拉尼卡斯会战

  在亚历山大渡过达达尼尔海峡之前,波斯的总督们就否决了门农的计划,而决定保护亚历山大企图侵入的省区,他们把兵力集中在齐里亚。依照阿里安的说法,波斯人有两万人的骑兵和大约两万人的希腊佣兵。对于局部性的地方兵力,阿里安没有记载,但是说数量也相当可观。阿里安的这些数字毫无疑问是过于夸张了。虽然在小亚细亚的希腊佣兵总数可能不下两万人,但其中有许多是水手,据狄奥多拉斯的记载,当亚历山大即位后不久,大流士曾经命令门农率领五千佣兵去占领在马尔马拉海上的赛齐卡斯(Cyzicus)。也许在格拉尼卡斯会战中,希腊佣兵为五千人,而不是阿里安所说的两万人。同样的,波斯骑兵也不可能有两万人,一万人似乎比较合理。

  但不管波斯陆军的数量有多大,很明显的,比起亚历山大拥有的还是屈于劣势。所以他们必须选择一个坚强的防御阵地,以来抵消此种数量劣势。这种阵地是应该在格拉尼卡斯河下游去寻找,占领了这个阵地后,就可以引诱亚历山大远离萨迪斯,因为假如他在击败波斯军之前,就先向萨迪斯前进,那么就有可能丧失与希里斯朋特之间的交通线,战略主动权也就会落入波斯人的手中。

  格拉尼卡斯河是一个山地中的溪流,从伊达(Ida)山下流入海;西侧有一个湖,现在叫做文德杰哥尔,可以保护其下游的南侧面不会受到迂回运动的威胁。在这个湖的北面,河的东岸非常险陡,要比西岸高出很多。这个地区的其他地方都是平坦的,虽然当时正是5月份,河中水位正在高涨,但在许多地方仍然还是可以徙涉通过。

  这个阵地的选择是很适当的,但是波斯军队的部署却可以说是彻底错误。他们没有把希腊佣兵沿着东岸展开,而把波斯骑兵布置在他们的侧面和后方上,目的是等敌人突破步兵的阵地时,即可供逆袭之用。波斯人犯了一个极大的战术错误,他们把最优秀的骑兵摆在陡岸的后面,使其无法冲锋,而佣兵(步兵)却反而摆在他们的后方。这是威尔肯的说法。但是塔恩却不表同意,他说:

  “波斯人事实上有一个非常勇敢的计划,他们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先杀死亚历山大,以便一开始就消弭这个战争。他们把骑兵集中在格拉尼卡斯河下游陡岸上,而把希腊步兵摆在后面。有许多人都认为这实在不是防守河岸的办法,事实上这并非他们的意图。”[注:直到第二次大战时为止,英国人也曾派遣突击队想去杀死隆美尔。

  波斯人希望杀死亚历山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几乎在所有的古代会战中,杀死对方的主将都是一个主要的目的,而且在近代战争中也还是不乏这样的战例。但是因为波斯骑兵所使用的武器只是标枪,而并非枪或矛,所以他们不是一种真正的冲锋部队,不足以对抗敌军的冲锋部队。阿里安不曾告诉我们波斯骑兵携带有几支标枪,但是要想发生效力,其标枪必须有中等的重量,而不可能太轻,也许和罗马人的标枪差不多,所以可能只有两支。因为骑兵与步兵不同,所以标枪不是一个有效的武器,在奔跑的马匹上投掷标枪命中率比较差。此外,假定每个人只能携带两支标枪,则波斯骑兵的“火力”也就会迅速地减弱,因为并无记录可以证明波斯骑兵备有驮兽来载运补充用的标枪,好像在卡雷(Carrhae)会战中的苏雷那(Surena)骑射手一样[阿修比注:公元前53年,罗马执政官克拉苏(MarcusLiciniusCrassus)率军4万渡过幼发拉底河入侵帕提亚(我国旧称安息),在卡雷遭遇安息将军苏雷那所率领的1万敌军,罗马军团无法适应安息骑射手的Hit-Run战术遭到惨败,克拉苏阵亡,其子小克拉苏羞愤自杀。]。

