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休窑的几个问题

 芝润斋 2016-11-10
介休窑在山西省介休巿洪山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吴连成先生调查发现窑址并首次发表,六七十年代陈万里、叶喆民、水既生先生多次在窑址调查考察,九十年代初山西省考古所在窑址进行了局部挖掘考察,收集了一些标本材料,但未发表报告。王正庆先生在也到窑址进行过调查。目前查阅各种资料,研究介休窑的专著极少,文字资料十分缺乏。
由于文字资料极少,又未经过系统地考古发掘,研究介休窑是十分困难的,根本性的办法也许是对窑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但由于该处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很难批准,目前只能釆取多种办法加以综合研究,逐步疏理、点滴**、创造条件、累积成果。
笔者出于对中国灿烂古陶瓷文化的浓厚兴趣,加之介休窑地处晋中境内,了解研究介休窑成为几年来公务之余的重要工作。随着资料的收集积累,又逐步产生出了些许的责任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这一重要的窑口,宣传晋中这一陶瓷史上的奇葩。
下面分几个问题略加叙述:
、 关于介休窑的创烧年代
目前,研究者提出的主要有唐代说和宋代说,普遍的观点是介休窑创烧于北宋早期,主要依据是"源神庙碑记"及窑址调查发现的实物标本资料。为了探究其源起,笔者除了按照古陶瓷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器型加史料记载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即从经济史角度切入,从宋代独特的税收制度中进行分析。按照宋代的税收制度"务"是官方为了征收商税而在某些产品集中生产经营地设置的税收专门征收机构,据我国著名的宋史专家漆侠先生研究考证,当时全国约设有这样机构二千多个,纳税相当可观。而“磁窑税务”是当时众多商税务中的一种,在瓷器生产较为集中地浮梁、曲阳等地均设有磁窑税务,立于介休洪山源神庙内,刻于宋大中祥府元年(公元1008年)的《源神庙碑记》中“前磁窑税务仼滔,磁窑税务武忠..”的记载,表明在介休洪山在当时至少设置过两任以上磁税务官。笔者查阅了《宋会要辑要》食货志中记载各税务的纳税情况,找到了熙宁十年介休洪山(寺)务纳税记载,本次记载纳税七百三十六贯。而同时记载的作为定窑中心窑场所在地的曲阳务纳税为八百一十一贯。从这一信息还可以推断,洪山窑场的规模较曲阳窑场并小不了多少。从上述确切的史料,加上其他只字片语的史料以及水既生先生、孟耀虎先生、山西考古所发掘资料等综合分析,介休窑最晚至北宋初年己具有相当规模,至于是否在唐代就开始烧造,还需在今后系统发掘窑址,综合分析才能定论。
   二、关于介休窑工艺特点
目前有关陶瓷专论或著作将介休休窑归为定窑系者居多,主要是介休窑产品以白瓷为主,这点与定窑相类,从装饰风格看介休窑宋金产品大量釆用印花工艺,以此为主要依据,把介窑归为定窑系。还有一些根据介休窑烧造黑釉、白釉黑彩、黑白剔划花等类磁州窑风格瓷器将其划归为磁州窑系。也有根据其烧造剔花器及采用支钉工艺将其归为耀州窑系。笔者认为,笼统地将其归为某一窑系,不究其细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根据掌握的大量实物资料,加上水既生、孟耀虎等专业研究者的成果,介休窑的工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窑炉温度控制上采用低温慢烧的方法,较之定窑等烧成温度低、烧结时间长。因而成品率较高,但部分有生烧现象。二是主要采用支钉摞烧方法,支钉以三个居多,其他四至六个的也少量使用。三是装饰工艺博采众长,印花、划花均有自身独特风貌,以镂空雕刻见长。四是细白瓷白度高、吸水率低,部分接近现代瓷水平。
三、窑系说应该休矣
窑系说的形成可能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河北巨鹿发现磁州窑址,日本古陶瓷学者进行了科学考察,结合同一时期河南等地的出土资料,提出了"磁州窑风格"的概念。这一概念逐步为学界所认可。当时由于国内研究力量及水平所限,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在国际上没有仼何影响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老一辈研究者陈万里、叶龇麟等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广泛的窑址考察,提出了一批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古陶瓷研究的发展。七八十年代,冯铣铭、叶喆民等在前代基础上结合新出土資料及窑址发掘,又出了一批新的成果,窑系说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客观地说,上个世纪的一定时期内,窑系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对解决古陶瓷研究的方法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大量出土资料的増加和陶瓷研究理论的发展,窑系说已远远不能适应研究工作的提升和发展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我国古陶瓷研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标准模糊,窑系说刬分窑系的主要标准是制作工艺、装饰风格,从陶瓷工艺发展史来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古至今,各个窑口工艺、装饰都互有借签,很难分出师承关系,产品质量数量也难分伯仲,以某一窑口风格定性,将其它与之相类似的产品定义为一个系,严重违背陶瓷工艺史发展的历史规律。二是时序不淸。中国陶瓷历史攸久,跨越数千年,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观,应以最早发明的工艺及方法作为其根祖和流派的源头,如宗教、武术、工艺品等莫不如此,现行的窯系说是以偶然发现的窑址为标本,把其它与之相类似的产品定义为其系,与陶瓷发展的历史面目相悖。三是区域概念不明。任何产品均有其地堿文代为其基因,以地缘刬分系统也是理论和实践中贯常的分类方法比如中国画的海派之说,亦如气车的日系、德系之分。地域或地缘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舍此將失去了基因。窑系说正是缺乏了这一不可或缺的重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