  假如波斯人唯一的目标是想杀死亚历山大,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长矛形成障碍以对抗敌人骑兵的冲锋,等到他突入了步兵的阵地中时,再用标枪来压制他。为什么波斯人不采取这样的部署?理由很多,但有一个是不难理解的。在历史上,骑兵总是看不起步兵,若是把希腊步兵部署在第一线,那也就无异于使他们居于荣耀的地位。军事上的礼仪禁止采取此种部署。这种面子问题就足以解释这种特殊的战术愚行。在塔基尼(Taginae)会战中的哥特骑兵与在克雷西(Crecy)会战中法国骑兵的行为也都大致相同[阿修比注:552年,拜占廷将军纳尔塞斯在意大利塔基尼村附近使用发挥两翼火力的凹形阵击败以重骑兵为主力的哥特军队。1346年,英军统帅爱德华依靠长弓手火力和有利天候在克雷西击败包括8000重装骑士的法军主力,奠定了百年战争中英国的初期优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骑兵在许多次战斗中也同样地表现出来这种无理的骄横态度。

  亚历山大从南普沙卡斯(Lampsacus)向东前进,前面有一个由长枪骑兵与轻装部队所组成的前卫。但在接近波斯军队时,帕尔米尼奥认为面对波斯人的抵抗,要渡过水位高涨的格拉尼卡斯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建议亚历山大应在西岸上扎营等待时机。帕尔米尼奥还认为敌人早已是惊弓之鸟,一定不会放过趁黑夜撤退的机会。这可以证明帕尔米尼奥对于亚历山大的想法是多么缺乏了解,因为亚历山大是想如何阻止敌军安全退却。他不仅想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的第一次会战就能首创一个辉煌的胜利记录,而且他最不希望的就是在小亚细亚的境内到处去追赶敌人。因此,亚历山大回答帕尔米尼奥说,假如像格拉尼卡斯这样一条小溪都不敢渡过,那么他已经如此轻易渡过的赫勒斯滂海峡就会因此而感到羞耻了;而且若不进攻敌人,就只会增强敌人的勇气;因为波斯人还不曾吃过大败仗,所以帕尔米尼奥认为他们会闻风而逃,也是一种不合理的幻想。

  于是亚历山大命令士兵展开了战斗序列,虽然阿里安的记载细节中不无混乱之处,但大致的序列如下[注: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还是有少许异议存在

  方阵步兵的位置在中央,六个团由右到左,其次序为皮尔狄卡斯、卡拉斯、阿明塔斯(安德罗米尼斯的儿子)、菲利普(阿明塔斯的儿子)、米里亚格和克拉提拉斯。

  在方阵的右边是禁卫步兵,由尼卡诺指挥,其次即为由长枪骑兵、皮奥尼亚轻骑兵和苏格拉底(Socrates)骑兵中队所组成的混合兵力。最后一个中队由菲利普之子托勒密指挥,而这三个单位又都由阿明塔斯(艾尔哈巴斯之子)指挥。再其次即为禁卫骑兵,由费罗塔斯指挥。最后在极右翼上为克里尔巧斯所指挥的克里塔弓弩手(步兵)和艾塔拉所指挥的阿吉里亚标枪步兵[注:苏格拉底中队为禁卫骑兵中的一部分,在这一天担负着领先攻击的任务。]。

  在方阵的左面为色雷斯骑兵,由阿加索指挥,其次为希腊联军骑兵,由菲利普(米尼劳斯之子)指挥,最后则为卡拉斯所指挥的塞萨利骑兵。

  全军分为左右两翼,以方阵的中央为分界点,右翼由亚历山大指挥,左翼则由帕尔米尼奥指挥。

  根据格罗特(Grote)在《希腊史》一书中的记载,波斯人的战斗序列如下:右翼为米底与巴克特里亚的骑兵,由李阿米底里斯(Reomithres)指挥;中央为帕夫拉戈尼亚(Paphlagonia)[阿修比注:古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地区,北滨黑海,西邻比希尼亚(Bithynia),东至本都(Pontus)山脉,南接加拉提亚(Galatia)。帕夫拉戈尼亚人是安纳托利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经历吕底亚和波斯的统治,西元前333年向亚历山大大帝臣服,此后享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赫卡尼亚[注:Hyrcania,今里海地区。]的骑兵,由艾尔西提斯(Asites)与希皮斯里达提斯(Spithridates)分任指挥;左翼为门农与艾沙米尼斯(Arsamenes)所指挥的两个骑兵师。但是从波斯将领的死伤名单中,又似乎还有几个其他的指挥官,其地位已经不可考。希腊佣兵则被布置在骑兵的后方。

  最初战场上是一片孤寂。但是从他的金盔亮甲和扈从的人数上,波斯将领认识了谁是亚历山大,并发现亚历山大命令其禁卫骑兵集中在马其顿军队的右翼上。于是波斯人以为亚历山大的意图是要攻击他们的左翼,所以就向左翼增援。波斯人虽然能够看到亚历山大的每一个行动,但却不能猜透他的计划。亚历山大并非像波斯人所料想的那样要向其左翼发动主力的攻击,而是以波斯军队正面的左中央部分为攻击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亚历山大命令阿明塔斯率领混合骑兵部队,另外再加上一营禁卫步兵,成对角线地越过禁卫骑兵的前方,向波斯军队的极左翼进攻。这个行动的目的非常明显,那就是想引诱波斯人用他们的骑兵向左翼增援,这样就可以减弱其中央部分的兵力。亚历山大的意图是准备亲自率领禁卫骑兵,并以禁卫步兵与方阵步兵为支援,集中攻击波斯军队中央左端部分。虽然没有记录,但很可能帕尔米尼奥也曾奉命在左翼方面采取类似的行动。

  阿明塔斯在指定的时间前进,当他达到河岸时就遭遇到像雨点一般的标枪。接着就是骑兵间的战斗,阿里安曾有下述的描写:

  于是骑兵之间发生了猛烈的战斗,一方面要渡河,另一方面要阻止对方登陆。波斯人拼命地投掷标枪,但马其顿人所使用的却是长矛。马其顿人因为在数量处于劣势,所以在第一回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因为他们必须从河中跃起,他们脚站不稳,而且敌人又获得了居高临下之利,尤其是他们在此处遇到的波斯骑兵也是最优秀的。门农和他的儿子都不避危险,身先士卒地奋战,马其顿军队是第一次与波斯人交手,他们虽然表现出来极大的勇气,但却都被砍倒了,残部向亚历山大方面退却。

  当阿明塔斯一与敌人接触,并将波斯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左翼时,亚历山大在吹了一声号角之后,即亲率禁卫骑兵前进,大家高声喊着“厄耐阿琉斯”[阿修比注:Enyalius,希腊战神阿瑞斯在斯巴达地区的别名。],半面向左转,然后以中队为单位,成纵队的向波斯中央左端前进。亚历山大率领着禁卫骑兵,冲入河水中,一跃即上了东岸。当波斯将领们从他头盔上的白羽毛认清他是亚历山大之后,就都骑马赶上,与他发生了肉搏战。禁卫中队的猛烈突击,使两侧的部队比较易于渡河,因为据古人的记载,我们知道当战斗正环绕着亚历山大的周围激烈进行时,马其顿人却很轻松地一列列渡河了。阿里安对战况曾有下述的描写:

  这是一个骑兵的战斗,虽然是在步兵的战线之上,马对马人对人的捉对厮杀。马其顿人想一口气把波斯人逐离河岸,迫使他们退入平地。波斯人却想阻止他们登陆,并将他们赶入河中。不过,亚历山大和他的禁卫骑兵早已占了优势,他们不仅活力充沛和纪律严明,而且他们也善用长矛来对短枪作战。

  要正确地欣赏这个时代和这次会战中的战术,则必须记着这次战争还是处在“英雄阶段”中,多数的决定性战斗都是采取英雄决斗的形式[注:直到三十年战争时,双方主将彼此决斗的情形都还十分普遍。]。所有的胜利都是凭个人的智勇,主将在前领导,而不是在后指挥,他不仅是其军队的精神发电机,而且也是其头脑。所以为什么杀死主将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其理由亦在此。只要主将被杀了,其下属马上就会产生恐惧,而且无人指挥,于是全军也就解体了。在单人的战斗中将对方杀死,不仅足以增加胜利的光辉,其本身也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所以当古代历史学家对于两位主将之间的格斗做极详细的记载时,我们不应轻视它,或以为这是故意夸张,或是颂扬其所心爱的将军。因为通常他所描写的,正是会战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一幕。

  阿里安对于这次会战的详情不曾有太多的记载,这固然很令人遗憾,但是他对于以亚历山大为中心的个人格斗所做的简略诠释,却正是会战中的主题。他说当亚历山大在肉搏时发现他的矛碎裂了,他就向他的卫士调换一支,哪知道他的卫士的矛也已经折断了,于是科林斯人狄马拉塔斯(DemaratustheCorinthian)——他曾经调解亚历山大父子间的争吵——就赶紧跳过去,把自己的矛给他用。当亚历山大刚刚抓到这枝长矛时,大流士的女婿米底里达提斯(Mithridates)率领着他的中队冲上来了。亚历山大一看见他,就立即冲过去,举矛刺入他的脸,把他挑到了地下。正当此时,另一位波斯将领罗沙克斯(Rhoesaces)用战斧向亚历山大的头上砍去,击碎了他头盔的一部分,包括两枝白羽毛中的一枝在内。亚历山大回身过来,把他挑下马来,一矛穿过了他的胸甲,刺入他的胸膛。在亚历山大身后的希皮斯里达提斯,举起他的大斧准备砍向亚历山大,但是“黑人”克里塔斯抢先砍断了他的手臂,救了亚历山大的性命。因为波斯人突然丧失了三位将领,可能还有其他阿里安不曾提及的将领,于是全军为之气夺,这也就是会战中的决定性时机。

  当主将正在苦战之中时,马其顿的骑兵一个中队又一个中队顺利地渡过了格拉尼卡斯河,接着步兵也都过来了。面对着他们的长矛,已经丧失了领袖与斗志的波斯骑兵感到难以抵抗。于是整个波斯阵线的中央部分向后凹入。据猜想,帕尔米尼奥的左翼兵力在此时也应该己经渡河,因为根据狄奥多拉斯的记载,在帕尔米尼奥左翼方面的塞萨利骑兵表现出无比的英勇,仅次于国王本人,他们应该获得最大的荣誉。

  当波斯军队的中央部分被击溃后,其两翼也就立即逃走,但是他们却可以暂时免受追击,因为希腊佣兵正挡着亚历山大的进路。虽然他们已经不能挽回大局,可是并未溃散,并表现出来高度的纪律。依照普鲁塔克的记载,他们表示愿为亚历山大服役,但是亚历山大没有理会他们的要求。假如真的如此,有可能亚历山大是决定要把这些希腊佣兵当做一个例子,来吓阻其他为波斯人服务的希腊人。在亚历山大的眼中,这些人都是出卖祖国的人。亚历山大命令步兵攻击正面,骑兵攻击侧面与后方,在许多人被砍倒之后,只有两千人无条件投降。

  依照阿里安的记载,马其顿人只损失了二十五名禁卫骑兵,六十名其他的骑兵和三十名步兵,这可能是一个过低的估计。但是除了希腊佣兵的死亡数字不可考所以不计算在内,他说波斯骑兵只死了一千人,这也是一个被低估的数字,因为在亚历山大的会战中,所有的敌人损失数字为了宣传起见,都没有不被夸张的。波斯的主要损失不是人员而是将领,他们曾经英勇地作战。其中已经知名的如下:罗沙克斯、尼法提斯(Niphate)和皮提尼斯(Pennes),可能都是骑兵指挥官;希皮斯里达提斯,吕底亚总督,米底罗巴查尔尼斯(Mithrobazarnes),卡帕多西亚(Capprdocia)的总督;米底里达提斯,大流士的女婿;阿尔布巴里斯(Arpuples),阿尔塔克斯的孙子;法尔拉西斯(Pharnaces),大流士的妻舅;阿马里斯(Omares),佣兵的指挥官。虽然赫勒斯滂-佛里几亚总督艾尔西提斯,没有死在战场上,但战后却自杀了,因他认为波斯的失败他要负责。这些波斯领袖人物的死亡是一件大事,因为它使亚历山大今后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前进如入无人之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